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全國老年人有1.3億,到2020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11.5%。老年健康,逐漸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
老年人的生存現狀是怎樣的呢?65歲以上的老年有25%要生病,帶病生存是老年人的一個特點;有的老年人得了病,心情就會不好,其實有的病情也不會惡化。有的老年人去醫院體檢,發現十幾種病來,就說是大夫沒病查出病來。其實,帶病生存也不是說你的身體就不行了,比如說老年人心臟房室傳導應該可以長到0.24,如果超過了0.2,就給你打個傳導阻滯。其實老年人可以到0.2的,所以老年人帶病生存是可以活到90歲的。老年人帶病生存沒有關系,不要怕。
老年人主要有3大疾病:一是心血管病;二是糖尿病;三是老年癡呆。其中心血管病是最重要最危險的疾病。
心血管病和哪些因素有關?
心血管病和哪些因素有關系呢?研究表明血管壁的變化、硬化、退化,主要跟年齡、遺傳、生活方式有關。
第一,遺傳與心血管疾病。就算你沒有高血壓,但是如果你的父母有高血壓,你就會有得高血壓的危險。因此,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壓的,下代一定要經常檢查,早期發現,另外心臟病、糖尿病也是有遺傳的。
第二,年齡與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和年齡有關系的,歲數大了,各種器官的退化,退化以后會引起心血管病。比如說一個皮球彈性很好的時候給它加壓,它就會漲大,漲大以后它里面的壓力就會減小。皮球老化變硬的時候給它加的壓力就不會減小,這就是高血壓。在美國55歲以上的人90%可能患高血壓,血管硬化跟年齡增加血管彈性功能退化有很大的關系。
現在我們知道了心血管病首先和遺傳、年齡有關系,但是這兩樣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不能改變怎么辦呢?就盡早去檢查,查出來就治。
第三,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比如說北方人口重,吃鹽多,得高血壓的就多。正常人要求每天食鹽6克就夠了,北方人至少是18克,高鹽是患高血壓的一個因素。還一個因素是吸煙,吸煙是引起血管動脈硬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心血管病是怎么來的呢,因為我們人體到處都是血管,血管就像條河,血管壁就是河岸,血液就是河水,河水要流得暢通,河岸就要平滑,血管硬化之后呢,河岸就不光滑了,河水就流不暢通了,也就是血管壁出現血栓,血栓掉哪兒哪就堵,掉腦部就腦梗,掉在心臟就心梗。此外,還有高糖、高脂、多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引起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現在肥胖癥非常嚴重,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體形,控制肥胖。因為肥胖,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所以我們要懂得選擇食物,注意運動。
第四,性格特征和心血管疾病。除了飲食,還要注意心理壓力、性格特征等因素。心理因素和遺傳、童年時代的體驗有很大關系,童年時解決不了的事、受到的創傷會成為成年后的心理潛意識,甚至成為心理疾患。所以我們對孫子、孫女的童年要多給予溫暖。為什么現在高血壓、糖尿病年輕化呢,這主要和社會發展有關系,社會發展導致現在生活中,高負重,高壓力。中年人因為生活壓力大,影響正常的生活方式,導致心血管病的高發。
這里要重點提一下A型性格特征人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A型性格的特征是時間緊迫感強、追求完美、經常處于高度競爭狀態。他們通常是社會領導階層、成功人士,工作非常努力,生活壓力非常大。據統計,A型性格人群得心血管病的概率非常高。如果你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是這種性格,一定要注意調整好心態,要學會放下工作、注重事業和健康的平衡。學會輕松面對壓力和挑戰,這樣身體狀態就會變好。另外,疾病康復調整也和人的性格特征息息相關。得了病就應該面對現實,不要太緊張、焦慮、恐懼,心態好,病情就會減輕一半。
第五,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其他高危因素。一個是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基礎疾病。糖尿病形成有一個過程,最開始幾年因為飲食不節,迫使人體分泌非常高的胰島素來促進細胞利用熱量。數年后胰島素的分泌就會衰竭,人體胰島素數量或質量會下降,這一階段是糖尿病的前期。糖尿病被稱為疾病的加工廠,一旦得了糖尿病,人體的大小血管都會很快硬化、人體細胞會被糖化、心腦細胞缺乏能量功能下降。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得了糖尿病就相當于得了心血管疾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老年人應特別注意:注意髖關節保健。髖關節骨折后就不能動了,容易得血栓,血栓掉下來,掉到肺里形成致命性的肺栓塞。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髖關節的保護。
