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底,又到了企業發放年終獎的時候。對個人來說,一次性地發放那么一大筆錢是件好事,但獎金數額大,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也就不是一個小數字。當然,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光榮義務。我們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合法地節稅。
雖然根據目前實施的稅法,年終獎(若當月工資低于個稅起征點,兩者之間的差額要在年終獎中扣除)按12個月平均后再確定稅率,這樣比以前全部計入一個月確定稅率要少繳稅,但年終獎依然要繳納不菲的稅金。怎樣籌劃,比如通過改變發放次數、變換發放額度等方式,才能在合法的前提下達到少繳稅的目的呢?
下面,我們看一個具體的案例。
2008年王先生的每月工資為4500元,該年王先生的獎金預計共有36000元,下面我們對獎金按月發放、年中和年末兩次發放和年終一次性發放三種不同方式進行比較(扣除額按2008年3月1日后的標準2000元,下同)。
我們發現,與第二種發放方式相比,雖然兩種均為分兩次集中發放獎金方式,但方式四應納稅款少了8650-7650=1000(元);與年終一次性發放,第四種方式也少納稅8275-7650=625(元);若與方式一即原先的籌劃方式相比,則少納稅8700-7650=1050(元)。
至此,我們發現了半年獎發放、年終獎發放的好處;但是,我們還要注意到此間還有技巧:為什么方式二和方式四均為年中發放一次、年末發放一次?由于發放數額的不同,兩種方式的納稅數額又有不同,此間的籌劃技巧是什么?
關鍵還是對相關稅收政策的充分利用。在方式四中,我們看到,在確定年終獎金的適用稅率時,24000÷12=2000元,而2000元剛好是適用稅率10%的臨界值。但方式二中26000÷12=2167元,雖然剛超過2000沒多少,但仍應按15%的稅率計征整個年終獎,從而使得整個應納稅額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于是,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通過合理分配獎金,盡可能降低年終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尤其是在求得的商數(年終獎金/12)高出較低一檔稅率的臨界值不多的時候,減少年終獎金發放金額,使其商調減至該臨界值,降低適用稅率。這種節稅效果極為明顯。
上面的分析都是假定工資不變,對獎金的發放時間、金額做出合理分配,以求得稅負最低。
關于季度獎等其他獎金的籌劃方式,與半年獎籌劃方式類似。我們總的原則是,在月收入適用稅率不低于年終獎金適用稅率條件下,只要不使年終獎金的適用稅率提升一級,我們應盡量將各種獎金都放入年終獎金一起發放。但如果月收入適用稅率本身已低于年終獎金適用稅率,那又可以將獎金調換入工資收入。這里,臨界點是籌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