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雜陳的人生中,最能喚起記憶的,是嗅覺。久違了的情人衣服上的古龍水、妹妹洗澡后愛涂的潤膚露、外婆耳背永恒的萬金油、小時候住所樓下小攤子的即制蛋卷,都可以瞬即令我從現在超脫,在過去重生。雖然我不是徐四金《香水》的主角葛奴乙那種嗅覺的天才,但我對氣味的敏感,令我經常游走于不同時空中,借此散解思念的郁結。
這幾年因為日夜在電腦前打字,腰患愈來愈嚴重,后來按摩師為我以不同療效的香薰油按摩,舒暢之余還覺得疲憊不堪的身心得以洗滌,便對這些儲于深色小瓶中,猶如吉普賽占卜師用來下咒語的香薰產生了興趣。
其實在遠古的希臘、印度、阿拉伯和中國等,都已經有使用植物精華油作為治療用途的記載。而最廣泛使用植物精華油的是古埃及。傳說埃及妖后喜歡以玫瑰和依蘭油以增加自己的性感魅力。公元前三千年,亦已經有一些宗教儀式,利用植物精華油為尸體防腐。公元一千年左右,阿拉伯人首先研制出以蒸餾方法配制玫瑰精油。12世紀開始,精油治療傳入歐洲,歐洲人不僅以它防御傳染病,還以它來祛除身上的狐臭。17世紀,草藥師庫帕爾奠定了芳香療法的基礎理論。
現代人所用的香薰治療一字,源于法文Aromatherapie,1928年由法國化學家蓋特佛賽命名。他在一次化學研究中意外燒傷手部,當時他身旁剛好有一盆薰衣草,他情急之下將手插在薰衣草中,忽然,他感到痛楚減輕,而后來他的傷口還愈合得特別快,于是他開始鉆研香薰治療。
1964年,一位法國軍醫向華納出版了一部The Practice 0fAromatherapy,記下了他曾將香薰治療廣泛應用于在戰爭中受傷的士兵身上。香薰油又被稱為植物激素,能通過鼻息刺激嗅覺神經,再傳送至大腦中樞神經,令大腦產生興奮作用。鼻腔是神經中唯一與大腦直接聯系的感覺神經,敏感度比其他感覺神經高一萬倍,所以吸入能對癥下藥的香薰油,能發揮即時作用。現在天氣這么熱,空氣令人窒息,回到家,我急不可待讓香薰安撫頭腦,慰藉神經,把我溶掉了的靈魂喚醒,重新整合,再度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