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中國地表機密
“谷歌地球”是一款由谷歌公司開發的虛擬地球儀軟件,2005年向全球推出。它把衛星照片、航空照相和地理信息系統布置在一個地球的三維模型上,用戶們可以通過一個下載到自己電腦上的客戶端軟件,免費瀏覽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衛星圖片。
“谷歌地球”具有網友自動標注功能,大量信息被標注到“谷歌地球”上去,這實際上能幫助別有用心的情報機構完成模糊情報的判斷和確認工作。“從中央領導人住處,到軍用機場里面飛機的型號,都有網友在‘谷歌地球’上標注過。”國家測繪局地圖管理司司長李永雄說。
“谷歌地球”提供的中國大陸地區免費圖片平均分辨率在30米左右,如果肯花上幾十到上百美元將免費軟件升級成加強版或專業版,就可能進一步得到分辨率在1米左右的清晰照片,堪比海灣戰爭時期世界主要軍用間諜衛星的精度。由此可見“谷歌地球”對中國地表機密的威脅程度。
用戶不乏情報人員
谷歌公司宣稱,“谷歌地球”可以為用戶提供導航服務,并能用于救災、保護動物等公益活動,但在“谷歌地球”用戶中,并不全都在進行這些公益活動。
以英國《簡氏防務評論》、美國科學家聯盟、《漢和防務評論》等機構為代表的帶有民間情報分析色彩的組織,它們無法擁有自己的間諜衛星,因而大量使用“谷歌地球”進行分析,頻頻披露關于有關國家的所謂“軍情內幕”。
此外,一些無力發射衛星的國家或組織,在時效性不強的戰略分析領域依靠“谷歌地球”進行分析決策,在軍事行動中把它當成衛星地圖使用。據美軍情報分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美武裝也在此列,使用“谷歌地球”確定攻擊目標、制定攻擊方案。
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軍事強國也在軍事、情報、國家安全等領域大量使用“谷歌地球”。一方面,通過專業間諜衛星搜集來的影像情報往往被列入國家高級機密,許多基層部隊和安全部門無權使用,另一方面,盡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偵察系統,但由于美國軍力遍布全球,需要關注和處理的情報量非常巨大,在戰時衛星資源不足時,美國國家安全部門有時也使用經過鑒別的民用衛星資料彌補不足。
誰給谷歌提供“地球”?
“谷歌地球”功能之強大幾乎無人能敵。別的不說,其定期更新的航拍圖,數量大得驚人的存儲和檢索量,對于一個中等國家的軍事偵察機構來說都很難做到。谷歌自己真的擁有這樣大的能力嗎?誰在背后給這家公司提供“地球”呢?
谷歌早期并沒有“谷歌地球”這款軟件。一切源于2004年10月27日谷歌對Keyhole(“鎖眼”)公司的收購。
“鎖眼”公司一開始就帶有神秘色彩。這家公司雖然成立于2001年,但“鎖眼”這個詞在間諜衛星領域卻早已名聲在外。
“鎖眼”是美國一系列偵察衛星的代號,美國許多偵察衛星的名稱都是以KH(Keyhole的縮寫)開頭。目前雖沒有資料證明“鎖眼”公司與美國的這些偵察衛星有怎樣的聯系,但同處衛星圖片領域,又如此鐘情于“鎖眼”一詞,不能不讓人對“鎖眼”公司產生懷疑。
2003年6月,“鎖眼”公司獲得一家名為In-Q-Tel公司的風險投資,同時軟件也被美國國家圖像測繪局使用,而后者是由中情局、五角大樓聯合成立的地理情報部門。這兩件事使得剛剛成立兩年的“鎖眼”公司迅速變為業內領軍者。
In-Q-Tel雖然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但它毫不隱諱它是中情局開辦的,并公開承認其宗旨是為中情局取得技術優勢服務。這家公司重點在軟件、基礎設施和材料科學領域扶持掌握先進技術的公司,以便這些技術能最先應用到美國國家安全領域。
2004年,谷歌買下“鎖眼”公司后,美國國家圖像測繪局則干脆直接更名為“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其情報目的毫不隱晦。
各國反制“谷歌陽謀”
中國:多部門參與監控,推出“影像中國”反制
