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講求以“勞而不倦”為保健養生之道,“莫要久行、久立、久坐、久視、久臥”。其實,這五種動作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做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對健康有害的動作。
久行傷筋
適當步行,有利于氣血流動,暢達氣機,活動關節,祛病防老。但人的行動是以氣血調和為基礎,同時調動心、腦、筋骨的功能,才能完成。如果爭強好勝,超負荷行走,不僅有損氣血,還容易損傷組織、關節,扭傷足踝,甚至會跌倒或發生心血管意外,故不宜久行。
久立傷骨
老是站著,會影響氣血的運行,使部分組織、細胞營養失調,氣血凝滯,導致疾病。特別是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和腰膝關節炎,引起腿痛、腰痛、足麻等癥狀。對老年人來說,氣血運行本來就已經減弱,全靠動靜結合來調節,維系健康,所以老年人更不宜久立。
久坐傷神
中醫學認為,久坐易致脾氣不健,水谷精微難以運化轉輸,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機體軟弱無力,氣血流通受阻。久而久之,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冠心病、腰肌勞損、痔瘡等疾病。
久臥傷氣
古代養生家有“凡睡應適可而止,則神寧氣足,大為有益。多睡則身體軟弱,志氣昏墜”之說。睡眠過度,易造成精神不振,身倦無力,動則氣喘。因此,要順應四時,在春夏季節應“夜臥早起”,秋季要“早臥早起”,冬季要“早臥晚起”。每日睡眠一般不宜超過8小時。
久視傷血
“眼受血而能視,五臟之精上注于目,乃能照明萬物。”過度用眼會傷血耗氣,引起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導致頭暈目眩,兩目干澀,視物不清甚至導致夜盲等病癥。所以看書、看報、看電視等,都不宜連續超過1小時,以免視覺疲勞,損害健康。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