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樂美曾在其私人筆記中寫下這段話: “當人們急速而強烈地探究自己的伴侶時,不久就會失望地看穿對方;這時,您不妨換一個特別的角度,從后面來觀察他,那么就會向他接近?!?/p>
因為了解,所以慈悲。無論如何,能遇上莎樂美,畢竟是幸福的。
《傾城之戀》里范柳原對流蘇說:“我要你懂得我!”一句“懂得”,道盡了無數講究精神戀愛的男性的心底渴望。情人可遇,知己難尋,凡人俗子如能遇上一位情人知已,已屬萬幸;萬一男子性情獨特如怪獸,要碰到一個懂得自己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共享的玫瑰
無怪乎男人都喜歡莎樂美。她漂亮,有氣質,更重要的是,她懂。俄國貴族出身,十多歲起即四處游歷,見多識廣,喜歡學習。正是由于她廣闊的胸襟和強大的接受力,她一生吸引了許多出類拔萃的男性,成為了19世紀末歐洲知識沙龍所共享的玫瑰。
莎樂美一生追求者眾,其中最有名的是尼采和里爾克。1882年,尼采在朋友的引見下,與莎樂美第一次在圣彼得大教堂見面。打從第一眼起,尼采即愛上了莎樂美,他跟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是從哪顆星球上一起掉到這里的?”莎樂美使脾氣古怪的尼采拋棄了平日沉默寡言甚至莊嚴肅穆的態度。在那段相知相交的日子,尼采熱烈地與莎樂美分享他的哲學探索,兩人天天見面,一聊十個小時。尼采愛得不可收拾,遂動了求婚的念頭,并同時要求朋友(也是情敵)保羅·雷放棄莎樂美。不過,莎樂美卻拒絕了尼采,因為她反對一般意義上的婚姻。從此,這個神圣的三角同盟宣告決裂。
1897年,莎樂美與里爾克相遇。是年,里爾克22歲,莎樂美36歲。憂郁的里爾克在莎樂美身上找到了長久渴望的關愛,在莎樂美的引領下,里爾克開始了對詩歌的進一步追求,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情詩。令人意外的是,莎樂美最后并沒有跟上述任何一位男性共偕白首,反而長期與安德烈亞斯保持著一段?!巴耆杂伞钡幕橐鲫P系。
尼采曾這樣稱贊過莎樂美:“我還從未認諼過這種懂得從他人的實踐經驗中獲取如此多的主觀觀點的人,從未認識過這種懂得從一切有豐富實踐經驗者那里汲取如此多經驗的人。”莎樂美在知性方面無疑是無與倫比的。即使年過半百,她仍能以六個月時間自修完精神分析的基礎課程,并成為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正如北塔所言,莎樂美不僅能理解大師們超前的怪論,更能在經過消化容納之后,用自己的語言方式闡述大師們的言論,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疑問。
田野研究,制作標本
故此,大概沒有誰比莎樂美更有資格談論這些人物了。事實上,莎樂美為每位她愛過的男孩留下不可多得的記錄。她就像一拿田野研究人員,近距離觀察并記錄這些性情詭異的男性的生命。她的《情遇尼采》和《萊維·瑪麗亞·里爾克》,均是相關研究中的重要專著。莎樂美以她的文字,一為故人裝裱畫像,恍如愛情標本,陳列在圖書館里。究竟她所追求的是愛情,抑是知識?如果她深深愛過,又如何能寫出如此客觀的文字?又或者,她從未在當下愛過,卻在書寫的瞬間,當時間凝定,才真正地談那一場過去的戀愛。
莎樂美曾在其私人筆記中寫下這段話:“當人們急速而強烈地探究自己的伴侶時,不久就會失望地看穿對方;這時,您不妨換一個特別的角度,從后面來觀察他,那么就會向他接近?!?/p>
因為了解,所以慈悲。無論如何,能遇上莎樂美,畢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