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出身的女書記喬竹蘭,與英國的創意經濟之父霍金斯遠隔萬里,但是在文化創意產業面前他們卻距離很近:霍金斯最先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而喬竹蘭則帶領全鄉村民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受益者。
盡管喬竹蘭對創意產業不甚了解,但創意從來都不曾遠離過她,“她做事很漂亮,總是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一位曾經的領導如此評價喬竹蘭。所以創意并非來自天外,而是從泥土中開出的花朵。
“構思巧妙,語言欠精練。”喬竹蘭戲言自己做事就像高中作文的評語。雖然一再強調自己粗枝大葉,但是在短短五年的時間里,喬竹蘭領導的位于北京朝陽區的王四營鄉,從農業大鄉變成文化重鎮;從最不賺錢的糧食產區,到坐享文化創意產業領銜發展的高利潤。她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變身為業主和股東。
“辦法多的是”,喬竹蘭從來不認為有什么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憑著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期內,她真正做到了施惠于一方百姓,但是與傳說中濟世救民的慷慨之士大為不同,喬竹蘭身上有一份從容和不爭,恃才傲物與她無關。
“組織調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讓我扮演打基礎的角色,可能因為我做事辦法比較新鮮。”據了解,喬竹蘭先后擔任過村主任、廠長等職,經常都要從頭開始。宋王四營鄉也是如此。
對于帶給王四營鄉的巨大變化,她認為:“作為一級政府,只是指明方向,打造環境,合理布局,接下來的成果,還得靠企業市場化的運營。”
實際情況決定你怎么走
“我頭腦中確實有很多創意和思路,但這些都來源于市場調研和各方面情況的分析,實際情況將決定你怎么走。”喬竹蘭認為任何創意和方法都應該有針對性,是為了解決問題,不能和現實脫節。
因此,上至中央的政策、下至區里領導的理念都成為喬竹蘭創意不竭的源泉:“每天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看報、看新聞,既跟上形勢,也給我很多啟迪。”有了這樣的基礎,喬竹蘭對于帶給王四營鄉的布局充滿信心:“我們的定位沒錯。”
據了解,原本以農業為經濟支柱的王四營鄉,目前的各項定位吋歸納為四個統一,四個產業。“這是通過半年多的時間,無數次調研座談的結果。”喬竹蘭說。
這千年中,喬竹蘭親自走訪過的百姓有50家左右,“最窮的人家,電視放在紙箱子上。”穩定了才能發展。這是政府要做的事。統一社會保障之后就是統一規劃建設,這也是根據王四營鄉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從北京市批復鄉域規劃中,王四營鄉有的村全被劃為綠地,不能居住和生產。有的村全被劃為企業用地,如果所有利益都給這個村,他們要比深圳還要富裕,因此必須全鄉統籌安排,之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做法,推進不了城市化發展。
另外,資源性收益分配統一,使全鄉百姓成為共同的利益群體,解決了農業大鄉在城市化進程中分配的難題。著名的觀音堂文化大道就是全鄉人民的共同財產。目前王四營鄉95%以上的村民家庭都有財產性收益,基本生活都不成問題。
而四個產業更是與王四營鄉的實際情況分不開。除文化創意產業外,另外三個產業都是借助原有的優勢產業,比如汽車產業,是在原有的駕校訓練車和檢車廠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至今已經囊括汽車買賣、汽車美容、檢測、駕校,甚至京朝車管所也從通縣遷移至此,形成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
作為糧食主產區一 王四營鄉是北京地區的糧食保障地。依托此前的糧油市場為龍頭,王四營鄉如今已經打造成一條商業街。這是王四營鄉的第二大產業。
“王四營鄉既然被定位為綠化帶,肯定要將綠化形成產業的。”喬竹蘭不會白白浪費資源。
與上述三個產業相比,文化產業仿佛無中生有,但是在王四營鄉的四大產業布局中,文化產業卻是王四營鄉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支柱產業。這也是調研的結果。
文化創意產業是匹配的結果
穿過今天的王四營鄉文化街,后面就是高爾夫球會館,文化產業與高爾夫運動完美結合,因為都是紳士白領階層的專屬喜好。如果當時將文化街做成小商品市場或者建材市場,且不說效益如何,起碼品質就不匹配。“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要跟區域建設相匹配。”喬竹蘭說。
其實,創意產業是北京市政府2006年才提出的規劃,而早在2004年喬竹蘭已經動手開發文化產業。“文化是魂,文化是明天的經濟,什么東西都離不開文化。”喬竹蘭從當時的朝陽區委書記李士祥的這句說中得到很大啟發。
