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于丹,傳媒學者,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自2000年以來,她先后為中央電視臺12個電視頻道中的近50個電視欄目做過策劃、導演。2007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因在《百家講壇》主講《論語》而一炮走紅。
相對于其他男性學者的剛健而言,于丹靠的是端莊和溫柔而俘獲了大眾的心。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和白話語言詮釋經典,講述自己從《論語》中獲得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她的60萬冊講稿《于丹〈論語〉心得》首印后便被搶購一空,足見她在讀者心目中的影響之大。
筆者認為,讀她的文章,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還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可謂是一種語言的享受和精神的洗禮。她的文章似一方凈土,讓現代人煩躁的內心得以寧靜。
在《朋友之道》一文中,于丹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將人生的交友原則闡述得清楚明白,無異于一劑“警世良藥”。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這種缺憾和不如意,就將永遠生活在陰影之中。在《心靈之道》一文中,于丹教授認為,《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將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于丹的心得均采用議論文文體來表達,因此,作為中學生,特別是初三的學生,讀她的作品對提高議論文文體的閱讀能力會很有幫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于丹〈論語〉心得》其中的兩篇吧!
【一號美文廳】
朋友之道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
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
孔夫子非??粗匾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
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結交不好的朋友。
他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所以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友諒?!墩f文解字》說:“諒,信也。”信,就是誠實。這種朋友為人誠懇,不虛偽。與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的內心是妥帖的,安穩的,我們的精神能得到一種凈化和升華。
第三,友多聞。這種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時代,不像我們今天有電腦,有網絡,有這么發達的資訊,有各種形式的媒體。那個時候的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結交一個廣見博聞的好朋友,讓他所讀的書,讓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的直接經驗。
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許他廣博的見聞可以幫助你做出選擇。
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擁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辭典,我們總能從他的經驗里面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借鑒。
孔老夫子又說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即“損者三友”。那他們是種什么樣的人呢?
首先是“友便辟”,這種朋友指的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屁的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你說什么話,他都會說“太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會說“太棒了”。他從來不會對你說個“不”字,反而會順著你的思路、接著你的話茬,稱贊你,夸獎你。這種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細心體會你的心情,以免違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這種人毫無正直誠實之心,也沒有是非原則。他們的原則就是讓你高興,以便從中得利。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面的大奸臣和珅嗎?他對乾隆皇帝百般逢迎,奴顏諂媚,幾乎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便辟”之人。
這種朋友,就是心靈的慢性毒藥。
第二種叫“友善柔”。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
他們當著你的面,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面春風,恭維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說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呢,會傳播謠言,惡意誹謗。
這種人虛假偽善,與“諒”所指的誠信坦蕩正好相反。
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
第三種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的人,就是老百姓說的“光會耍嘴皮子”的人。
這種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齒,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沒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氣勢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蓪嶋H上呢,除了一張好嘴,別的什么也沒有。
(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文段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論證方法。
3.文中畫線一段屬于什么論據?直接證明了什么觀點?
4.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獲得的啟示。
【二號美文廳】
心靈之道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解開現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這么多學生,想必每人都會有傷心的事情。那么,他們是怎樣看待人生遺憾的呢?
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兩層意思:
首先,既然生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其次,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轉載,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小的時候曾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可能她的媽媽之前沒有檢查出自身存在的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吧!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必然會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有所損害。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文段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論證方法。
3.結合本文的論點,請為文章補充一個正面的事實論據。
4.文中第七段中的畫線句子“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請再綜合下面兩則材料,聯系社會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
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5.讀了本文,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談談你是怎樣面對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