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文章。
酒會上,一位中年富翁正在招待大家,當伯蘭先生到達時,中年人迎上前來,熱情洋溢地擁抱伯蘭。中年人說,伯蘭先生,你還記得十年前你家門前的那個年輕人嗎?
伯蘭先生努力搜索著記憶,當他終于明白面前的中年人就是那晚的年輕人時,他一臉愧疚地握著他的手說道:對不起,先生,當時我確實疏忽啦!
不,伯蘭先生,我要特別感謝你,當我將鑰匙插進門鎖時,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打開通往理想的大門,我只有隔著窗戶欣賞著里面的美景。后來,我想明白了,這把鑰匙是不適合我的。如果我能夠如愿以償地進入房間里面,那么,我會瞬間失去夢想,終日生活在安逸的牢籠里。慶幸的是,不能打開房門的鑰匙使我明白,那些榮華和富麗現在不屬于我,我沒有資格去得到它們。從那時起,我就告誡自己:夢想仍在延續,總會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
年輕人名叫格桑,通過近十年的努力,他已經成為華盛頓地區最富有的大亨。
是的,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有了它,我們就可以解除阻礙我們前行的任何障礙,引領我們走進夢寐以求的理想之門、智慧之門和成功之門。
請以“信念理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字數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理想是指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據的、合理的想象,跟空想、幻想不同。理想是鼓舞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原動力。
在立意上,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寫:人只有樹立偉大的理想,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理想不是常立志,而是立長志,它需要人長期甚至終身為之奮斗;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但這個過程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理想的樹立也應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即應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好的選擇。如果寫成記敘文要真實感人。這個話題范圍很大,但特別忌諱侃侃而談,沒有重點。寫作時應該從小處著筆,以小見大,要緊扣“理想”二字,以自己對理想的思考和為理想奮斗的過程為重點展開記敘,在敘述中揭示理想真諦。如果寫成議論文,議論就要有一定的深度,論點的確立也應從小處著眼。比如:愿不愿吃苦,如何認識吃苦精神;貪圖享樂,不思創造,將導致一個人走向墮落,甚至犯罪。這樣深入分析,能增強文章說服力,讓人警醒。而且論證過程中舉例應點到為止,要結合事例闡明道理。要克服“觀點+事例”的空洞形式,切忌將事例寫成一個冗長的故事。另外,寫作此類文章要注意寫出理想的內容。沒有正確的理想,就沒有充實的人生。
佳作展示一
品嘗“信念”的香茗
叢巖
生命中有一盞閃爍的華燈,那便是信念。
信念是人生的羅盤。在浩瀚的生命之河中徜徉,難免會逡巡不前。此時若擁有堅強的信念為自己導航,便不會迷失于茫茫的大海。
一位哲人說過:“理想是鳥兒的羽毛,而信念則是一對有力的翅膀。”只有堅守住這份信念的凈土,才能越過重重險阻,飛過急流,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當你被暴風所困時,堅定你的信念,使它成為一個航標;當你被黑暗所迷時,點燃你的信念,使它成為一盞明燈;當你被寒冷所擾時,點亮你的信念,使它成為一顆熾熱的太陽。
信念是艱難困苦的克星。“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蘇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徹骨之寒,是因為他有著“蘇武節,骨錚錚;為國辱,重亦輕”的堅定信念;荊軻敢冒著生命危險去刺殺秦王,只因為他懷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必死決心與必勝信念。古人也曾論述過艱難險阻與信念堅定的辯證關系,從而告訴我們,“臨危而志更堅”是成功之道。忍受艱難是痛苦的,廉價的撫慰只會加深疼痛。與其這樣,不如大吼一聲,讓信念為自己加油助威,打倒面前的敵人,就像高爾基面對沙皇的淫威,發出了“讓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些吧”的壯語豪言。
信念是成功的伴侶。“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豪杰志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與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份矢志不渝的信念,擁有一份永不言敗的執著。
咀嚼“信念”,得到了太多的思考:信念是甜的,因為它帶著希望;信念是苦的,因為它帶著艱難;信念是香醇的,因為它帶著成功……
讓我們一同來品嘗這“信念”的香茗吧!