但是對這個決定起關鍵作用的,卻是王四營鄉自身特點所致。
“各個產業間的匹配,對整個區域的前景來說非常重要。文化產業就是在兼顧各方因素后誕生的產業。”喬竹蘭介紹。
當然,即使文化產業可以與周邊環境匹配,沒有文化的根基,硬去上馬這樣的項目也未必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研究,喬竹蘭高興地發現,王四營鄉文化底蘊著實不淺,這個地區有1538年建設的十方諸佛寶塔、廷壽寺;還有觀音寺、肅王墳等,有的還在,有的已經不在了,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商準備把他們恢復。
市場前景同樣是決定一個項目是否適合啟動的關鍵,對于文化創意產業這個市場,喬竹蘭也不甚了解,但是可以借助別人的經驗,當時與世紀千緣公司的合作就是為此。“他們做過當代藝術畫廊,有798的借鑒,最后把這一條街作為畫廊街了。因為中國還沒有一條這樣大規模和正規的畫廊街。如今這條被命名為觀音堂文化大道的畫廊街可謂聞名中外,業界沒有不知道的。”喬竹蘭高興地介紹。
其實王四營鄉的文化創意產業并不只限于觀音堂大道,與之相呼應的文化產業還有北京友華香檀藝術館、古舊書市場、水墨園林等,“打造文化產業,我們有非常強的群眾基礎,不是腦袋一熱就這么定了。”喬竹蘭告訴記者,王四營鄉的百姓多才多藝。
靈活執政是創意的保障
“我們鄉的定位就是文化領銜發展,因為文化具有非自然的屬性,并非天生的,所以搞什么產業其實都有文化在里面。”喬竹蘭認為如何打造文化強鄉、創造人文環境、以及軟件建設都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去思考和完善。“現在還是剛形成雛形,還需要培育呵護。”喬竹蘭對當前階段如此定義。于是一些本來不合規矩的做法也被容忍下來。
比如觀音堂大道的畫廊里經常會成交一些買賣。一幅畫甚至可以賣出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但是卻沒人主動來交稅,“在目前階段,必須允許亂一陣,不能求全責備。以后都使用上POSS機了,自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喬竹蘭說。
其實觀音堂大道對于商戶的優惠還有很多,比如觀音堂大道上那些嶄新又美觀的門店,每天每平米租金只有一元多,而在王四營鄉,即便是汽配城里簡易的房子,最便宜的也要每天每平米兩元多。“一定要先聚集起人氣,不能急功近利。”喬竹蘭說。
另外,為了鼓勵各個畫廊的商戶積極開展活動,觀音堂還給出了相應減免租金的做法。總之,怎么做能促進發展就怎么做,思路不能受到束縛。
其實目前最讓喬竹蘭發愁的是觀音堂大道沒有一流的專業人才,既要懂專業,又要了解市場,還要懂經營,這樣的人才價格不菲,對此,政府雖然不便直接介入,但是喬竹蘭還是提出了一個思路:不見得招一個團隊天天上班,可以找外腦,一個月或者一周溝通一次即可。
與著名的798藝術中心不同,觀音堂是政府先出點子,走正規高端的發展路線,這種模式到底成功與否要用實踐來證明。
但是有一條是肯定的:政府不能過多干預,否則市場經濟效果不明顯。喬竹蘭一再強調政府不能過份插手經營。但是關系到方向定位的時候,喬竹蘭絕對是寸步不讓。
2005年觀音堂大道項目啟動時,還少有競爭者,今天卻越來越多了,在激烈的競爭面前,觀音堂大道必須堅持走高端路線,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而改弦更張。文化屬于上層建筑,更不許做有損民族國家的事情。
在從政生涯中,喬竹蘭有自己的另一份堅持:“無論什么事,反正我就知道,沒有群眾基礎的絕對不能干,干了你也吃力不討好。”迎著困難上,直面老百姓,成為喬竹蘭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石。
有人曾經想請喬竹蘭介紹經驗,她說:“上升到理論我還真不懂,但是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特點,比如要求大家都去一次天安門城樓,有人愿意走長安街,有人愿意走正陽門,有的愿意繞點遠,但是不管怎么走,途徑讓人家自己去選擇,只要到達就行了,不要指定一條路,那會挫傷了大家的積極性。”
這是喬竹蘭的體驗,她認為現在的領導者,必須抓宏觀的東西,細節的處理允許別人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我本人就不喜歡被規定了的一二三,那體現不出創意。規定未必是符合實際的,把這事辦了不就完了?而且時間長了,誰都知道找規律,調動起來每個人的積極性最重要。”
打基礎的人需要創意,憑著這份樸素而行之有效的理念,喬竹蘭創造性地解決了王四營鄉種種難題,從當初的臟亂差,到今天寬敞明亮;從當年的糧食為主業到今天的四大產業穩步發展,喬竹蘭給自己的從政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雖然明年即將退休的喬竹蘭已接到了反聘的邀請,但是她還是認為將來的工作更適合年輕人來做,而她自己只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打基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