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過蒙蒙細雨的福州街面在夜晚的路燈下還閃耀著碎鉆般的光芒。在早晨六點就起床為赴一場福州之約的張怡筠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已是深夜時分。
在此之前,一場長達三個小時的演講似乎并沒有把這個風姿綽約的女人的精力消耗完畢,相反,一身淡淡湖藍色的裝束反而更襯托出她清爽和怡人的氣質。在慕名前來的福州粉絲面前,她絲毫沒有學者慣有的嚴謹態度,亦無專業心理學家固有的審視目光,而是用溫和的眼神,爽朗大方的談吐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這個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并留美十一年,任教過大學,擔任過企業管理咨詢顧問,還憑著率性游走過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已界不惑的女人有著旺盛的精力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憑借自己的努力,已在中國的心理學界獨樹一幟,形成了“輕松說道理,明確講做法”的個人風格,在媒體界頻頻上鏡,風靡國內。
之所以會立志成為心理學專家,最初的動力來自媽媽。在她還只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時候,媽媽的脾氣偶爾會不好,因為小張怡筠的調皮打她的小屁屁。可是后來有一陣子,媽媽忽然變好了,再也不打人,還成天和顏悅色的,但家中的沙發上卻冒出了很多書。張怡筠琢磨不透,媽媽為什么轉變如此巨大,這里面一定有秘密。有一天晚上,她趁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就去翻沙發上的書,發現全是關于心理學的書,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是去上心理成長課程了,難怪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于是年幼的她感覺這門學問應該很有意思,就希望自己將來能通過對心理學的研究做個影響別人的人。立志之后,她再也不曾改變過兒時的夢想。后來在大學聯考填志愿時,張怡筠鐵了心從第一志愿到第三志愿欄里填的全都是“心理學專業”。
幸運的是,她如愿以償地實現了理想。從臺灣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后,便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再返回臺灣,然后到上海發展,這一路走來,算起來共有二十多年。這二十多來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讓張怡筠感覺自己已升級為世界公民,對此她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在每次演講中她都微笑得很美麗,并充滿激情,同時將這份激情傳遞給現場的每個人,和他們產生共鳴。“因為我真的認為那些演講和傳達很重要,所以第一次演講和第N次演講對自己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情緒體驗和傳達”,她說。
曾經在一場五百強企業的職場培訓中,一位非常優秀的從硅谷回來的高級管理者在上課期間和她鎮定自如地一問一答。其實他的內心其實早已是抑郁不堪,但是當時的她完全沒有覺察。課程結束后,他寫了一封英文信給她,坦言內心的困惑。他說以前從不相信心理學有什么用處,但上完她的課后感覺真的是有效的,本來是要辭職要離婚的,痛苦得很,然而聽了她的演講后覺得自己大可不必這么做,完全可以留下來并經營好自己的婚姻。這位先生讓張怡筠非常的感動,她說這些溫暖的話對她來講是最大的動力。
把枯燥的理論轉化為實用的知識,把深奧的東西變得通俗易懂,不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有多厲害,在乎的是自己能夠幫上對方多少忙,當想法這么一轉彎的時候自己的話語就可以被對方理解。這也是張怡筠在給企業做培訓以外同時配合媒體過程中較深的感觸。很多學者在配合媒體的時候心里通常都有個障礙,就是很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多專業,而張怡筠很早就把這個想法拋在腦后,真誠地和對方進行溝通,并對之樂此不疲。因為她深諳積累情緒能量的技巧,并以此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讓他們學會生活和微笑。
對話張怡筠>>>
(M=市場瞭望,Z=張怡筠)
內陸之緣>>>
M:您和大陸媒體合作的緣分主要來自哪些呢?
Z:我在1996年出了第一本書,叫做《EQ其實很簡單》,因為運氣很好,登上臺灣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于是開始有媒體找我配合,那時候我還在學校做全職教授。2003年SARS期間,接到上海電視的一通電話,對方說希望我能來上海配合一個節目。我因為喜歡玩,只要時間允許,有邀約就會去,于是就這樣開始,倒是沒有處心積慮往內地的媒體發展,純屬無心插柳的一個狀態。但是來了之后非常喜歡這里的媒體,原因是內陸媒體沒有臺灣媒體那般的怪力亂神。對我而言,我是崇尚科學的人,不太喜歡也不太適應,反而覺得內陸的媒體空氣一片新鮮,比較喜歡,慢慢配合的時間就多了。
M:請問今年的工作計劃?
