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生活就是七拼八湊起來的。特別是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碎片也是美的,拼起來,就是不一樣的生活。
從AA制開始,“拼”衍生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今興起的“網絡拼客”一族中,拼假日、拼吃、拼房、拼玩、拼卡、拼用、拼車、拼團、拼購……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舊主張,新生活,我們因為經濟、體驗、社交的需要而讓拼經濟熱度驟升,逐漸拼湊起不是一個人專屬的幸福生活。
“拼客”面面觀
擠公交太累,打車不實惠,買車又太貴,拼車最夠味。最初拼車以公司同事、小區鄰居為主要核心圈,隨著網上“拼車BBS”、“拼車中介”的誕生,如今白領更傾向于和陌生人同行。他們提供了各種拼車同行的方案,根據距離遠近按比例分擔租車費用。而周末拼車、旅游拼車、機場拼車、回家過年拼車等等,既減輕了養車的負擔,又提高了汽車的使用率,說不定還能交到一路暢談的好友。
小張今年的春節過得有些與眾不同。由于老家貴州遭遇冰雪災害,再加上火車票實在難買,于是他決定一個人留在北京過年。大年三十的上午,孤獨的他在一個論壇隨意發了個找人一起過年的帖子,出乎他意料的是,兩個小時后就有十來個人確定了意向,結果就是這互不相識的十多個人一起迎接了鼠年的到來,而且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比如學英語,上那些所謂的英語學校,人太多,效果差。如果請老師和學生一對一,價錢又有些吃不消,所以可以上網拼班尋師,擇優選定。湊在一起上課,本來150元一次,現在4個人每人付50元,學費便宜了,老師也可以多賺一點。同樣,也可以合伙參加網上健身培訓班、拉丁舞輔導班等等。
網友小李是拼吃一族的資深人士,借助于“拼吃”這種形式,他把京城美食幾乎都吃了個遍。“收獲最大的不是吃本身,而是結識了好多‘吃’同道合的人,好多人都成了線下的朋友,大家不定時地在一起討論美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小李說。
拼飯主要有同事拼飯、白領拼飯(工作單位相近)和社區拼飯(住址相近)。白領拼飯通常會在網上選好餐廳和基本菜品,然后約上就近上班族前往,對于長期訂外賣和吃膩盒飯的白領來講,這樣更有營養,也節約飯錢。而不同公司的人一起聊天,話題多,也很有意思。社區拼飯則主要是通過社區網站等進行聯系,吃飯也比白領拼飯更為講究,在出錢數額和時間限度上的要求更寬泛。
拼寬帶適合拼房的人和鄰里之間,對于電腦相對精通的人來說,把自己的電腦簡易改裝一下,去電腦店買個集線器,然后用網線連到隔壁或鄰居電腦的網卡里,多臺電腦就可以拼著上網了。這樣一來,一個賬號的寬帶費用就可由多人分攤。如此拉攏幾個志同道合的鄰居拼寬帶,不僅省錢,還豐富了網上壇子,又增進了現實的交際感情。
在所有“網絡拼客”中,出現最早且爭議最大的就是“網絡拼房族”了。其最大優點是:在租房網中協同租房,既能省錢,又可以交友。網絡拼房又稱跨界限合租房,開始是和熟人拼,后來發展到在網上和陌生人拼,乃至與異性合租。
網上拼團和旅行社組團不同,是一群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在某個論壇中自發搭伙,組織成一個旅游團隊,以“AA制”形式出游。這種網上拼團的旅游有很大的自主性,從線路、食宿到時間安排上都由自己確定,現在正越來越受到市民特別是年輕一族的喜愛,因為在網上經常可以招呼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拼客”≠“AA制”消費
用現在流行的術語說,小張是網絡“拼客”過年、小李是網絡拼吃享受……這些都是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據中國拼客網創始人林雄波介紹,所謂網絡“拼客”,是一群有共同目的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情,實行“AA制”消費,目的是分攤成本、共享優惠、享受快樂并可以從中交友。
“‘拼客’的實質就是‘AA制’消費,但與‘AA制’消費又有所不同。”林雄波認為,“AA制”消費只是認識人之間的分享,而“拼客”更多的是不認識人之間的分享。
此外,“AA制”消費方式比較單一,而“拼客”方式則多種多樣。林雄波認為:“‘網絡拼客’在國內外主要城市已經流行,并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熱衷于網絡‘拼客’活動者并不是因為沒有錢,更不是吝嗇,而是現代人一種精明的理財方式。”
此外,很多“拼客”活動者是“十分之一為省錢十分之九為交際”。這部分“拼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交友。因為“拼客”突破了博客、播客(視頻分享)只提供“信息”共享而無法提供用戶之間“活動”共享的缺陷,使網友“線上交友”變成了“線下交友”,為網友提供了在現實生活中見面的機會。
網絡“拼客”前景看好
“網絡‘拼客’已經開始興起,并將逐漸流行。我堅信2~3年后,大家見面不再問你吃了嗎?而是你拼了嗎?”林雄波對網絡“拼客”的前景非常看好。他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第一,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可再生資源的日漸減少,如土地、石油、煤礦、天然氣等,所帶來的將是這些資源價格的不斷上升。這對低收入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二,從社會環境來看,拼消費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與贊同。比如在合租方面,據一份對近4000名白領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的白領喜歡與人合租,其中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可以有選擇地接受與異性合租。
第三,從實際情況來看,社會上有很多人需要“拼”消費。其實現在很多過拼生活的人,并非沒錢,只是他們對生活有更健康、更深刻的理解,他們“只選對的,不買貴的”。
雖然“拼客”具有成長的土壤,但也有人對“拼客”的發展提出了質疑。因為“拼客”們基本上都是素不相識的人,安全問題由此成了關注的焦點。當初和小張一起過年的林小姐坦言:“當時什么事情都很小心,特別注意飲料什么的,生怕出了什么事。”網友小李也表示,剛開始沒經驗的時候,點完菜后沒馬上結賬買單,就出現了有人借故偷偷離開的情況。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拼客’產生負面現象也很正常,但不能一出現負面就說‘拼客’不好。”林雄波建議,“拼客”們在“拼”之前要盡量了解對方,事先能簽訂協議的最好簽訂協議,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拼生活已經流行起來,不管是時尚帶動了節約,還是節約推動了時尚,這種減少資源浪費的消費方式值得提倡。
(摘自《青年時代》原標題為《“拼客”,漸漸升溫》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