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西游記》,猛然悟出一個道理:唐僧師徒四人其實是一個人,那就是歷史上那個真正存在的僧人——唐玄奘,那個不怕艱險、萬里取經,最后終于滿載而歸的大唐僧人。
說唐僧師徒是四位一體的一個人,含義其實也很簡單。唐僧代表一個有堅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難萬險的人。孫悟空則象征著唐僧戰勝困難、靈活多變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能力。但孫悟空又有缺點,他頑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實現偉大事業的最大障礙,所以要由“緊箍咒”來約束,等到成了“斗戰勝佛”后,額頭上的金箍自然就消失了。
豬八戒代表了唐僧作為一個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懶惰和畏難心理。他貪圖享受,喜歡吃喝。所以他經常受到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孫悟空的斥責,他們兩個就像一個人內心的兩種對立的心理,經常要產生激烈的斗爭,但最后都是孫悟空取得勝利。這說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善于壓制、克服自己的消極心理。
沙僧則代表了唐僧的任勞任怨。他忠厚老實,從不計較身上的重擔是不是應該由豬八戒換著挑一段兒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擔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還非常注意維護內部的團結,每當孫悟空和豬八戒發生矛盾時,他總是居中調和,使大家為了取經的大業互相謙讓,共同對付攔路的妖魔鬼怪。沙僧雖然是老三,但他卻是唐僧三個徒弟的黏合劑,他的角色雖然不大突出,但細細想來,他的個性又是非常獨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實、吃苦耐勞,而且信念堅定。
不知道吳承恩寫這部神話小說的時候是否就有上述的意思,將一個人分成了四個來寫,使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四個人組成一個整體,一起經歷并克服無數的艱難險阻,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一部《西游記》象征了一個人為理想、為事業艱苦奮斗最終成功的一生。雖然每一個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所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樂這些不費神不費力的事情誰都從內心里喜歡,但關鍵的是人的一生還有更重要的理想的事業要去做,一味不分晝夜地吃喝玩樂便會成為行尸走肉,社會的寄生蟲,不但不被人尊重,這種“吃”的人生也難以長久維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個結果:一生永遠也做不成一件大事。
最后來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實是師徒四人的靈魂,在整個取經的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對取經發過牢騷,更不用說喪失信心了,一旦豬八戒有一句牢騷話出口,他立刻便會跟上一句溫和但很嚴厲的話訓斥。這使我想到那個歷史上的玄奘,在勞累的時候,如果他的腦海里出現畏難心理,心底馬上會有一個聲音反駁。堅定的信念使他將勞累當成了一種難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出了一條“苦”的成功之路。
讓我們學習唐僧吧,學習他們師徒進取而不退縮的精神,創造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2.根據文意,具體說說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各代表了哪方面的特點。
3.根據上下文,揣摩文中畫線句子所用的修辭及作用。
4.你最喜歡唐僧師徒中的哪一個?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