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指導】
中考現代文閱讀所占比分很大,一般占總分的25%——35%,它對學生而言是個難點,其中關愛生命、抒發感情和愛護環境等這類記敘文閱讀的難度又比說明文要大。下面我們就圍繞“生命”這一主題來學習一下如何解答這類閱讀題。這一類文章的內容較多的是人的生命,也有少數是寫自然界生物的生命。寫人的文章表達的是人熱愛生命、不向命運屈服的主題;寫生物的文章主要表達的是人類要關注、尊重生物的生命這一主題。透過文章內容我們能夠看到人物或生物堅忍、剛毅的性格和頑強的生命力。
這一類文章通常運用的表達方式是記敘和描寫,有時會穿插議論。通過敘述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往往以生命為中心,對人物可能還會進行多方面的描寫,議論的文字一般起深化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總的閱讀方法是理清事件——把握情感——概括主題——思考題目。
【中考選文】
災難中,我們并肩而立
陸俠
5月12日14時28分,這一刻讓整個中國為之傷慟。
汶川大地震,這場波及大半個中國、影響數億人的災難,已經造成了六萬余人遇難。
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我們共同的哀傷。而遇難者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我們不能挽回災難,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萬眾一心、舉國救援的一幕一幕,匯集成了令人動容的感人畫面,凝聚成了撼動人心的精神力量!
這一刻,人們看到了中國的應急速度——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個小時,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l6時,民政部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中國地震局啟動一級預案,l80人的救援隊伍迅速集結飛往災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向災區調撥救災物資……
這一刻,人們記住了總理的淚水。“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全部力量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不顧余震危險,溫家寶總理星夜兼程,抵達地震災區都江堰市,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指揮救災。當他踩著泥濘,攀上瓦礫,看到搶險人員解救兩個被困在廢墟下的孩子時,流下了熱淚:“聽爺爺的話,一定要挺住。”
這一刻,為了災區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動以分秒計算,援助人員成倍增加。道路損壞,橋梁全部倒塌,車輛無法通行,但挺進汶川的救援之旅沒有停步,成都軍區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濟南軍區救援部隊凌晨徒步開進……
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之夜。當夜,成都街頭無數個獻血點和醫療站,前來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
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數百輛出租車拉著應急燈奔赴都江堰災區。沒有人給他們一分錢,更沒有任何人有過要求和命令,出租車司機卻甘愿冒著莫大危險前往災區救援……
這一刻,唐山市組織了醫療隊和搶險隊從抗震紀念碑啟程,趕赴四川災區……
沒有人希望災難發生,但災難來臨之際,往往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在猝不及防的災難面前,更需要心與心的關懷和交融。這是戰勝災難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百折不撓的奧秘所在。
曾經有過同樣傷痛的唐山人,在互聯網貼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告訴災區人民:我們和你們在一起。”
是的,我們在一起。災難固然讓我們傷痛,但也讓我們空前團結。災難中,每一位受災群眾都不孤單,因為我們是血脈相連的大家庭,我們在一起,心心相連,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1.聯系上下文,具體評析下面黑體詞語的作用。
①不顧余震危險,溫家寶總理星夜兼程,抵達地震災區都江堰市,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指揮救災。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萬成都市民逼上了街頭,但5月l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滿溫情和關愛的特別之夜。
解析:黑體詞語的作用一般考查副詞、形容詞等修飾詞語以及關聯詞語和動詞的表達效果,思考時要揣摩實詞的含義,一般考查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特定含義,也有考查詞語本義的。對于副詞和形容詞一般表示強調或修飾作用,另外思考時結合具體語境和文章所表達的主題等內涵。
答案:①表現溫家寶總理爭分奪秒,迅速趕赴地震災區,指揮抗震救災,與人民并肩而立的崇高精神。②一個“但”字,語意轉折,把成都市民雖遭余震威脅卻不顧個人安危,心系災民、獻血救人的優秀品質展現在讀者面前。
2.文中畫線句說:“這是戰勝災難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百折不撓的奧秘所在。”你認為這個“奧秘”是什么?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詞語的指代內容,對學生而言是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可以將問題回歸到原文,看哪里提到“奧秘”或與“奧秘”相關的內容。
答案:心與心的關懷和交融或心心相連,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3.這篇文章令人感動,請從本文主體部分的選材和結構兩個方面作簡要分析。
解析:這道題考查的是文章的藝術特色,一是選材,二是結構。文章的藝術特色一般包括用詞(準確或華麗或平淡蘊含深情)、修辭(常用的八種修辭手法)、結構(前后呼應或總分或總分總或運用排比段等)、選材(選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例或典型材料)、內容(內容精辟或富含哲理)等方面。
答案:選材:選取地震發生后的多個典型材料和生動細節,反映從中央到地方,從軍隊到百姓,從官員到群眾,萬眾一心、并肩而立抗震救災的感人場面。結構:文章連用六個排比段,反復強調“這一刻”有無數國人與災區人民并肩而立,從而形成強烈的情感沖擊力。
4.根據你的所見所聞,請給文章補寫一個在“這一刻”發生的與災區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這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語言表達能力,按照題目要求要聯系自己的所見所聞,即聯系生活實際。
答案:示例:校園中,老師和同學們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為災區群眾獻上一份愛心。
【強化訓練一】
生命音響
張麗鈞
4年前,他響應省教育廳“教育扶貧”的號召,自愿報名到西北農村去教小學。出行時,他的行李很簡單,卻帶了一套高檔音響。送行的人逗他:“都快成地道的農民了,還要讓耳朵那么奢侈!”他也笑,說:“住在音樂里,省得想家。”
他的“扶貧”時間是兩年。剛到那個土崗子小村的時候,孩子們趴在他宿舍的窗臺上看他。西風吹來,陽光中滿是塵土的味道。他穿著發白的毛邊牛仔褲,半仰著聽音樂。陋室搖搖,樂曲飄飄。突然,他在一個旋律中激動起來,繼而淚流滿面。趴在窗臺邊的孩子看見他淌淚,“轟”地笑了。從此,他贏得了一個外號——“哭鼻子老師”。
“哭鼻子老師”30多歲,一米八多的大個兒,帶著一群雛雞般的孩子在陽光與塵土交織的日子里讀書、寫字、算數、聽音樂。他有一個志向,為那些播不進音樂的貧瘠的心“脫貧”!