2007年,包括中國國家測繪局在內的多個部門專門成立了一個網上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協調小組,定期對包括“谷歌地球”在內的網絡地圖進行瀏覽,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進行溝通。
除了溝通,中國政府也在想辦法研制出自己的“地球”。
“2006年,我們研制了一個叫‘影像中國’的軟件,其優勢在于中國某些地方是用飛機拍攝,比‘谷歌地球’的分辨率更好。”李永雄介紹說,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影像中國”的地理要素比“谷歌地球”全,比如交通、地名、水系等基本上都會很清楚。
既然優勢很多,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向公眾推出呢?“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如何拿捏敏感和不敏感的地理要素還需要一個過程;再一個就是影像處理技術還不及‘谷歌地球’。”李永雄透露說,最晚明年應該會與公眾見面。
印度:提供清單,要求偽裝
5月22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馬達范·奈爾對媒體表示,該組織將于半年內在其網站上推出衛星圖片服務系統,與“谷歌地球”競爭。
印度這次叫板“谷歌地球”并非心血來潮。自從谷歌推出“谷歌地球”以來,就在印度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印度國防部一名官員出于好奇下載了該軟件。鼠標稍動,印度幾個大城市盡收眼底,分辨率達到5米左右。這名官員心血來潮,其手里的鼠標向著印度的“要害地點”移去……在新德里,印度總統府和國會大廈首先闖入眼簾,拉近距離,建筑布局清晰可見,甚至可看清窗戶與陽臺;在孟買,海軍港口停泊與正在建造的航母一覽無余;在班加羅爾,甚至可見印度耶拉漢卡空軍基地駐扎的戰斗機、直升機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飛機制造廠的全貌,而印度在昌迪加爾、阿姆利則和列城的空軍基地的圖片更是悉數曝光。
迫于印度政府和軍方的壓力,谷歌公司與印度政府就偽裝“谷歌地球”中部分印度目標達成協議。根據協議,印度向谷歌公司提供了境內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目標清單,并要求谷歌公司對這些目標的衛星照片進行電子偽裝處理。除此之外,印度還要求“谷歌地球”衛星照片的分辨率不得超過25~50米,衛星地圖上必須加蓋偽裝網,以使衛星照片中的目標位置與實物位置不符。
法英:“以火滅火”,自我偽裝
“谷歌地球”會被用于危害國家安全,這絕非聳人聽聞。就連美國也最早建立了針對“谷歌地球”的防護體系:軍方要求“谷歌地球”所公布的美國圖片必須經過篩選,對敏感地區要進行模糊化,一些更為關鍵的軍事基地干脆打上馬賽克隱去。
法國采取的措施是“以火滅火”,另提供一個類似的網絡服務。2006年,法國推出了Geoportail地圖搜索網站。它使用了40萬幅太空圖片和3700幅地圖圖片,每5年更新一次;但與“谷歌地球”不同,它對少數敏感、涉及軍事領域的照片作了技術處理,不會構成泄密威脅。
英國采取的是針對軍事偵察衛星的傳統作法——偽裝。由于“谷歌地球”采用的是商用衛星,參數公開,衛星經過的時間和覆蓋地域比較容易確定。英軍據此對有關軍事設施進行了偽裝,不讓“谷歌地球”顯現當地真容。
盡管“谷歌地球”涉及國家安全,但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各國無法采取更加有力的干涉措施。扎緊自己的籬笆,讓涉密單位如同防備間諜衛星一樣嚴密防范,讓本國使用者提高保密意識、避免在標注和交流中泄密,仍是大多數國家針對“谷歌地球”當下采取的最可行的措施。
(張源、陳思之薦自《國際先驅導報》原標題為《中國嚴查谷歌地球泄密》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