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一封人民來信引發的故事,故事圍繞著6封信展開,封封信件都充滿著求實和負責任的精神,字里行間顯現著以人為本的真情。
第一封信:曹樹立的反映信
1960年前后,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山東省惠民地區(今濱州市與東營市)、廣饒縣(今東營市)成為重災區之一。
1961年10月,廣饒縣公安局干部曹樹立因患肺結核,躺在惠民地區結核病防治所的病床上。在八九月間,他接到家中的兩封電報,父母因疾病、饑餓相繼去世。他悲痛欲絕,一度曾想自殺。在極其苦悶的情況下,他想到了黨中央,想到了毛主席,能不能寫封信真實地反映這里餓死人的情況和自己的處境呢?
1961年10月14日,曹樹立抱著一線希望,流著淚寫下了《小干部和主席談心》這封信,內容如下(有刪節):
我們這里的死亡太驚人!您實在不該穩坐北京,??啃形?、指示、馬列主義、政治工作了。以上這些都不是糧食,不是糧食就不能充饑,不能充饑就不能避免死亡。如何避免死亡,以小干部短見,就是怎樣發揮群眾勞動生產的自覺性,這是解決農業問題和避免人口死亡的根本道路,別的千條妙計,都是無濟于事。
您應該立即想出一個既不改變生產資料(土地)性質,又能接近、符合群眾的心理和條件,對土地使用的措施,從而很快的(地)發揮群眾的生產自覺性和積極性。我們國家這樣大,像我們這里的情況總是局部的。為了避免當前這種嚇人的死亡,不管您想出什么高計絕策,先別強調農業稅,或者極少量的(地)擔負農業稅,應該先考慮他們的生存自給就很好……我連月失去雙親,真是萬分悲痛,像我這種情況在我們這里觸目皆是,已不為奇了。在這個時期失去爺娘的人,失去兒女的人,失去丈夫的人,失去妻子的人,怎么能不暗下議論……
我這話您愛聽也別高升我三級,不愛聽生氣也別叫我下牢,您不怪我好歹,今后咱就常談心。
山東情況再不能擱延了,馬上行動吧,我的好主席。
十一年的候補黨員
十二塊的小干部
患病吃不飽的人
神經正常的人 曹樹立
1961年10月14日
為了防范秘書看了信后扔掉,他又單獨用一頁紙寫上:“負責同志:你若是保國的忠臣,愛祖國,愛主席,有良心,就一定將這份談心書交給主席過目。(如果)你(不)這樣做,把它擲到紙簍里,你可要捫心思量!”
曹樹立懷著復雜的心情,把信發出去了。
第二封信:周總理的指示信
10月30日,曹樹立的來信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副總理譚震林批閱后,轉送到西花廳周恩來總理的辦公室。總理閱后心情沉重,覺得讓老百姓挨餓,我們共產黨員、各級干部有責任。信中反映的問題應認真對待,弄清真相,迅速解決。于是,總理迅速給山東省委書記譚啟龍寫了一封信。
啟龍同志:
現附上曹樹立來信抄件一份,并有他附件一紙,請閱后派得力同志去認真地查一查。不管這個人的情況如何,總要把惠民、廣饒兩地方的現象弄清楚,并且對曹本人也不要進行追究,讓他把要說的話都能說出,因為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署名給中央寫信的,我們必須負責地看待這事。希望你將查得的結果告我,原件尤其是曹的附件也望一并退回。
敬禮!
