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解決得了,那又何必擔心?如果事情解決不了,那擔心又有什么用?
面對呼嘯而來的職場綜合征,讓我們勇敢面對吧!
告別錯誤方法
沉醉吧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痛飲并不能減少壓力,相反,壓力會降低酒精的愉悅作用。雖然壓力會增強酗酒的欲望,但這時喝酒,酒精只會使你遲鈍,而非high。所以說,你喝得越多,享受越少。
化悲痛為食欲 那些以高脂肪、高熱量著稱的方便食品只能短時間地阻止大腦感受到壓力的信號。但時間一長,不僅沒解決問題,就連你的褲腰帶也感覺到了壓力的增加。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顯示:在壓力下吞食垃圾食品會導致一系列的肌體不良反應,首先是你體內血液循環不暢,接下來,你體內脂肪也無法正常代謝,你會變成一個令人惡心的大胖子。
沉迷電視 如果是《武林外傳》,你就看吧。研究顯示,大笑是對抗壓力的最佳良藥,甚至你還沒笑出聲來,壓力就已經逐漸離你遠去了。但是,如果連續看上4個小時的《迷失》,那就不對了。同樣的時間,還不如拿來和朋友們聚會。社交活動不僅能降低壓力,還有助于讓你從生病的狀態迅速恢復健康。
讓煙草把自己彌漫、掩蓋 實際上,作為男性你抽得越多,你陽痿的幾率就越大。作為女性,你抽得越多,你衰老得越快。而且,煙草的鎮定效果并不見得怎么好。
給點積極的心理暗示
聽和說與“忙”有關的詞匯是壓力最普遍的傳遞模式,“我很忙”“最近很忙吧”“忙死我了”“累死我了”等,這些語匯實際上就是無形中在暗示壓力的存在,當我們不斷重復這些語句時,甚至會放大壓力值。
而另外一種“咒語”是我們不易發現或者說是非常使自己受益的,比如,“我很自信”,這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來點挫折教育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就算是一貫表現強勢的你,當然也會不可避免地面對一些心理壓力。這時,光憑自己的“堅強意志”去硬行承受,是非常不理智的,有目的地進行心理訓練。心理和身體一樣,通過鍛煉能促進健康。在培養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教育”和“耐錯教育”都很重要。如晚上一個人在家看看恐怖片,在沒人陪伴的情況下出國旅游。
不苛求自己
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于是各種挫折和打擊接踵而至,終日郁郁寡歡,這是自尋煩惱;請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哪些是能改變的,哪些不能改變,以平和的心態決定自己的取舍。
失憶很有效
忘卻也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好辦法。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忘記苦澀、忘記失意、忘記昨天、忘記自己、忘記他人對你的傷害、忘記朋友對你的背叛、忘記脆弱的情懷、忘記你曾有的羞愧和恥辱……記憶心理學中有“遺忘”這一環節,我們如果能把心中一些不愉快的事兒忘掉,就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忘卻那些瑣碎之事,使身心獲得寬慰,激發新的力量。
跟老外學學
牙買加人給點陽光就燦爛,日照能產生維生素D,它能減輕沮喪的程度,有助于預防癌癥和心臟病,還能加強骨質。最好每天都攝入一些維生素D,在飲食中包含雞蛋、肝類以及加強型早餐谷類食品。每個希臘人體內的奧林匹亞精神是他們歡天喜地的本源。運動永遠是擺脫消沉的重要手段。服用藥物,再配合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5%是藥物的效果,95%是運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