5點預防心血管病
預防心血管病,有兩大影響心血管病的因素我們沒法改變,一是遺傳,二是年齡。我們能改變的是生活方式,要形成科學的生活方式。怎么改變,可以從下面5點入手:
管住你的嘴,放開你的腿
管住你的嘴,不是說什么都不吃,要吃得合理,有營養。牛奶非常好,常喝牛奶的人,不容易骨質疏松。好多人不愛喝牛奶,可以先喝酸奶,再慢慢喝牛奶。吃肉的時候,記住一句話,“紅肉少吃,吃白肉”。紅肉包括豬、羊、牛肉,顏色紅,熱量高;白肉指雞,鴨,魚肉,熱量低。還有動物內臟少吃。有的老年人說,那我什么都不吃了,雞蛋也不吃了,只吃蔬菜,那樣腦血管是會萎縮的,營養也會不均衡,其他營養供應不足,容易得癌癥。
我們吃了食物后,要去運動。運動要量化,最好的運動是走路,我們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走路怎么走,吃完飯出去走走,看你心臟情況,一般走6000步,身體好的話走10000步。如果氣喘嚴重,應馬上停止,不能逞能。
老年人的心情,就是老年人的免疫力
老年人要學會調整性格、調整心情。前面講過,A型性格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學會調節性格和心情。這里對干部有個特別建議,在外面是領導,回到家后就不要做領導了,把權力放下來,責任也就放下來了,調整心情,放松心情。有一句話“老年人的心情,就是老年人的免疫力”,心情不好,壓力大,長期抑郁的人還容易得癌癥。
減少引發情緒急躁、壓力的應激反應源頭也是調節心情的重要方法。老年人要做到三良: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心情,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鄰居)等。人格良好是人際關系好的基礎,人際關系非常重要,人際關系好了,心情自然好。
定期體檢,及時醫治小病
一些老年人平時自我感覺非常健康,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有病,所以老年人不要只憑主觀感覺判斷自己的健康問題,要常檢查。除了常規體檢項目,建議老年人增加以下幾個檢查項目:比如餐后血糖、胰島素、血黏度(動態、靜態)、動脈超聲(微血管、大血管)的檢查。檢查出來后交給醫生做出健康狀況評估。
體檢或就診過程中,老年人還要經常關注心腦腎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程度。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最終導致病人提前死亡的原因就是心腦腎的不可逆損傷。
科學認識對待藥物副作用,學會和醫生溝通
很多老年朋友不愿意接受早期治療或不能堅持治療的重要原因,是害怕藥物副作用。但是像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都是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和防止反復的。怎樣才算科學認識?一般藥都有副作用,我們的原則是“兩害取其輕”,看疾病和吃藥帶來的副作用哪個對人體傷害大,就選輕的。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是可以預防的,可以監控的。當然,認識到藥物有副作用也有好處,就是可以提醒我們經常關注心腦腎等靶器官的健康問題,要注意保護這些容易損傷的重要器官。
選擇自己最信賴的醫生,信任他,他就會給你一個責任。這是我對老年朋友的另一個建議。要學會與醫生交流,醫生護士是我們的朋友,將你的情況如實告訴醫生,醫生才能根據具體情況配藥。還有將你服藥的感覺告訴他,講究一句話“安全第一,療效第二”,再者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醫生,共同探討。
自信、快樂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我們首先不要覺得自己老了,要以年輕的心態快快樂樂地生活每一天。有的老年人不舍得穿好的,總穿舊的,破的,其實這很影響心情。平時衣服要穿得鮮艷一點,或配一些鮮艷顏色的包、傘。尋找生活中的亮點,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特別是自己很有興趣學習的,對健康有很大好處的,比如書法、繪畫、太極拳、交誼舞等。不要一個人悶在家里,經常參加各種類型的集體活動對老年人的積極心態、增進知識都有很大好處。平時注意角色轉換,不要太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的健康就是兒孫最大的幸福。尋找成就感,讓自己多干點事,多發揮作用,給予別人幫助,被人需要是最快樂的。自信、快樂是我們健康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