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是“擦邊球”,但也是中小企業的“救命球”,對于這個“球”,究竟該怎么打?
以參股的形式取得某公司的部分股權,等企業成長壯大后,全身而退,從中獲利,這是風險投資的盈利模式。在國外,風險投資已經發展了50年,發展的程度可以和金融發展的程度相媲美,但是在中國,風險投資多少顯得有點稚嫩。2008年,一場金融風暴,使得整個金融業都寒意濃濃,那么,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是否也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是危機?還是機遇?
期盼盡快推出創業板
“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其實起步很早,在清朝的時候,風險投資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今天我們看到在美國等國家發展很快的風險投資產業。其實只是借鑒中國的模式,改了個名字而已。”中國風險投資協會主管副會長王學新對《小康·財智》記者說。
風險投資簡稱VC,是Vemurecapital的縮寫,在中國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
據記者了解,風險投資一般采取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基本上都是投資處于創業型的中小型企業,因此投資期限都比較長,投資企業通過購買股權、注入資金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成長,一般來說,投資者不會一次性將資金全部注入,而是根據企業的成長情況分步注入,由于投資目的是追求超額回報,當被投資企業增值后,風險投資人會通過上市、收購兼并或股權轉讓方式撤出資本,實現增值。
“在中國的風險投資運作中,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使得風險投資的發展遭遇瓶頸。”中國(香港)風險投資研究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鮮于鈞告訴《小康·財智》記者,“在美國,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80%是并購,其余20%為上市或股本回購,在中國恰恰相反,中國的風險投資退出基本上都是依賴上市。”
2008年,全球遭遇了一場規模空前的金融危機,股市受到很大沖擊,對于依賴上市退出獲得收益的中國風險投資企業來說,也是遭遇了一場寒流。鮮于鈞說:“股市的縮水,也帶來了風險投資規模的縮水,加上創業板遲遲不能推出,對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是一大挑戰。”
創業板從很早開始就有學者呼吁,要推出,2008年本以為創業板推出時機已經成熟,結果一場金融危機,使得創業板的消息再次潛入水底。對此,鮮于鈞覺得非常惋惜,他說:“目前來看,中國已經不是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矛盾,而是外來經濟和民族經濟的矛盾。創業板不推出,我們國家很多好的企業都去納斯達克或者海外上市,這對金融安全、經濟安全都很不利。”
鮮于鈞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大聲疾呼,希望盡早推出創業板。“創業板不是補充,而是股市的重要部分。”
“創業板不推出,使得風險投資在中國發展的道路變得曲折。”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告訴《小康·財智》記者。
關注行業開始變化
眾所周知,風險投資主要依靠的是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也稱PE,是一種在中國還沒有陽光化的集資方式,曹鳳岐對記者說:“風險投資因為依賴PE,所以在中國它是擦邊球,工商局注冊不了,不出現問題就好,出現問題就是非法集資。”
目前,國外PE的發展比中國成熟,規模也大很多。“這次金融危機,是整個金融行業的災難,海外的風險投資自然不能從災難中幸免,受到了比較大的創傷。”鮮于鈞說。至于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鮮于鈞認為沒有什么大的影響。
“中國的風險投資大部分是由政府規劃、組織的,規模較小,比如廣東、江蘇等地方的投資協會,每次投資也就幾百萬元,這對于風險投資來說是很小的一部分,正因為規模小,所以這次金融危機沒有給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帶來大的危害。”王學新告訴記者。
既然金融危機并未波及中國的風險投資產業,那么,相對平靜的中國風險投資產業在目前經濟下行,很多中小企業倒閉的環境下,是如何尋找自己的獵物,來實現盈利的呢?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風險投資的方向由以前的關注高科技產業開始向傳統行業轉變。”王學新對記者說,“以前關注網絡產業多一些,現在能源類行業關注的比較多一點。”
至于風險投資的盈利情況,王學新稱,就目前情況來看,風險投資50%以上的投資基本上可以持平,不虧損,30%~35%項目虧損,剩下的是盈利。
就是數學很差的人,也可以看出,這樣的比例想要實現超額盈利仿佛有點困難。王學新說,其實,盈利的部分利潤比較豐厚,從1倍到10倍甚至更高不等,盈利的投資完全可以彌補虧損的項目。
這就不難看出,為什么在中國,風險投資產業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快速的增長。也就不難理解,從去年開始,為什么“風險投資”這四個字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而對于風險投資的轉變問題,鮮于鈞認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風險投資都處于過熱的狀態,可以說創新的項目趕不上風險投資的錢快,所有的投資人都在搶好的項目,致使投資成本偏高。金融危機的爆發,給過熱的風險投資降了溫,風險投資迅速縮水,但是縮水并不是壞事,因為下半年的情況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相對于去年和上半年的投資顯得更加趨于理性。”
趨于理性的風險投資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得到了哪些實惠?
鮮于鈞對記者說:“這次金融危機,使人民幣基金的優勢凸顯出來,中國民間現在還有很多資金,僅溫州就有7000億民間資本正在尋找出路,很多海外VC也想募集人民幣基金。”
所以說,壞事并不一定全壞。對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投資,王學新還提供給記者一個投資的案例,他告訴記者,近期,中國風險投資協會成立了中國第一只影視投資基金,該基金金額為4.8億元,主要通過和信托公司合作完成影視方面的投資,投資收益的渠道很多,例如:央視、地方臺的購買,VCD、書籍的出售,文化園的建設等。在國外,影視方面的投資,90%都是由風險投資來完成。所以,對此投資,他認為是很成功的投資。
至于風險投資未來的發展,王學新稱,政府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陽光化,5~10年的時間,風險投資就會發展的很好。曹鳳岐則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如何獲得風險投資
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存在高風險,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所以,風險投資的資金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想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依賴風險投資的資金。那么作為想要獲得資金的被投資方,應該如何變通,獲得投資方的青睞。
王學新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風險投資人在選擇被投資企業時,比較看重該企業的項目管理、創新能力等方面。記者通過多方了解,對投資方的投資傾向進行了梳理,供想要獲得資金的被投資方參考。
如果你是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但是缺乏資金助推上市,這個時候,獲得風險投資是最容易的,只要項目可靠,尋找到風險投資應該不難。
如果你是一家處在創業初期的企業,相對來說,獲得風險投資的機會就要小一點,但是如果項目很好,并不是沒有可能。
比較著名的八大風險投資公司名錄
1、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最早引入中國的VC,也是迄今國內投資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資過騰訊,搜狐等公司。
投資領域:軟件產業、電信通訊、信息電子、半導體芯片、IT服務、網絡設施、生物科技、保健養生。
2、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日本孫正義資本,投資過阿里巴巴、盛大等公司。
投資領域:IT服務、軟件產業、半導體芯片,電信通訊、硬件產業、網絡產業。
3、凱雷投資集團
美國著名PE,投資過太平洋保險集團,徐工集團。
投資領域:IT服務、軟件產業、電信通訊。網絡產業、信息電子、半導體芯片。
4、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美國著名互聯網投資機構,投資過甲骨文、思科等公司。
投資領域:系統、軟件、服務等領域的企業。
5、美國華平投資集團
投資過哈藥集團,國美電器等公司。
6、鼎暉資本
投資過南孚電池,蒙牛等企業。
投資領域:軟件產業、IT服務,半導體芯片、網絡設施、網絡產業,電信通訊。
8、浙江浙高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民企)
投資領域:關注(但不限于)電子信息、環保、醫藥化工、新能源、文化教育,生物科技、新媒體等行業及傳統行業產生重大變革的優秀中小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