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各種水果相繼上市,秋季氣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水分以及礦物質,而且果糖、果膠的含量明顯優于其他食品,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無疑是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吃水果并非越多越好,因為不同水果的營養成分不同,水果的成熟程度不同對身體的作用也不同,與此同時,不同的身體狀態對水果的選擇也是有差別的。
常吃水果益處多
蘋果中的可溶性纖維果膠可以通便;每天吃1~2支香蕉,可使中風發病率減少40%,還能潤腸通便;橘子富含鉀、維生素B和維生素C,橘汁中還含有抗氧化、抗癌、抗過敏成分,并能防止血凝,減少患冠心病、中風及高血壓的發病率等。
患有某種疾病的人也要有選擇地食用不同的水果。經常大便干燥的人可選擇桃子、香蕉、橘子等,少吃柿子,因為柿子可加重便秘;肝病患者可選擇香蕉、蘋果、西瓜、梨、大棗,少吃酸性及較硬的水果;胃潰瘍患者可選擇香蕉,能促使胃潰瘍愈合。
吃水果先分寒與熱
食物屬性,即所謂“四氣”,是指食物進人體內,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介于四者之間既不溫不“熱,又不寒不涼,則歸屬于“平”性。
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由于他們的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高,所以面色較常人白,他們很少口渴,也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間。中醫歷來均衡、陰陽調和,所以體質偏寒的人,在吃水果時,自然要擇食溫熱性的,這類水果包括荔枝、龍眼、番石榴、櫻桃、椰汁、榴蓮、杏。栗子、胡桃肉等。
相反,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產熱多,交感神經占優勢,容易發熱,經常臉色紅赤,口渴舌燥,喜歡吃冷飲,易煩躁,常便秘。這樣的人群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如香瓜、西瓜、水梨、香蕉、奇異果、芒果、蓮藕、番茄、柿子、荸薺、甜瓜、黃瓜、柚子等等。
平和類的水果,如葡萄、菠蘿、木瓜、蘋果、椰肉、梨、橙、西瓜皮、芒果、橄欖、白果、李子等等,不同體質的人均可食用。
秋季的水果養生
在“燥氣當令”的秋季,食用一些具有滋養潤燥功效的蔬果是非常適宜的。我們給您介紹的這五種果實具有補而不峻、不燥不膩的平補作用。
一、柑橘 柑橘性溫、味甘,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之功效。不過,陰虛火旺體質者多食會出現口舌生瘡、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
食療養生:柑橘渾身是寶,均可中醫入藥。橘皮、生姜、蘇葉各9克,水煎加紅糖服,可治感冒咳嗽;橘皮、生姜、川椒各6克,水煎服飲用可治胃寒嘔吐。
二、梨有“百果之宗”美譽的梨性寒、味甘,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有潤肺清心、消痰止咳等功效。
食療養生:生梨一個,洗凈連皮切碎,加冰糖燉水服,可治感冒咳嗽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
三、蘋果 蘋果性平、味甘,是健脾開胃的良品。粗纖維含量高的蘋果含有蘋果酸、鞣酸和枸櫞酸等,故有收斂止瀉的作用。
食療養生:蘋果干粉15克,空腹時溫水調服,每日2~3次,可治慢性腹瀉、神經性結腸炎等。
四、蘿卜 蘿卜性涼,味辛、甘,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和清熱解毒之效。每日臨睡前,吃點鮮蘿卜,可增強心臟功能。民間諺語“上床蘿卜,下床姜”對養生保健是不無道理的。
食療養生:蘿卜(紅皮辣蘿卜更好)洗凈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麥芽糖2~3匙,擱置一夜,溶成蘿卜糖水,頻飲可治急、慢性支氣管咳嗽。
五、柿子 柿子性寒,味甘、澀,鮮柿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僅次于柑橘,而高于梨和蘋果。
食療養生:柿蒂可治呃逆、噯氣等癥;柿餅炙炭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口瘡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