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王金戰老師有一句豪言:“現在,只要是一個智力正常的中學生,都有考上名牌大學的潛能!”
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其他人也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他在全國舉辦過數百場講座,讓上百萬家長為之震動、頓悟;一位學生的父親為了能和他交談,自費買機票坐在他旁邊全程陪同;經常有家長從全國各地帶著孩子不遠萬里趕來向他當面咨詢。王金戰這個名字,成了學生家長心中的救星。
全班倒數第一的“差生”,
考上了北大
那是在人大附中當高中班主任時,一天半夜,王金戰接到校長電話,要他接收一個被別的班拒絕的男生。
可到了王金戰班上后,這個男生被同學們的成績嚇傻了。第一次考試,除了數學,其他科目他全不及格。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前,男生說生病了,不想考。王金戰鼓勵他說:“這次考試,你肯定是倒數第一,既然如此,你還顧慮什么?”
果然,這個學生不僅是倒數第一,與倒數第二還差200分。王金戰對這個學生說:“別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你才學了多久,怎能比得過人家?”后來的第一次月考,這個學生仍然是倒數第一,但是和倒數第二的差距一下子縮小了30分。
“我沒看錯人。”在月考總結時,王金戰一個勁兒地夸這個男生,“你們看這位同學,一下子差距能縮小30分,高三總共要經過8次大型考試,如果每次都能縮小30分,那就不是考一般大學了,而是考清華北大了!你站起來談一談,下一次你的目標是什么?”
被表揚得暈頭轉向的男生,站起來說:“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數第一啦!”
對于這樣的“差生”,王金戰說當班主任的,有時就要拿放大鏡去找他的優點,“學習差的學生,在別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并給予鼓勵和表揚”,“心態問題一旦解決了,學習效率也就上來了”。
最終,這個曾經是倒數第一的男生發奮努力,果真考上了北大。
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馬上要高考了,一個外校的學生家長打電話找王金戰,懇請無論如何跟他的孩子談一談。
他的孩子上高三,調皮搗蛋,最后鬧到班里所有學生的家長,集體向學校請愿: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高考,要求這個男生離開這個班。
晚上11點,這個男生到了王金戰的辦公室。
“為什么學校讓你回家?”王金戰問。男孩開始說了:“我是有缺點有毛病有問題。可是,學校老師和校長,動不動就當著全班的面訓斥我,還動不動把家長叫到學校來,我特別反感,特別抵觸,所以我就要跟學校對著干。”
王金戰一直默默地聽著,偶爾還直點頭。受到鼓勵,男孩更加滔滔不絕。
男孩講夠了,王金戰才開腔:“高考不就是一次考試嗎?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90里路,只是整個行程的一半,后面的10里路,才是最關鍵的。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抓住關鍵的人。你現在可以在家里合理安排你的時間,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你就利用好這段時間,學它個昏天黑地,快速把你的各科內容搞清楚、復習好,讓那些瞧不起你的人、曾侮辱過你的人大跌眼鏡。”
“假如你放棄了,社會就多了一個窩囊廢唄!來到人世間不容易,你就這么窩窩囊囊走一遭?只要你從現在起肯投入學習的話,我答應輔導你數學,給你講兩個小時,高考成績提高20分沒問題。”
后來,男孩的媽媽告訴王金戰,這次談完話,兒子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其實,我與他的談話時間,總共兩個小時,他講了100分鐘,我只講了20分鐘,他就發生了改變。是我講得好嗎?我講的道理并不深奧。關鍵是,他覺得我能聽進去他的話,能理解他,而他也找到了自尊,把我當成了知己。”
王金戰認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你想命令他、控制他、強迫他,都只會讓他們反感、抵觸、叛逆。當家長的,一定要記住一條: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
老師一句話,會影響
甚至改變學生一生
當了二十幾年教師,干的時間越久,王金戰反而常感到后怕。
“一個老師教一個班有50個學生,手下就是50個人的前程,牽涉著50個家庭的幸福。教師的失誤,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一旦想到這一點,我就感到后怕。年輕時當班主任,以我為主,我說怎么著就怎么著,自己從來不會錯。現在講話時,我是慎之又慎,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場上考慮,多關注受教育者的感受。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會影響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這是在我從教二十多年的經歷中,反復被驗證了的。”
王金戰曾收到一封長信,是一個他教過的學生發來的。學生在信里提到一件事:自己當年是被重點班淘汰下來,才到王金戰的班上的。那會兒,內心別提多么絕望、沮喪了,學習成績也每況愈下。
但是有一次,他的數學考得不錯,王金戰在卷子上寫了一句話:這才是我心目中的陳皓!
在信里,學生告訴王金戰:“老師,您不知道這句話,讓當時的我多么感動,內心產生出多大的力量。從那以后,情緒大變,成績也‘噌噌’地躥了上去。”本科畢業后,他又去美國讀了研究生,后來回國,在一所大學里任教。
有一個外校的班主任遇見王金戰,提起她剛接手的新班,這個老師抱怨道:“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幫學生我怎么看都覺得不順眼。”
王金戰馬上道:“我告訴你,你的學生也肯定是怎么看你,怎么不順眼。接班時,我是這么想的:哎呀!下邊坐的都是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啊!你也這么試試,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心里喜歡他們,慢慢地,學生才會喜歡你。”
又過了一陣子,這個班主任再見到王金戰時,樂呵呵地說:“王老師,你這招還真管用!”
王金戰出版了自己的書——《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但他一再強調:英才,決不是拿考上北大、清華來衡量的。一個學生成功的標準是,通過學習的過程,能磨練出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自制力、自信心。這樣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大學,人生也會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華,也照樣會一事無成!
(摘自《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