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突然放緩、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際,那些下注于俄羅斯市場的跨國汽車公司松了口氣,
曾經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中國汽車市場,突然把那些跨國汽車巨頭們嚇壞了。
隨著美國、日本等成熟汽車市場增長近乎停滯,自2005年起連續3年增幅超過20%的中國汽車市場成為跨國汽車公司的避風港或重要的動力引擎。
但在原材料價格飛漲、高昂油價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輪番轟炸之下,今年8月,中國汽車銷量三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通用汽車亞太區總裁羅瑞立在接受采訪時,調低了對中國汽車市場增幅的預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J.D.Power亞太公司的數據,前8個月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增幅為12%,遠遠落后于去年的21%。該公司此前也調低了對中國汽車市場增幅的預期。總之,幾乎是一夜之間,沒有那么多人購買汽車了。
就在中、美兩個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受高油價所累之際,有一個國家卻出人意料的因為油價攀升而成為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是的,得益于豐富的石油資源,俄羅斯在過去lO年中的GDP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
這個枯燥的數字意味著在過去5年內,俄羅斯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幾乎翻了一番。擁有過貧窮體驗的俄羅斯人突然發現,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汽車終于唾手可得。和中國類似,俄羅斯的汽車普及率與成熟市場相差甚遠,每千人只擁有200輛汽車,而在美國這一數字高達約800輛。
對于全球汽車巨頭來說,俄羅斯被視為第二個中國。但與北京不同,莫斯科并不要求這些汽車巨頭必須與國內制造商成立50%-50%的合資公司。隨著針對大排量汽車的環保政策出臺,成熟市場如日本、歐洲、美國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拒絕更大尺寸的汽車,而后者正是那些依靠石油致富的俄羅斯“暴發戶”的至愛。
更吸引跨國汽車公司的是,除了拉達這樣的汽車之外,俄羅斯幾乎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和品牌——這意味著,無論以進口還是本地制造的方式,跨國公司的俄羅斯之旅都將暢通無阻。
預言如何成真
日產-雷諾首席執行官戈恩早在今年年初便預測俄羅斯將會在2年內超越德國成為歐洲最大汽車市場,但現實比戈恩的預期更快。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汽車銷量164.5萬輛,同比增長達到41%,超越德國市場同期銷量的163萬輛。若如果保持這樣的增幅,2008年俄羅斯汽車市場將達到380萬輛的規模。而德國市場僅為320萬輛。這相當于戈恩的預言提早一年實現。
俄羅斯市場的迅猛增長意味著包括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內的外國品牌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俄羅斯今年上半年購車消費額達到34億美元,其中有27億美元的銷售額來自于外國品牌。過去幾年中,俄羅斯本土品牌的銷量停滯在75萬輛至80萬輛的水平。換句話說,近期整體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長,全部被外國品牌奪走了。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俄羅斯進口車數量78.5萬輛,幾乎占據了總銷量的一半。俄羅斯本地制造的外國品牌汽車銷量增長41%,達到29萬輛,通用汽車的雪佛蘭是其中最暢銷的品牌,銷量超過了10萬輛。
與中國、巴西和印度合稱為金磚四國的俄羅斯已經被稱為新興市場很多年,但從未像今天這樣被重視過。第一家進入俄羅斯的跨國公司是美國的通用汽車,1996年底這家汽車公司就與俄羅斯本土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生產雪佛蘭品牌的SUV。俄羅斯的巨大市場潛力吸引了大批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注意力。但1998年的金融危機讓它們止步觀望。
即便如此,外國品牌的汽車當時仍然在俄羅斯取得了相當成功。大批進口外國二手汽車擊敗了俄羅斯本土汽車制造商。2002年俄羅斯二手汽車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近50萬輛,其銷售額占到了整體市場幾乎一半份額,這些主要來自于德國和日本的二手車憑借著可靠的質量和出色的性能贏得了顧客的心。
為了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俄羅斯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針對二手汽車提升了25%的關稅。果然,二手汽車的銷量應聲而降。福特看準機會,在距離圣彼得堡不遠的地方開始投建工廠組裝汽車。如今,福特為自己頗具戰略眼光的決定贏得了回報,它在俄羅斯一周的銷量就超過了10年前一年的銷量。
福特在俄羅斯制造的福克斯累計產量已達到25萬輛,在過去5年中這款車是外國品牌中最暢銷的車型之一。預計今年福特在俄羅斯市場的銷量將會增長至20萬輛的規模。
隨后,更多保守的跨國汽車公司選擇向俄羅斯出口新車,但看起來利潤也足夠誘人。
2005年進口車的銷量填補了之前二手汽車的空間,外國品牌汽車的銷售額再次占據近半壁江山。相反,僅依靠政策保護并不能激發俄羅斯本土汽車制造商的斗志,它們錯失了這次寶貴的機會。
好在,俄羅斯政府沒有像當初那樣寄希望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本土汽車工業。而是采取了與中國類似的舉措,吸引跨國汽車巨頭們在俄羅斯建廠來推動本國汽車業的發展。但與中國不同的是,俄羅斯的汽車產業政策規定了最低投資額度以及國產化率,但并不要求跨國汽車公司必須與本土制造商合資建廠。
隨著俄羅斯市場的成長,跨國公司開始加大投入。標致雪鐵龍和三菱汽車今年6月宣布了一項投資總額高達4.7億歐元的投資計劃。該計劃中包括修建一座產能為16萬輛轎車的全新工廠。已在俄羅斯設有一家工廠的大眾汽車,計劃再投資金額1億歐元開展金融服務、投建發動機工廠。
而豐田從去年12月開始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工廠里組裝生產凱美瑞轎車,并計劃在未來的幾年內實現30萬輛的產能。通用、日產和鈴木的新整車工廠也將在2009年完工。現代汽車最近又破土動工了一座產能達到10萬輛的整車工廠。盡管在俄羅斯頻頻遇阻,但這個廣闊的市場同樣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今年以來,長城、奇瑞、吉利等本土品牌紛紛重新拓展俄羅斯市場。
據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預計,2010年俄羅斯國產的外國品牌汽車產量將會突破100萬輛——倘若這個預言再度成真,世界汽車市場的格局將為之發生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