周恩來
1961年10月30日
第三封信:
方興給省委的調查信
譚啟龍接到周總理的信,又看了轉來的曹樹立的信后,深為惠民、廣饒群眾受災和曹樹立的病情而不安,便先叫省委辦公廳秘書方興去作調查。
方興經過認真調查,于1961年11月13日寫出了詳細的報告(有刪節),向譚啟龍如實地反映了情況:
從各方面反映看,曹樹立同志是一個好同志,他自1953年患肺結核,現在病情比較嚴重。廣饒縣今年病人和死亡情況都是比較嚴重的,病人多、死亡率高的原因,據我在城關公社調查,最主要的是連續三年災荒,加上今年春季口糧特別緊(每人每天只有半斤),此外,秋季嚴重澇災,腹瀉、痢疾、瘧疾等傳染病發展,醫療跟不上,也是死亡率提高的原因之一。十月份以來,因秋收已接上口,病人和死亡現象都有所好轉??h委目前正大力安排生活,對病人進行治療。
方興
1961年11月13日
第四封信:曹樹立的感謝信
方興代表譚啟龍和曹樹立談話以后,曹樹立的一腔怨氣煙消云散。他拿起筆,給方興寫了一封感謝信(有刪節)。
方興同志:
我們的見面是意外的,又是突然的……我家破人亡的怨氣,叫省里這四輪小車一轉,給碾得煙消云散了,同時還把主席、總理、譚書記、您對災區病亡家屬的一顆熱心,一顆關切的心送來了。我好像服了一次革命意志發憤劑一樣,說真的,我曾一度不想活下去……我保證一定把病養好來回敬主席、總理、譚書記和您對人民的好心!
此致
敬禮
同志:曹樹立
1961年11月5日
他還在信中建議組織一批干部到災情嚴重的地區,進行一次“災區病亡家屬慰問活動”。
方興收到曹樹立的信后,將信迅速轉給了譚啟龍。譚啟龍看了方興的報告和轉來的信,心里感到極大的安慰。為了進一步掌握惠民、廣饒的災情,搞好下一步的生產救災,他決定親自帶人下去調查。
第五封信:譚啟龍的報告信
譚啟龍帶領省委秘書長楊巖一行數人,于11月1日到11月中旬,到惠民地區8個縣作了為期半個多月的調查,并向周總理實事求是地寫了報告(有刪節)。
總理:
惠民地區的工作,近兩年來一直比較被動。接您來信后,我專門到這個地區走了一趟(原來我也正有此意),從1號至12號,跑了8個縣……總的看來,這些地區由于連續三年受災,情況是嚴重的……但只要做好工作,加上中央和省里的一定支援,災荒是可以渡過的。我們準備再派一個強有力的工作組前往,并在物資方面再盡可能地給他們一些支援。
關于曹樹立個人的情況……他反映的情況是屬實的,我除了讓方興同志代表您向他作了慰問,并將當前中央的許多重要措施告訴他以外,還向他作了一些解釋工作,原來他思想沉悶,現在表現很好。
此致
敬禮
譚啟龍
1961年11月23日
山東省委針對廣饒災情嚴重的實際情況,撥救災款68萬元,救災補助糧120萬公斤。廣饒縣委也組織全縣人民開展生產自救,并根據當地實際,采取解散食堂,分給廣大農戶自留地自耕自種,實施責任田,多種收益快的蔬菜,克服平均分配救濟物資等措施,使全縣的救災形勢有了進一步好轉,終于渡過了難關。
第六封信:省委給
曹樹立轉院的介紹信
曹樹立的肺結核病治療問題,一直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
關于曹樹立要求去城市療養的問題,山東省委組織部經過多方聯系,最后落實了一家醫院,并致函惠民地委辦公室。
中共惠民地委辦公室:
轉來惠民地區結核病防治所對曹樹立同志轉院問題的報告已收閱。經我們與省衛生廳聯系了解,省結核病防治所確無病房,唯有青島北九水干部療養院條件較好也可以安排,如你們同意他去,可通過專署衛生局與省衛生廳辦理轉院手續即可入院。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辦公室
1962年3月30日
1962年4月初,曹樹立轉院到青島北九水干部療養院,北京來的專家為他動了手術,止住了咯血。經過3年多時間的療養治療,曹樹立于1965年7月康復出院,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現在,76歲的曹樹立老人已經離休多年,兒孫滿堂,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杜啟榮、呂麗妮薦自《解放日報》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