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可與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它依托著豐富的岸線、陸域和灘涂資源,是布局能源、鋼鐵、石化、船舶修造、重型機械等臨海重化型產業項目的理想選址。
首先,從地理區位條件看,三都澳地區處太平洋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和全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點,緊靠赤道環球航線(航程僅30海里),居福州港和北侖港兩個開放大港之間。海上北距溫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廣州黃浦560海里;東至臺灣基隆港145海里,可直接通達我國主要海上運輸航線,與港澳較近,與東南亞各國距離適中。在空間分布上,三都澳背靠廣闊的中部內陸腹地,是江西、湖南、安徽、湖北等中部內陸省份最近的出海口,港區現已有疏港路與104國道、省道、沈(陽)海(口)高速公路及建設中的溫(州)福(州)鐵路相連。隨著寧(德)武(夷山)高速公路、寧(德)景(德鎮)鐵路、福(安)泰(順)高速公路等一批與港口開發相匹配的重要進出省通道與陸域交通的改善,三都澳其將成為這些地區最便捷的重要出海通道。
其次,從自然氣候條件看,三都澳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擁有水域面積714平方公里,其中負10米以上的深度水域174平方公里,是浙江北侖港的26倍,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深水岸線88公里,是北侖港的5倍,日本橫濱港的3倍,超過荷蘭的鹿特丹港,規劃可建3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個,其中20~50萬噸級泊位61個,是目前國內建設大型深水泊位最理想的港址:主航道水深30~115米,河床為泥質,錨著力強,無礙航暗礁,且澳內口小腹大,避風條件好,不凍不淤,地質結構穩定,第五代、第六代國際集裝箱輪船和50萬噸級巨輪可全天候自由進出,符合世界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趨勢。
再次,從配套資源條件看,三都澳及其周邊擁有條件良好的臨港沿岸開發腹地和豐富的非金屬礦石、海洋漁業、淡水、灘涂、水能、電力和旅游資源。其中,可開發造地灘涂面積約50萬畝,水資源總量約150億立方米,擁有水電(200萬千瓦)、火電(440萬千瓦)、核電(600萬千瓦)及抽水蓄能、風能、潮汐能等多元化電力資源,電力總裝機為1300萬千瓦,可為布局發展大型臨海重化產業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另外,三都澳區域還擁有森林、濕地、海洋等多種類型自然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達65.8%,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標準,主要河流水質以I類、類Ⅱ為主,近岸地區海域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是距離長三角地區最近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少數幾個地區之一,具備大規模承接產業與人口轉移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