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那句玩笑:比起哲學家所謂的“我思故我在”,倒不如說“我疼故我在”更為真實、普適。
雖然華爾街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符號之一,但很少有什么事像美國時間2008年9月14日的那個周末般讓全世界的人感覺到生活在歷史中;創立于158年前的雷曼兄弟公司走入了歷史,似乎永遠不會消亡的美林公司被并入了美國銀行,而常年名列美國利潤前十大公司的AIG以850億美元被美國政府接管。當然,在此之前,總資產超過18萬億美元的抵押巨頭房利美房地美淪陷,以及隨后華盛頓互惠銀行成就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銀行倒閉案……劫波仍未渡盡,一連串突然死亡已令人難忘。
雖然未到蓋棺結論之時,但至少有兩個層面值得讓中國金融業者認真審視華爾街的變局。一方面,那些一貫自稱“大而不死”的金融巨獸為何如此脆弱?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斥資7000億美元為次債的“肇事者”埋單,反而顯得“麻煩大而不死”,這種監管、拯救制度是正確的嗎?
無論從哪個方向,它都給中國金融業的改革以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