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緩。其方法很多,能否起作用,先決條件是心理平衡與否。據統計,早謝世的人80%與心理不佳有關;能活到80歲以上的老人,90%心理平衡。我們只能活一次,就應該想方設法活得自如、活得輕松、活得舒心,精精神神、實實在在、健康向上地活著。假如你能盡量做到“四多”“四少”,就有可能登上長壽之巔。
多一些決樂,少一些煩惱
快樂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世上沒有什么比快樂更可貴的了。經常保持樂觀情緒,來源于思想修養,來源于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在對待人生道路上錯綜復雜的問題時,就能夠站得高,看得遠,想得開,提得起,放得下。凡事要從大局出發,求大同,存小異,不因一時一事的挫折而煩惱不休,遇喜怒哀樂皆泰然處之,嘗酸甜苦辣均甘之如飴。經常保持樂觀情緒,可使你心理不老,精神不老.氣質不老。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特別是處在人生重要階段的中老年人,應經常保持樂觀、積極向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活動力和適應力。保持銳氣不減、意志不減、信心不減,思想開朗,胸懷廣闊。這樣,你就可憂中有樂,樂中益心,心樂益壽。
人生在世,難免常陷入種種困惑,人與人之間磕磕碰碰、恩恩怨怨、鄰里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諧、朋友反目、子女不孝等,會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澤以致煩惱攻心。對此既要善于化解,又要自我調適,自我解脫。要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胸襟,有“他人氣我我不氣”的雅量,有“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氣度,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風格,始終不要讓煩惱迷住自己的眼睛,更不讓煩惱壓在自己的心頭。遠離煩惱,心態自然良好,身體功能必然和諧,健康長壽也就順理成章了。
多一些心靜,少一些浮躁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光怪陸離,充滿了金錢、地位、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動神馳的誘惑?在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不為權利所惑,不為名利所誘,不為金錢所累,不為“燈紅酒綠”所吸引。有了如此淡泊的心態.緊張、焦慮、憤怒、嫉妒、憎恨等負性情緒就會遠離你,就能始終保持心境的安靜。心靜神安,體內氣血運行自然平和,機體因而調節正常,健康長壽也就寓于其中了。
如今,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誘惑多多,人際關系趨于緊張,社會不良風氣也在深深影響人們的心靈。這一切都會令人浮躁、不安、心亂。有的人對社會陰暗面的事物看得過多、過重,面對光明面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估計不足,覺得周圍“一團漆黑”,這看不慣那不順眼,發不完的牢騷,講不盡的怪話,經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種陰暗心理無疑對身心健康不利。“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要正確地看待形勢,增強對社會和生活前途的信念,才能保持寧靜輕松的心情,機體的生理功能才能處于最佳狀態,免疫力高,病魔便會退避三舍,自然會延年益壽。
多一些追求,少一些空虛
人生只有不懈地追求,保持一顆奮發向上的進取心,才有生命的輝煌,才能青春永駐。諸如對知識的追求,對技術的鉆研,都能獲得精神的慰藉,還能得到生活的滿足。我們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求知創新,才算不愧對人生。
老年人如不設法做些力所能及而又有益自身和社會的事,終日無所事事,會閑得發慌,精神空虛,容易促人早衰。人過“花甲之年”,切不可讓自己被空虛所包圍,要讓自己手上有事可干,腦子里有問題可想。可根據自身愛好,擇其一二,傾情投入,寓樂其中。諸如舞槍弄劍、養花養鳥、練習書畫、跳舞唱歌、下廚掌勺、旅游垂釣等都在可選之列。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說過:“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也是最美好的藥。”在人生中盡情地享受忙碌吧!忙碌讓你精神煥發、魅力無窮、瀟酒自信、思維活躍;忙碌讓你遠離“失落感”、“孤寂感”;讓你忘卻日落西山的凄涼,享受彩霞滿天的樂趣。
多一些知足,少一些貪心
有句話說得好:不求大富大貴,但求一生平安。在生活待遇上,只領取組織上規定的東西,而且心安理得:養成以過清貧生活為榮的習慣,有錢花,過得去,衣食溫飽,也就行了,不追求過高的待遇,不企求非份的享受。
要常用比較法來安慰自己,要想到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邊還有人推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樣才能做到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不樂極.貧不抱怨,布農得暖勝似錦,茶飯溫飽覺香甜;名不貪,利不貪,晨笑臉,暮笑臉,時時處處欣欣然,不稱心事拋一邊。清靜寡欲,寧靜致遠,知足賽過長生藥,常樂好比活神仙。
有的人從不知足,欲望極盛,整日被官欲、利欲、色欲、貪欲、嗜欲所迷并陷于其中。也有的人終日為錢財苦思冥想,或貪污受賄,或巧取豪奪,或謀財害命。這些做了虧心事的人,必然會白天是“于心不安”,夜里是“噩夢纏身”,使得人體生理失常,心弦緊繃,不堪重負,以致早衰折壽。因此,做人一定不要太貪,不貪才能保持平靜的心態。甘于淡泊,就能神安氣定,福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