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時間,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從財政收入僅為300萬元的國有農場,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確定為東北亞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和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基地。
中央政研室肖萬鈞副主任認為:輝山農業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新路子、好路子。
用5年的時間使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中國的“農業硅谷”,形成乳品、糧油、畜禽、果蔬(飲料)、飼料、生物制品六大產業集群,將農業高新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帶動力和輻射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聚地和一座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科研與產業并重的新城區,并最終成為中國的“農業硅谷”……這是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目標。
構建五大產業支柱
自2002年成立以來,沈陽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績卓著:財政收入年均增幅193.8%,累計實現33.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122%,累計實現25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幅78.3%,累計實現8.3億美元?,F已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216個。
目前,入駐企業中有世界500強企業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家、中國名牌產品15個,中國馳名商標11個,構成了五大主導,戶業。
打造一流區域環境
為了加速建設進程,開發區管委會將區內基礎建設招商和產業化項目有機結合起來,組建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高新農業發展公司,有效整合并盤活現有的優勢資產和資源,打通社會資金向開發區涌入的“綠色通道”;靠轉制重組、土地抵押、信用擔保等方式,吸引了近5億元資金投入公益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將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通信等可經營類項目全部市場化,政府只投資略網、綠化、水系等非經營類項目。
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輝山農業開發區開始與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百事公司接洽。輝山經濟區順利通過了三道關口:
首先是水樣測試和環境測評,作為飲料生產企業,百事公司對水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水源清潔無污染,而且對曠物質含量也有要求。百事公司把開發區的水樣運送到美國總部檢測,最終順利過關;
其次是高新區優美的投資環境打動了百事公司。
第三,輝山農業開發區的配套設施完善,發展后勁強,也得到了百事公司的青睞。
“借船出?!?,是輝山農業開發區的一個妙招。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行為,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發區對水、電等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招商,誰投資誰受益。
2002年6月7日,輝山乳業以1:2溢價出售部分股權給美國隆迪公司。高新區以放棄對輝山乳業的控股權,換來公司的飛速發展,也換回了2億元的啟動資金,盤活了整個開發區的資金鏈條。
2003年5月,沈陽惠天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國楓葉公司合資建設經營的農業高新區熱電廠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5.6億元。2003年7月,由沈陽供電公司投資2000萬元在農業高新區新建的6.6萬千伏安變電所工程竣工,變電所投入使用,可以滿足一倍于農業高新區規劃區域內企業用電的負荷,而園區企業用電由原來的每度電0.75元降至0.52元。

建區以來,政府僅投入10億元就完成了50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開發區綠化覆蓋率達到60%,水面積率達到10%,污水處理率達到100%。輝山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用品牌帶動農行
2004年,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被國家農業部首批批準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通過與首次獲批的59個基地對比,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基地。截至目前,輝山經濟區累計簽約項目160個,計劃總投資為170億元;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全國最大的制面企業華龍集團、全國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通威集團,以及輝山乳業、隆迪種業、禾豐畜禽、青花食品等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開發區先后投資落戶,東北地區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集聚地正在形成。
產業優勢好、企業實力強,目前,新城已擁有涉農企業216家,其中,中糧集團、美國百事可樂等世界500強企業8家;禾豐、蒙牛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萬順達、金石豆業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國內外知名企業60余家,農產品加工業已形成“兩大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五大主導產業”(乳品、糧食、果蔬、畜禽、生物)、“九大加工中心”(乳品、糧食、果蔬、生豬、肉雞、水稻、大豆、飼料、玉米)。
加工能力強、產品品牌亮,新城涉農企業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高起點開發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深加工農產品。從農產品加工的原料需求情況來看,年加工能力為400萬噸玉米、180萬噸大豆、70萬噸水稻、43萬噸小麥、170萬噸飼料、100萬噸水果和5500萬只肉雞、600萬頭生豬、70萬噸牛奶,可解決全市主要農畜產品180%和全省40%以上的銷量。品牌建設方面,新城企業現擁有好利來、富友、紅梅等13個全國名牌;香雪、冬冬等11個省級名牌;阿美麗卡、廖大哥等24個市級名牌,禾豐、輝山等10個全國馳名商標。
自2002年輝山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以來,新城農產品加工業年均增長達到94.9%。2007年,新城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246億元,占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的36%,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的10%。同時,我區加工農產品出口增長迅猛,出口份額占全省農業加工品出口份額的50%以上。
經濟效益好,市場份額高。新城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產品在全市、全省的市場份額突出:
乳制品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60%和90%以上;
面粉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20%和60%以上;
飼料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15%和30%以上;
肉制品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10%和30%以上;
飲料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5%和30%以上;
生物制品占省、市市場份額分別為5%和20%以上。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直接受益的是區域內百姓。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出行便捷,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收入水平從2002年的4115元增加到2007年的7648元,恩格爾系數達42%,由過去的溫飽發展到小康水平。
現代農業要向縱深發展
輝山農高區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基地,今后要繼續以糧油、乳品、畜禽、生物制品、果蔬飲料為主導,全面提升乳品、飲料、小麥、水稻、大豆、飼料、玉米、生豬、肉雞九個農產品深加工中心的產業檔次,使其整體加工能力再上新臺階,
在輝山農業開發區的發展規劃中,“科技研發”占據了很大比重,以打造“環保、生態、高科技”的科技農業優質品牌:
在規劃的科研區內,總投資達9000萬元,占地105畝的沈陽農業高新區科技孵化器工程已經交付使用,目前創業中心已引進入孵企業達30家以上,為以科技孵化器為中心、規劃2平方公里的科學城建設的正式啟動奠定了基礎。
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沈北生物產業園,以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為依托,引進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輝山農業開發區計劃到2010年,將引進800個項目,實現產值1000億元,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最具帶動力和輻射力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成為沈北大開發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