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炒了魷魚,事業卻有可能更上層樓……
瓊·漢堡:越炒越精彩
我從巴納德學院和速記學校畢業之后,獲聘為《折價券雜志》編輯部秘書。這本雜志讀者不多,但我總算有了固定收入,可以在曼哈頓一幢公寓大樓住下來。對出身于長島一個小鎮的年輕姑娘來說,這簡直是天堂了。
我們的雜志靠廣告生存,有一天,老板要我寫信給大公司老板,說“只需付1萬元,貴廣告即可四色刊出”。我不幸把“yourads(貴廣告)”寫作“yourass(貴屁股)”。這封信寄給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他顯然不喜歡我準備四色刊登他的ass——唉,他找我老板,結果怎樣,不用說你也該猜到。
我被炒魷魚了。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時主編迫切需要一個廣告撰稿員。我正垂頭喪氣往辦公室門外走,心里想著怎樣向父母交代,忽然聽見主編喊道:“瓊恩,你會不會寫作?”我連忙說:“會,會?!币粋€廣告撰稿員就這樣誕生了。
后來雜志社倒閉,剛巧紐約一家電臺準備每天播出一個兩小時節目,公開征求主持人,我試播后獲得聘用,大家都感到意外。我家人這回權充聽眾,大量寫信給電臺,夸贊這個新的節目主持。我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只是有點對不起背著沉重郵袋的郵差。
有一天,電臺來了個新的節目監制人。她身材壯碩,令人望而生畏,每天帶著一只德國牧羊犬來辦公室,而那牧羊犬和她一樣壯健威風。我自覺工作表現不俗,但她就是不喜歡我——“她”當然不是指那只牧羊犬。一個星期五下午,她把我叫進辦公室,只說了一句話:“你以后不用上班了。”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嚴重過失。
其后6個月,我打遍電話給紐約各電臺的節目監制人,毛遂自薦,終于獲得另一家電臺聘用,負責編寫4分鐘劇本,每則酬勞不過15元。當時我有兩個小孩子,丈夫則剛剛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我必須盡力而為。
28年過去了。今天,我仍然在WOR電臺工作,每天主持一個兩小時節目,訪問名流、作家、政壇人物等,每星期聽眾超過100萬人。我珍惜這節目的每一分鐘。
沒有炒魷魚,就沒有龍蝦大王
有時,你其實是自求革職,只是自己都不知道。丹·薩瓦基便是例子。他本是個巡回銷售員,為漢威聯合公司賣計算機,工作十分愉快。有一個假日,他想送客戶一些別出心裁的禮物,決定送活龍蝦,并附送奶油和胡桃鉗。他親自包裝后,塞進汽車行李箱的計算機之間,開始送貨。這一著非常成功,有客戶甚至提議和他合伙搞龍蝦生意。他一笑置之。
但這個生活在內陸的計算機銷售員對龍蝦始終未能忘情,為什么不把銷售龍蝦當作業余嗜好,賺點外快?
有一次,他在芝加哥出差,以龍蝦換得當地一家電臺答應,為他播出幾次“龍蝦送到府上”廣告。不料這則廣告被他的上司聽到了,丹·薩瓦基惟有卷鋪蓋回家。
他把公司車交還之后,心想,這未必不是天意。那天晚上,他拿著手機把玩,試撥1-800-LIVE-LOB的號碼。這號碼還未有人登記使用。于是,龍蝦大王丹·薩瓦基誕生了。20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在賣龍蝦,工作非常愉快。他的公司取名“龍蝦速遞”(LobsterGram)。
上述各人受到挫折之后,都找到了更理想的事業。他們明白,一時的痛苦、羞辱,不值得放在心上。被炒魷魚者不應氣餒,必須重整旗鼓,一面尋求支持,一面努力向前。失業并不是末路,反而可能是最美妙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