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說——講述投資人自己的故事。
風險投資,英語簡稱為“VC”,由于中國人對風險的厭惡和避諱,通常也稱之為“創業投資”。盡管自商業出現就出現了投資,但專業的風險投資在中國發展卻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正如眾多從海外引進的新事物一樣,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也經歷了比較曲折的過程。我自刪。前后開始涉足中國的風險投資,這些年來親歷了中國風險投資成長的煩惱,愿將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本世紀初,正是互聯網方興未艾大肆興起并泛濫的時候,又恰逢是國家創業板醞釀推出之時,再加上此時幾家由海外風險投資基金在中國投資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巨大的財富效應和我國資本市場大好時機的刺激,一大批本土的風險投資公司不約而同成立了,基本都集中在2000年前后。當年我正好研究生畢業,因為具有經濟和理科背景,基本符合復合“人才”條件,而有幸進入到風險投資領域。
事實上,VC從業者在西方國家是由非常專業的人士擔當的,需要深厚的閱歷和專業知識,我雖然在上研究生前有過兩年工作經歷,但與投資不相關。因此剛進入到這個行業,那是相當的茫然。好在領導們多是當時證券界的投行人士,對投資和項目還有比較豐富的經驗,于是跟隨他們開始了我的風險投資經歷。
項目選擇是風險投資的關鍵所在,而選擇什么樣的項目和如何選擇項目則有很深的學問,盡管總體來看都脫離不了技術、市場、管理(或團隊)這三個方面,但要真正理解卻不容易,如何把握則更不容易,下面我淡淡這些年我對這三個方面的認識過程。
風險投資之與技術
2000年前后,中國本土的風險投資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而負責這些公司運營的主要是來自證券界的人士。受當時國內極不成熟的資本市場和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影響,在當時,普遍把風險投資與高科技或者互聯網等同起來,因此對投資項目的選擇目標非常明確,看項目首先是技術評估。在2000年左右,任何一個概念的技術,在資本市場都會被熱炒一番,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對納米技術的熱炒。只要有納米技術的股票會瘋漲,同時納米技術相關的投資項目受到哄搶,如果不是關系好,一般無法參與到這樣的投資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時以比較高的價格投資了一個納米材料生產的公司,并馬上進行了股份制改造,一心盼著上創業板后賺錢推出。而此后隨著創業板的無限期擱淺,以及納米技術和材料本身的不成熟,項目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困境。直到現在過去近10年了,當年被熱炒且被廣泛看好的納米技術及其應用仍然還停留在概念的階段,當初一大批與納米技術相關的項目,生存至今的少之又少。
本土風險投資在最初的市場狂熱過程中,以技術概念為主要投資目標的投資行為被市場和現實狠狠懲罰了一番后,大家開始進行了比較深刻的反思,將投資理念得到提升,開始從理想進入到現實,認為投資項目的市場成熟是第一位的,于是開始進入到市場導向的階段。
風險投資與市場
市場對于一個成功的項目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但是如何評估出投資項目市場的成熟度卻又是個難題。因為非常成熟的市場通常會面臨進入壁壘比較低,競爭比較激烈,而風險投資通常從其定位來說不愿進入到這樣的項目,因此一般會選擇具有一定的潛在市場和進入壁壘的項目。
2002年中國創業板擱淺后,風險投資開始進入到相對的理性階段,開始把項目的市場作為投資的首要標準,這期間,我參與了三個項目,第一個是從事現代農業的,第二個是從事現代花卉種植的,第三個是從事生物農藥的。
應該說三個項目面臨的市場都是巨大的,而且也是有潛在需求的。但在投資后的一段時間里,卻都面臨著投資失敗——第一個項目和第二個項目的老板都是利用項目在套取投資者的錢,不做實業而逐漸把公司掏干;第三個項目則是無法將所生產的產品的市場銷路打開。
現在總結三個項目的失敗,我認為很明顯在管理和團隊的考察上出現了問題,但這在當時卻是比較普遍的問題,我熟悉的多個風險投資公司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投資后不但項目沒有做好,最后連人都找不著了。于是經過多年的慘痛教訓后大家進一步覺悟到,風險投資選擇項目的標準關鍵在于團隊和管理,并逐漸開始理解了西方風險投資遵循多年的法則:管理和團隊是第一位的。
風險投資之與團隊和管理
為什么團隊和管理對一個項目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呢?
我認為團隊意味著人,而管理則意味著制度,只有人在一個公司或者組織里才是最活躍的因素,技術再好,市場再廣闊,沒有合適的人去執行,技術也只能在實驗室里躺著睡大覺,市場也永遠是潛在的市場,而不會變成自己的市場份額,因此人是投資項目最關鍵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
其次是管理,有了規范和科學的管理,從而讓企業的經營行為理性化,可以有效控制系統風險,保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會犯致命的錯誤,這樣才會保證企業盡量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近幾年本土風險投資公司在比較漫長的摸索中,也開始真正理解了團隊和管理在投資項目中的作用,甚至出現了直接沖著某一個信賴的人進行投資的案例,認為只要這個團隊可靠,哪怕他們是完全重新開始做一個項目也是看好的。
但是,看重團隊,并不是忽略了技術和市場。團隊、技術和市場對于一個投資項目來說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只是對一個創業項目來說,各自發揮的作用不一樣,可以用一個比喻來形容三者的關系:市場好比土地,技術好比耕田機,而團隊則是耕種者,要想獲得好的收成,土地是最基本,就別談收獲;但有了肥沃的土地,沒有好的耕作工具,效率不會高,收成也不會好;有了土地,也有了工具,但沒有勤勞的耕種人,也不會有收獲。
今天我們所說的看重團隊,實際上是已經有了兩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市場和技術都還過得去。正是相對于靜態的市場和技術,活躍的人才顯得至關重要,這是我國本土風險投資經過了長期的成長煩惱,并交付了大量學費才意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