Z:主要分三大塊,一個是和媒體之間的配合,除了湖南衛視的《變形計》之外,今年會大幅度減少和《心靈花園》的合作,而下半年會有新的節目出來;另外是做孩子的情商培訓,這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項目,在今年夏天會在國內幾大城市進行拓展;同時我們剛完成講師團隊的培訓,這是我自己打造的一個團隊,接下來會和一些企業做互動。
企業咨詢管理培訓經驗>>>
M:你曾經為幾百家企業做過培訓,請問大致是哪些內容還是說每次都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呢?
Z:我主要做企業的“情緒生產力”跟員工的工作情商這兩大塊。最常做的培訓內容包括“壓力管理”和“魅力領導”,還有就是EQ銷售,利用情商技巧來達成銷售目標。另外是做“客戶服務”和人際溝通這塊,都是從情商的角度出發,這部分做得還比較多。
M:您曾經在美國做過企管咨詢顧問,請問您在國外和國內所接觸的企業對企業管理培訓『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Z:我覺得現在是越來越接近了。以前我在美國做顧問的時候,企業主是非常關注員工的心情狀態。他們知道員工的心情狀態也是企業的“情緒生產力”。如果員工狀態很糟,他們就沒有辦法產生很好的生產力。我覺得在亞洲,剛開始的時候企業主還沒有這個意識,領導僅僅是把員工當成生產工具,可是現在你們會發覺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有著很先進的領導管理概念,也把員工當成很重要的資產,也會把他們的情商當成非常重要的“情緒生產力”,就會開設很多情商課程,還有員工協助計劃服務(EAP)等,也就是員工情緒有困擾的話,他們會找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和員工進行會談。這些服務都由企業來買單。這塊項目在內地現在也做得越來越火。我覺得現在的企業主已經意識到,企業要長久生存,人是關鍵根本,如果能不斷挖掘員工內心的“情緒生產力”,對于企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M:目前國內一些中小型企業對企管咨詢培訓似乎不是特別重視,反而是大型企業較容易接受EQ培訓,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Z:可能你會很驚訝,來找我的企業不僅是只有大企業。我跟五百強企業合作比較多,因為我可以用英語演講,這樣外資企業和我合作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您會很驚訝地發現,在我國內地有很多企業,他們的規模不是很大,有的才一兩百人,可他們的企業主非常重視這塊培訓。我覺得不是企業大小的問題,而是觀念有沒到位的問題。讓我感動的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在參加培訓的時候,他們的董事長會坐在第一個位置,還特別努力地在抄筆記,讓我覺得這個企業特別有希望。我覺得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提供員工一個愉快的工作環境,同時去關心他們的心情狀態,然后培養他們的工作情商,是一舉數得的事情,不但對員工好,對公司好,對企業領導好,對企業的整個發展都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M:您覺得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需要具備哪些品質呢?
Z:首先他必須要非常了解自己,有足夠自信;其次必須要對員工的情緒敏感度要很高,能夠知道每個人的一些狀況;第三他有辦法去平衡組織各種不同權利派系的問題。第四,我在做“魅力領導”的研究中發現魅力領導者有種人格魅力,就是當他說話的時候下面人都很愿意聽,那什么樣的人才有這樣的魅力呢,基本上他是很關注員工,有些時候他會有一些反傳統的管理行為。我就碰到過一個中型企業主,每次公司聚餐后,按常規來說,通常是員工送老板回家,他不是,他開著車送員工一一回家,完了自己再回家。
M:您認為企管咨詢培訓對促進企業的發展會有哪些好處?我想就您實施的幾百家企業咨詢單位中,是否可以總結出一些體會。
Z: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人意識到企業必須成為學習型的企業才有辦法永續經營。我有個很大的感受是,原來很多領導會把培訓費用當成一項支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導知道這是個有意義的投資,投資是會有很大的利潤跟成長空間的。對企業來說是一舉數得,幫助員工也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