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她生于福州,在山東煙臺度過了八年的童年生活。1913年,她隨全家搬到了北京,先后在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與北京協和女子大學讀書。1923年,冰心赴美留學,留學期間她寫了人們熟知的作品《寄小讀者》。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歸國,此后她陸續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作品。冰心的創作在建國后進入了真正的高峰期,她寫了大量的散文、詩歌、小說,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大。
冰心的散文文筆清麗,意蘊雋永,具有獨特的個性美、陰柔美。閱讀她的散文是一種享受,在她的散文中,你可以盡情享受陽光的明媚,享受空氣的清新,享受歷練的愉快;你會擁有一種關注自然,渴望傾聽、親近生命,走入心靈的情懷;你會領悟人生哲理:“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會感受到那字里行間跳動著教化的火花,感受到愛心蕩漾、語言溫婉的魅力;你也一定會堅信冰心是永遠年輕的,因為冰心是永恒的。下面就讓我們在冰心的散文中感受她的俏麗、典雅吧!
【一號美文廳】
談生命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時候他遇到峭巖前阻,他憤激地奔騰了起來,直到沖倒了這危崖他才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有時候他經過細細的平沙,看見了夾岸的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輕輕地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終于有一天,他遠遠地望見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終結,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他遇著驕奢的春天,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著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花的驕傲,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后的寧靜和怡悅!終于有一天,他無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落在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選自《時文選粹》)
思考練習
1.認真閱讀全文,請扼要歸納出作者的生命觀。
2.文中有一句話充滿生命辯證法,也可以把它作為文章的題記,請你把它找出來。
3.文中作者以什么為例來說明生命的再生?
4.文章中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生命輪回的否定?
【二號美文廳】
綠的歌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濱度過的,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湛藍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淺黃的田地。
那時,我的大半個世界是藍色的,藍色對于我,永遠象征著闊大,深遠,莊嚴……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的顏色。
離開海邊,進入城市,說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雜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開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紅色,來振奮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尋找楓林的紅葉。但眼前這一閃光艷,是秋天的“臨去秋波”,很快地便被朔風吹落了。
在悵惘迷茫之中,我凝視著這滿山滿谷的吹落的紅葉,而“向前看”的思路,卻把我的心情漸漸引得歡暢了起來!
“落紅不是無情物”,它將在春泥中融化,來滋潤培養它的新一代。
這時,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幅綠意迎人的圖畫!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鄉去,坐汽車從公路進入祖國的南疆。小車在層巒疊嶂中穿行,兩旁是密密層層的參天綠樹:蒼綠的是松柏,翠綠的是竹子,中間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色調深淺不同的綠樹,襯以遍地的萋萋芳草。
“綠”把我包圍起來了。我從驚喜而匯入恬靜,靜默地、歡悅地陶醉在這鋪天蓋地的綠色之中。
我深深地體會到“綠”是象征著:濃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熱切的希望……
綠,是人生中的青年時代。
個人、社會、國家、民族、人類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時代。
我愿以這支“綠的歌”獻給生活在青年的社會主義祖國的青年們!
(選自《冰心散文選》)
思考練習
1.文章的題目為《綠的歌》,而作者卻并不是全寫綠色,文中還寫到藍色、紅色,是不是離題了?請談一談你的理解。
2.“綠”本來是自然之色,作者卻把它跟個人、社會、國家、民族、人類生命中的青年時代聯系在一起,這之間有什么必然聯系?
3.作者充分肯定生命的再生,你能從文中找出有關信息嗎?
4.這篇散文作者主要贊美什么?
【三號美文廳】
閑 情
弟弟從我頭上拔下發針來,很小心地挑開了一本新寄來的月刊。看完了目錄,便反卷起來,握在手里笑說:“瑩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無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閑;不自然地,造作地,以應酬為目的地,寫些東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賜予我以最清閑最幽靜的七天。
除了一天幾次吃藥的時間,是苦的以外,我覺得沒有一時,不沉浸在輕微的愉快之中。──庭院無聲。枕簟生涼。溫暖的陽光,穿過葦簾,照在淡黃色的壁上。濃密的樹影,在微風中徐徐動搖。窗外不時地有好鳥飛鳴。這時世上一切,都已拋棄隔絕,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樹聲,都含妙理。是一年來最難得的光陰呵,可惜只有七天!
黃昏時,弟弟歸來,音樂聲起,靜境便砉然破了。一塊暗綠色的綢子,蒙在燈上,屋里一切都是幽涼的,好似悲劇的一幕。鏡中照見自己玲瓏的白衣,竟悄然地覺得空靈神秘。當屋隅的四弦琴,顫動著,生澀地,徐徐奏起。兩個歌喉,由不同的調子,漸漸合一。由悠揚,而婉轉;由高亢,而沉緩的時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無限的悵惘與不寧。
小孩子們真可愛,在我睡夢中,偷偷地來了,放下幾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來插在瓶里,也在我睡夢中,偷偷的放在床邊幾上。——開眼瞥見了,黃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襯著淡綠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著天真的友情。
終日休息著,睡和醒的時間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時在中夜,覺得精神很圓滿。——聽得疾雷雜以疏雨,每次電光穿入,將窗臺上的金鐘花,輕淡清澈地映在窗簾上,又急速地隱抹了去。而余影極分明的,印在我的腦膜上。我看見“自然”的淡墨畫,這是第一次。
得了許可,黃昏時便出來疏散。清涼襲人。遲緩的步履之間,自覺很弱,而弱中隱含著一種不可言說的愉快。這情景恰如小時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記得了,是母親告訴我的,——眾人都暈臥,我獨不理會,顛頓地自己走上艙面,去看海。凝注之頃,不時地覺得身子一轉,已跌坐在甲板上,以為很新鮮,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個不住,笑完再起來,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點為愉樂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個朋友寫信來慰問我,說:“東坡云‘因病得閑殊不惡’,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閑真是大工夫,大學問。……如能于養神之外,偶閱《維摩經》尤妙,以天女能道盡眾生之病,斷無不能自已其病也!恐擾清神,余不敢及。”
因病得閑,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經卻沒有看。
(選自《現代散文名篇選》)
思考練習
1.認真閱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對“閑情”一詞作扼要概括。
2.作者在歌頌童心的同時,還表現出對大自然的贊美,請問作者是通過對哪些景物的描寫來表達這種情感的?
3.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一種煩悶、傷感的情調,請找出相關語句。
4.“母愛、童心、自然”是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結合你所讀過的作者早期的散文,簡要分析一下為什么作者以此作為早期散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