他居然成功了!
陋室搖搖,樂曲飄飄。當那惹他拋灑熱淚的旋律響起來的時候,他身邊的孩子或坐或臥,晶瑩的淚水從他們那純凈的眸子中汩汩流出。他貪婪地看著,癡癡地跟自己說:“上帝!這些小小的人兒,他們竟然也隨我住進音樂里來了!”
兩年的時間迅跑而過。
他卻決定留下來,永遠地留下來。
天風浩浩,天籟悠悠。在低垂的天幕下面,他迷戀上了這一群衣衫簡樸、心地單純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迷戀上了這些通過他而迷戀上了音樂的孩子。他的那套高檔音響,慣壞了那么多本不知音樂為何物的耳朵!他簡直不能想象,如果他帶著那套“價值連村”的音響離去,那些耳朵從此將會多么寂寞、多么凄涼!還有,他簡直不敢想象,一旦沒有了孩子們的“陪聽”,他這套高檔音響還有什么價值可言!
后面發生的事出人意料地美好——他小巧玲瓏的妻子竟也毅然告別了霓虹閃爍的城市,歡躍地奔赴了他的邀召,奔赴了命運的邀召。她坐在他自行車的橫梁上,哼著小曲,快樂得像個考了雙百的小女孩。
他是富有的,我想。他有她,有他們,還有美妙的音樂。在四顧茫茫的土崗上,在四面透風的陋室里,他硬是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奐的精神天堂!
我相信,在他帶著他的學生們傾心傾聽音樂的時候,大西北也在傾心地傾聽著他。他把生命鍛造成了無比高貴的音響,樂聲響起時,晶瑩的淚水會從大西北那純凈的眸子中汩汩流出……
(選自《青年博覽》)
1.他為什么帶著高檔音響去西部支教?
2.聯系語境,說說你對下面黑體詞語的理解。
①他有一個志向,為那些播不進音樂的貧瘠的心“脫貧”!
②他貪婪地看著,癡癡地跟自己說……
3.他后來為什么選擇永遠留在那個貧瘠的小村里?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表達作用?你從這篇文章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強化訓練二】
將生命當成租賃
蔣平
目前,在韓國非常流行一種“死一把”的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首先要進行一個以“生命的意義”為題的測試,留下肖像,寫下遺囑,然后穿上麻布做的壽衣躺進棺材里。體驗者能在棺材中聽到哭聲,大約15分鐘后,工作人員再打開棺材,體驗活動結束。
據主創人員介紹,“死一把”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未來。很多參與者都有類似的感觸:“在棺材里,我非常非常害怕,想起了母親和逝去的親友。現在的我已經完全不同了,因為我要創造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
英國心理學家弗蘭克·托里斯博士作過這樣一次調查:如果意識到生命是一場租賃,你會對生活有些什么樣的再認識呢?
“珍惜身邊的一切!”這是35%的參與者的共同體會。這種珍惜包括時間、身體、親情……
“有了危機與壓力!”這是24%的參與者的心態。站到了生命是一場租賃的高度,去審視萬事萬物:誰在只爭朝夕,誰在浪費生命,便一目了然;人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則會如過眼云煙;前行的道路上,對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各種有價值的因素調節到位,科學經營,活出生命的藝術,亦會感到胸有成竹。
“處處按規則辦事!”這是26%的參與者的感受。時刻牢記生命只有一次,百年大計,健康第一,人生便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差錯。時刻以輕松的姿態展現,視每一出游戲為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只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手段,其本質是收獲快樂。
另外15%的參與者也從其他側面表達了對生命的再認識。這個調查的結果雖然說明不了什么,但它激起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理性思考。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說過:“每天都想象這是你最后的一天,盡情去體驗與發現吧!不期而遇的明天,將會帶給你更多的驚喜與歡樂。”
(選自《家庭醫生》)
1.根據你的體驗,請列出兩道以“生命的意義”為主題的測試題目。
2.“死一把”活動與中國的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有什么相似之處?
3.弗蘭克·托里斯博士的調查結果反映了人們對租賃的生命有哪些新的認識?
4.文章最后引用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話收束全文,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命的名言,請寫出一則。
《尊重生命 升華人生》
強化訓練一:
1.他想把想家的感情寄托在音樂中,在貧瘠中找到快樂。2.①“脫貧”一詞(原指擺脫經濟上的貧困)在文中指擺脫精神的貧瘠,用音樂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②“貪婪”在這里是貶義褒用,形象說明他看得很入神。3.因為他太愛這些樸實的孩子,想讓他的音響發揮真正的價值,讓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為孩子們創造美好的夢想。表現了他善良、熱忱、富有愛心、有理想、勇于付出的高尚品質。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總結全文,在結構上又與上文前后照應,內容上點明題目的內涵,進一步深化主題。生命的意義在于無私的奉獻,在于自我價值的展現,在于無怨無悔的理想追求。
強化訓練二:
1.示例:①你認為哪些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②你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如何看待?2.都反映了人只有在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人的心態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3.“珍惜身邊的一切!”“有了危機與壓力!”“處處按規則辦事!”4.示例:①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②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③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如能正確地運用它,一次足矣。——英國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