點評
這是一篇十分優秀的學生習作,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句式富于變化。此文中,有長句有短句,有整句有散句,各種句式搭配使用,精當貼切。2.善用修辭手法。作者多處使用比喻句,將信念比作“華燈”“羅盤”“克星”“伴侶”,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信念”的意蘊。文中又綜合使用排比、對偶等修辭,句式整齊,氣勢不凡。3.引用大量詩文佳句、名人名言,可謂錦上添花、豐富多彩。透過這些句子,讀者能感受到一種無法抗拒的語言魅力。4.揭示主旨的詞語“信念”反復出現在段落的開頭,既體現出文章疊唱之美,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佳作展示二
挺起信念的脊梁
王欣
寬大嚴峻的臉上被滄桑與疾病刻滿了傷痕,雖已無力的目光中卻依然散發著頑強與不屈。蓬亂得像火焰般的頭發,不僅燃燒著他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堅定信念,而且燃燒著他對人間的無限希望。這就是我讀完《貝多芬傳》后對他的第一印象。
貝多芬是一個被命運遺棄的孤兒,在他漫長的人生路上,看得見的仿佛都只是苦難與挫折。貝多芬全力地追尋自由與愛的足跡,虔誠地企求上帝給予他一個美好的未來。而上帝卻似乎有意不將慈悲與希望撒播在他的心田。在悲傷的、黑暗的、沒有幸福的日子里,他只能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斗爭。
“我再不怕命運如何折騰,我早已與命運反目為仇”。貝多芬再也不在命運面前卑躬屈膝,開始在肉體與精神的苦難中掙扎,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煉,忍常人之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他不畏懼命運,他要讓命運畏懼自己。因為他堅信,奇跡的出現要以自己永不言棄的信念為代價。災難一次又一次接踵而來,但絲毫未能動搖他“主宰命運”的堅定信念。他的堅定和付出終于沒有付于一江春水,他的頑強終于締造了他一代音樂大師不朽的輝煌。
在貝多芬神圣的心中,支撐他的是像激流一樣飛涌出來的強大的力與強烈的愛。在他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不屈、堅定。如果說他的人生是一篇壯麗的長詩,那么他就是詩中那優美的語言,那筆鋒深刻的寫作手法。
一遍又一遍讀著《貝多芬傳》,貝多芬的故事似乎永遠讀不夠。或許是因為我還未能學習到他那種讓人欽佩的毅力,還未能擁有他那堅如磐石的意志。如何面對挫折,聽得夠多了,可是現在,我才發覺自己根本從未明白面對挫折的真諦:勇敢是第二,執著是第三,而最重要的則是要有勇于承擔命運、奮力拼搏的信念。我屢次知難而退,只是因為我的信念不夠堅定。有道是“人定勝天”,屈服于命運的人永遠只能在時間的長河中成為被動者。只有選擇與命運抗爭的人才能反敗為勝。痛苦并不可怕,只怕我們無法忍受痛苦。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我們將成為命運的主宰者。
讓我們挺起信念的脊梁吧!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來抒寫壯美的人生吧!
點評
這是一篇成功的讀后感,小作者開篇亮出自己的觀點,而且語句生動形象,讓讀者在美的享受中感知深刻的哲理。行文過程中,作者按照“敘——析——聯——結”的格局來布局謀篇,敘,做到了簡明概括;析,恰切到位;聯,發人深省;結,發出號召,引申論點。此外,文章的語言也很有力度和深度。
拓展訓練
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怎樣去實現?
快拿起筆來吧,只要把真情實感流露,那將是一篇優秀宣言。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文中不要有真實校名、姓名,字數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寫好本文的關鍵是出新,可以是寫作內容上的、立意上的,也可以是語言上的、結構上的。
謀篇過程中可以依據這樣的程序進行:一是開門見山交代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并簡要說明之所以確立這樣一個理想的原因;二是集中筆墨具體寫好自己將采取怎樣的“措施”、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你的理想可以很小,小到只是為了一種喜歡而工作;你的理想可以很大,大到想當一名總統、一個宇航員,等等;但是,你不能沒有理想,沒有理想就如同置身于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方向,沒有羅盤,終其一生只能碌碌無為。
素材鏈接
1.很多的時候,艱難困苦還不足以將我們擊倒,可是我們自己卻首先支撐不住了,倒下了,自己壓迫自己,喪失了毅力和勇氣。我時常這樣想,如果我們再忍耐一下,是不是也會像那只小象一樣,重新恢復以前的斗志呢?
2.從那以后,我一天天大起來,踏上社會,生命之舟駛進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卻記住了這個地平線,沒有在生活中沉淪下去,雖然時有艱辛、苦楚、寂寞。命運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總有交叉的時候。那個高度融合統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線,總是在前邊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