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觀望,這種觀望在今年一直延續。從國民福利和公共利益來看,政府應該把房地產市場穩住,把經濟穩住。現在政府要發出的信號應是穩定經濟
房地產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今年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外部環境絕對不容忽視!
美國的次級債,對全球影響到底怎么樣呢?剛開始發生的時候,許多人都說沒事,結果如何?現在都蔓延到全球許多地方了。美國政府已經出臺了相當多的利好措施,估計到年底可能就會好起來。
今年對中國來說,是經濟形勢很特別的一年,這里面有許多不確定性。以樓市來說,可以說,現在許多人都在觀望。我們知道,連續幾個月的觀望,市場就會產生另外一種趨勢。可能過去是往上走的,現在又往下走了,這個完全有可能。現在來看,觀望的態度在進一步加強。深圳許多人現在非常擔心這個問題。房產市場是由大量的投資性、投機性的資金所支撐的。房價的上漲,并不是自住性的需求,而是投機性的需求。國外市場認為,如果一個市場超過20%的換手率就說明存在投機行為,而深圳樓市半年之內的換手率達到30%以上,兩三年內的換手率達到50%,這個數字說明深圳存在著過度投機的行為。在過度投機的市場,在出現觀望的態度下,投機性的需求會消失。比如,前段時間有人放出消息:北京有人要賣400套房。這種話完全可以不用相信!一下要賣400套房,這怎么可能呢?但這是個信號彈,這說明有人要趕緊把房賣掉,這個市場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動。我在深圳時就對朋友們說,從長期來看,我肯定看好這個市場,但從目前來看,由于觀望,暫時不看好。

我們看到,房地產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觀望,這種觀望在今年一直延續。我把它稱之為信心真空所造成的觀望,這個信心的真空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比如說政府的導向,政府擺明了的姿態就是不希望房價上漲太快,這點是很清楚的。另外政府采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開發商的現金流有很大的威脅。除了政策之外,還有“王石賣拐”。王石公開講房市要出現拐點,這個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他是房地產界的領軍人物,他跟學者討論房價要下跌是不一樣的,跟老百姓說我三年不買房也不一樣,跟政府說我們要控制房價的增長速度也不一樣,他是業界人士,他作為開發商,這樣的說法,對整個市場產生了非常強烈的震撼。王石這么一吆喝,不僅公開說房價的拐點到了,老百姓最好三四年后再買房,而且萬科的樓盤打著降價的旗號了。他不僅這么說,也在這么做。他大聲吆喝著賣房,鳴鑼開道地撤退,這對于整個房產市場,不亞于一次大洪水,對市場的信心產生了非常致命的影響。因為這個市場進入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的時候,它就是一個信心市場,不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所以,基本面的分析,沒有任何意義。基本面不會變,但市場會有波動。我在深圳與一些白領聊天時了解到,他們本來打算今年換新車的,但現在不換了。為什么不換了?并不是說他們不掙錢了,而是他們的觀望氣氛加強了,是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了。政府要搞從緊的貨幣政策,政府說經濟放慢一點,免得過熱了,這本來挺好,但這導致大家信心的變化,這種信心的變化會導致投資力度減弱。
現在有人在說:宏觀調控的效果正在顯現。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很可怕。為什么可怕?如果現在調好了,那中國可能真正成為世界強國了,這可能是個好機會,但這得有一個前提,就是光說沒用,一定要有政策支持,要讓國民有信心。
恢復信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前由于美國經濟的影響,政府其實應該出“安民告示”,不管怎么說,應該以經濟增長為主。所以,房地產這個市場,大家還應當互相打氣,但這個市場已經從晴天變成陰天了,而且已經開始下一點小雨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估計,今年所有的房產公司都發愁,如果資金鏈斷了,誓死保衛資金鏈可能會成為很多房產公司的目標。而且,如果這個市場發生逆轉,我覺得,就會出現一個比較可怕的事情。從政策介入的角度,我認為,我們既不能讓房價大漲,也不能讓房價大跌。最成功的宏觀調控,是盡可能避免讓市場逆轉。而這個市場現在受到一個空前的危險,而這個危險現在還在,整個市場的情形,從政府到民間,都好像很仇恨房產市場,老百姓仇恨房價增長,恨不得你趕快降一點才好,很多的人呢,包括一些經濟界人士,恨不得開發商的資金鏈斷裂。
如果要恢復這個市場的信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今年10月份是一個很敏感的點,10月份是銷售的旺季,如果到10月份,開發商還是賣不動的話,市場的信心還是沒有恢復的話,我覺得,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進入一個長達一年以上甚至兩年以上的調整。
對于奧運會后的房價,從現在來看,我是看淡的,原因就在于我們恢復信心的因素不明顯,而且政府上調準備金率仍然是緊縮的心態,其他的方面沒有很明顯的利好因素,也包括越南金融風暴等等,都是壞消息。所以在短期內可能就是信心來主導市場,特別是過去幾年,投資類的購房和投機性的購房已經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看淡的情況下,這些資金會跑得很快。雖然房產市場基本的經濟面沒有變化,比如說供需格局,整體來講還是供不應求的,房地產的發展仍然有一個很大的空間,至少有10~15年的發展。但是這些都沒有意義,因為短時間內是信心決定了我雖然有錢,也不去買房,因為買了房后萬一下跌20%,那不就白白損失了嗎?現在,開發商就在想盡一切辦法削尖腦袋去找錢,但是消費者也在憋,不同省市之間尋找平衡,所以大家目前處在一種痛苦地博弈當中。
現在有不少的專家學者認為目前整個經濟還是過熱的,他們認為央行還應該繼續調控,包括加息。在這點上,我跟他們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目前還過熱,我也承認。但是調控不要太大,因為這幾年都是緊縮的政策,不調也是緊縮的,保持就是緊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調可能會下滑過度,如果現在停在那里,它自己就會慢慢往下走。這個時候,不用再加力,再加力就會滑過頭了。
現在看來,調控的效果已經很明顯了,因為已經傳遞到消費者心里去了,傳遞到各個層面了,股市暴跌,外貿也不行了,投資已經低迷了。如果從實際投資來看,扣掉物價上漲指數,利潤在大幅度下滑,意味著下一步企業更加不敢投資。再一個就是消費,消費是受收入影響的,去年的消費很高,但是去年的消費建立在去年的收入增長比較快,同時去年有財富效應,但是今年的實際收入增長已經大幅度下滑了,財富效應也沒有了。雖然從一季度來看,支持經濟增長的主要是消費,但是這不可持續,因為沒有收入增長,多余的收入沒有了,消費這塊是值得警惕的。
什么是好的調控?好的調控就是避免經濟周期過大的波動,壞的調控就像股市的調控——暴漲暴跌。拿股市的調控來說,我們的調控機制很不成熟。房市也是這樣的,如果房市也像股市那樣暴漲暴跌,就不對了,我們應該讓房市穩定,穩定兩三年就把過度的東西消磨掉了,然后再繼續往前走,就是很好的軟著陸。
現在有些人講房價暴跌對老百姓好,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確,房價暴跌,整個國民經濟就會受影響。從國民福利和公共利益來看,政府應該把房地產市場穩住,把經濟穩住。現在要發出的信號應是穩定經濟。就像美國那樣,經濟爛到那個地步,美國什么時候放棄過經濟增長?在次債危機發生后,美國仍全力保經濟增長,這個就是大國的做法,大國就應該這樣。大國要考慮整個大國的利益,大國的利益特別重要。
(作者: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注:本文在《小康·財智》記者張潤東對作者訪談的基礎上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