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還是監管?
和其他很多改革一樣,中國PE的發展也面臨著“蛋和雞誰先生誰”的大思路問題。是先把條條框框搭起來再發展市場,還是等市場發展壯大以后再去完善法律法規?
英國渣打銀行中國區資本市場總經理任國華先生呼吁,有鑒于諸多非法集資的先例,應在市場運作之前進行提前監管,把一些大的原則先定下來,然后再在市場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同時對PE的成立設定準入門檻。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副司長曹文煉對此表示認同。他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一個原則性的總體方案,對股權融資發展進行基本面的引導。另外,曹文煉認為,由于國內股市、資本市場,包括并購活動中間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國PE市場還很不成熟,“比如目前市場上活躍的PE,熱衷于追求一些接近上市的企業,助吹了股市的泡沫。”另一方面,由于中國企業家大多還是第一代創業者,民營資本很難真正做一個合格的LP(有限合伙人),它還是希望有項目的最終決策權,所以他建議股權投資基金還是應該先學會做有限合伙人(LP),再做一般合伙人(GP)。
方風雷則認為,PE市場還是要依靠行業自律組織。他以私募在國外的發展為證:“這個行業主要是高級合伙人,自由職業者,主要就是自律。”他透露道,今年我國有望出現首個行業的自律組織,該組織包括PE、創業投資基金,還有其他一些會計師和投資者,“但主要是管理人自己的自律組織。”那么,政府該做什么呢,方風雷認為主要是三點:一是法律法規,二是信用文化,三是相應的財政隊伍的配合。此外就是投資者教育。他認為,在中國發展私募問題不是很大,中國的漸進改革擁有經驗和成熟,只要央行把信用等制度健全了,不會出問題。
行業評價體系亟待出臺
目前,國內對于成熟的投資者、機構與一般的投資者、機構還沒有一個甄別。有關人士認為,多數還是憑著誰的招牌響,誰的知名度高來分出優劣。方風雷表示,我們需要一個行業內的評級機制。國內的評級機制已經有了雛形a比如雜志、報刊等公共媒體已開始建立了,另外像清科這樣一些專業調查公司,以及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等中介組織都已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曹文煉對此事的意見是,這個評價體系肯定不能由GP他們自己來做,也不能全寄望于行業協會。他依舊對LP情有獨鐘,認為最好由LP來評價,因為作為投資者,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據他透露,目前政策部門已組成課題組,同時正在集結國家開發銀行等LP和類似清科公司這樣比較獨立的機構,一同籌劃并制定出一個行業評價體系。
對上述不同意見,央行上海總部金融穩定部主任凌濤表示,如果中國的PE從剛一出生就面臨過度的監管,顯然限制它的成長,在此,“存在著嚴重的監管過度”。但同時,美國確實沒有一個對PE的監管部門,可是其法律制度要比中國完善得多,這方面,中國“同時又存在嚴重的監管不足”。而PE的管制和市場的邊界到底在哪里?還有待業內人士的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