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否認,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是近十幾年來美國政壇上最為精彩的一出好戲。這出戲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場戲的主角們:一個老人、一個女人和一個黑人,使得選戰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而在這三位主角中,黑人面孔的奧巴馬毫無疑問更具人氣,更受關注。
在今年總統選舉的初選中,起初名不見經傳的奧巴馬出人意料地一路高歌猛進。6月3日,奧巴馬擊敗希拉里,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是主要政黨票選勝出的非洲裔美國人。這似乎都表明,通往白宮的道路已向奧巴馬亮起了綠燈。
然而,建國200余年卻沒有一位黑人總統的美國,真的能接受一個黑人入主白宮么?
美國黑人仍受歧視
當今美國黑人主要是非洲黑人奴隸的后裔,又稱非洲裔美國人。16~19世紀,歐洲殖民者從非洲劫運大批黑人奴隸到美洲,其中半數以上進入現今的美國境內,主要分布在南部諸州的棉花、甘蔗種植場和礦山當苦工,深受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殘酷剝削和虐待。1861~1865年南北戰爭后,盡管奴隸制度在法律上被廢止,但美國黑人在政治、經濟、教育、就業、居住等方面很難享受到與白人相同的待遇。他們身處美國社會底層,時刻受到失業、疾病和死亡的威脅,為此他們進行了長期的反抗斗爭。
當前,盡管美國國內的黑人生活狀況有所改善,但黑人作為少數族群,仍然受到諸多不公正待遇。2005年,致力于促進黑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組織——“全國都市聯盟”,在一份關于黑人生活狀況的報告中指出,黑人的整體地位,包括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只相當于白人的73%。數據顯示,黑人在就業狀況、健康狀況、居住條件等諸多方面相關指標都遠遜于白人。
在美國,盡管法律禁止歧視黑人,但不可否認,這種現象仍然廣泛存在。一份材料顯示,黑人一旦被捕,被判刑的可能性是同等條件下白人的3倍;而在同樣的罪名下,黑人的服刑期要比白人長3個月。
由此可見,作為黑人的奧巴馬,將面臨一條更為坎坷的崎嶇小路,他注定要因為自己的膚色而經歷更多磨難。
奧巴馬:一個黑人的奮斗
奧巴馬1962年出生在夏威夷,父親來自肯尼亞,是夏威夷大學的學生。父親在這里結識了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姑娘杜海姆,兩人不顧家庭的極力反對而最終步入婚禮殿堂。在奧巴馬兩歲的時候,父親拋家棄子赴哈佛求學,而母親則改嫁一位印尼石油經理,奧巴馬也因此來到雅加達。或許是受到家庭變故的巨大刺激,他在雅加達度過了自我放縱的少年時代,那個時候的奧巴馬浪蕩在雅加達街頭,甚至還吸食大麻和可卡因。
所幸這段“古惑仔”的生活并沒持續多長時間。回到美國后,浪子回頭的奧巴馬考入佛羅里達州最好的預科學校,而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在哈佛大學期間,他成為《哈佛法律評論》月刊歷史上首位黑人社長,這也是哈佛法學院學生的最高榮譽。畢業后,奧巴馬投身基層工作。他先在社區里組織住房規劃,接下來做了一名民權律師和憲法學教授。
有了將近20年基層工作的積累,步入政壇的奧巴馬厚積薄發。1996年,他成功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2004年7月,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作“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是民主黨在總統選舉前闡述本黨綱領和政策的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的“基調演講”者,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克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并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在演說中,他提出消除黨派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他呼吁民主黨重建傳統文化價值觀,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失地。2007年2月,奧巴馬正式宣布參與總統競選,如今,他已經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有可能問鼎白宮的總統候選人之一。
第一位黑人總統?
40年前,即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德洛蘭汽車旅館的陽臺上被一顆來福槍子彈擊中顎骨,猝然倒地。白人種族主義者詹姆斯·厄爾·雷此后因蓄意謀殺罪被判處99年監禁。
而今天,同樣有人向奧巴馬發出了警告。擔任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孟菲斯會長49年之久的凱爾斯對《每日郵報》說:“我知道,暗殺奧巴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在黑人領袖身上不是沒有發生過。隨著奧巴馬離總統的位子越來越近,暗殺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毫無疑問,一個黑人總統的產生,將會對白人占主體的美國社會造成巨大沖擊。
從美國選舉歷史來看,美國建國200余年來,從沒有產生過一個黑人總統;在奧巴馬之前,美國甚至沒有產生一個可能問鼎白宮的黑人總統候選人。很多白人選民盡管在民意調查中出于避諱種族歧視而宣稱支持奧巴馬,但在實際投票中卻不愿把選票投給黑人候選人。這也成了美國總統選舉中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少數族裔候選人在民意調查中往往遙遙領先,最后卻難逃落選的結局。
因為黑人候選人奧巴馬的出現,種族問題成了2008年總統選戰中誰也不敢輕易觸及的敏感話題。盡管奧巴馬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傳種族團結,種族問題還是成為困擾奧巴馬的揮之不去的陰影。特別是作為奧巴馬心靈導師的賴特牧師,多次在公眾場合發表近乎瘋狂的種族主義言論,使奧巴馬焦頭爛額。人們開始普遍懷疑,既然他與賴特牧師在20多年的時間里情同父子,誰敢保證奧巴馬的腦子里沒有賴特牧師思想的影子呢?盡管奧巴馬隨后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與賴特牧師劃清界限,但選民們是否買賬那就另當別論了。
更為重要的是,奧巴馬與賴特劃清界限,也同時意味著他可能就此失去了芝加哥黑人社區和黑人教會的支持。當初憑借黑人教會的支持,奧巴馬一路走進了參議院并且青云直上。但政治就是一個取舍的游戲,一邊是廣大的白人選民,一邊是黑人社區和黑人教會,如何選擇對于奧巴馬而言,不啻于一個天大的難題。
而同時必須看到,經驗上的欠缺,已成了奧巴馬本次選戰中最為致命的弱點之一。正如一個黑人記者所言:“我們不會因為他長得黑,就神化他,如果我們媚俗,那么美國將斷送在我們自己手上。”
作為一個黑人,奧巴馬的總統之路并沒有看起來的那么平坦,白人選民的態度將會對本次總統選舉形成決定性影響。
(摘自《新民周刊》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