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導致價格上漲
據市場反映,導致此次家電漲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上游銅、鋁以及鐵礦石等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色家電生產需要大量使用銅、鋁和鋼鐵等材料,因此,價格的變動對上游原材料的依賴性很大。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鐵礦石的基準價已經上漲了65%,而銅、鋁等原材料價格這兩年也處在不斷上漲的過程中。原材料價格上漲對白色家電的生產成本產生較大壓力。
同時,由于今年新的《勞動合同法》已經開始實施,企業的用工制度得到法律規范,企業人力成本大幅攀升,同時燃油價格上漲導致交通運輸成本增加,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家電產品的價格上漲。此外,環保、節能等標準的提高和強制性標準的出臺,也間接導致了家電生產成本的提高。
力爭協議價格低于市場價
作為白色家電產品的潛在消費終端,各地政府部門大多已完成了今年的協議供貨采購工作。但是,家電產品價格的攀升會不會影響協議供貨的價格呢?
某地市政府采購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此次家電價格屬于普遍性上漲,他們會采取相關辦法保證協議供貨價格在此基礎上仍然低于市場價。雖然產品的市場價格發生變化,但是中標協議上確定的優惠率沒有變。因此,供應商仍然得按有關協議規定向采購人提供折扣后的價格。該負責人補充說,如果在優惠率的基礎上協議價格仍高出市場價格,那么供應商就必須保證另外一點——低于市場價格。有了這雙重保險,產品市場價格就算有所上漲,也能保證協議供貨價格在此基礎上獲得最大優惠。早在去年9月份,一些地市采購辦就已通過調查市場數據、打電話等一系列措施對產品市場價格做有關調查,從而充分掌握市場價格動態,保證協議價格真正低于市場價格。有關人士還表示,如果有些供應商趁著價格普漲的機會進行變相漲價,采購辦將會堅決予以打擊。
同時,北方部分區縣采購辦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由于目前白色家電在政府采購的范圍內沒有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白色家電價格的上漲暫不會對協議供貨價格造成較大影響,但是仍會做出相應舉措把好價格這一關。
消費者更關注性價比
在以往的觀念中,價格往往決定老百姓購買大件家電的最終意向。但是,記者日前在福州部分賣場走訪中發現,一些消費者對產品是否漲過價并不十分敏感,其最終原則還是性價比的對照。一位打算購買電冰箱的消費者反饋道,他會從品牌、產品、價格、性能等方面全盤考慮,如果該產品性價比最優的話,也并不介意產品是否漲價。其他消費者也表示,家電漲價并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的影響,該買的還得買,畢竟這類大家電不會經常換。
連鎖商采取措施保市場
面對家電企業的漲價趨勢,連鎖商也各自采取相應措施與其博弈。蘇寧電器日前向媒體披露,擬通過超大規模采購、提前囤貨及包銷定制等三大舉措,應對白色家電價格上漲,并已在3月份啟動的家裝優惠季期間集中投放市場,保障所有門店冰洗產品價格的全線穩定。
國美電器新聞發言人表示,白色家電價格上漲,并不僅僅由制造商說了算,關鍵要看市場對漲價是否接受,消費者對漲價是否接受。因此,國美依然會盡自己所能,抑制白色家電價格的上漲。
另外,根據記者對福州的多個家電賣場觀察,蘇寧電器目前并未接到公司總部關于白色家電的調價通知。國美集團福州分部也表示,目前未接到任何家電品牌的漲價通知。因為空調產品要到4月份才迎來銷售旺季,目前商家漲價動力不大。而一家賣場的徐店長反映說,由于核心原材料鋼材和塑料的價格都在提高,白色家電的漲價是大勢所趨。此前,不少商場已有計劃地增加了庫存量,不過庫存商品在接下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基本銷售完畢。屆時白色家電可能漲價10%左右,否則商家要虧損。
透過表象看提價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賣場的上述動作短期內在穩定價格方面有望取得效果,但在整體漲價的背景下,這種權宜之計能維持多久?記者抱著一絲疑惑采訪了福建省物價局價格研究所所長兼《福建物價》主編潘健挺。
潘健挺首先認為,在城市,居民多往更高的生活水準去提升,但在農村的購買家電行為,目前還是處于滿足農民向城市化生活的過渡階段,如針對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等的采購。而富起來的農村在這方面的消費最近幾年也開始加大,但問題是我們國家的農村收入是有限的。目前國家對山東、河南和四川這三個省有試行對農民購買家電給予13%的補貼,也就是說每100元國家會補貼13元。但我們國家的農村市場畢竟龐大,所以如果白色家電提價的話,那么剛剛處于需求上升的農村市場是否有可能收到抑制是個問題。對此潘健挺分析說,這對于廠家來說是須考慮到的因素。實際上,商家一般是不愿意提價的,這會影響到銷售,因為商家始終是處在賣場終端位置,對市場有著很高的敏感度,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
而我們國家的白色家電經常在功能上搞一些新的概念,事實上很多家電的很多功能是不經常用到的,但商家就因此制造一些概念賣點,進而抬高價格。在目前中國的實際狀態下,潘健挺認為白色家電商家的提價不是很明智,還有待市場檢驗,但總體而言,價格因素主要還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自動調節,而不是以某種政策去限制他們調整價格。
至于由于成本的上漲而導致白色家電價格全面提價后,如何繼續打價格戰這個問題,潘健挺覺得,商家必然會在品牌營銷概念上做文章,品牌戰和價格戰是歷來都在進行的,這樣的結果是每個產品它都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比如格蘭仕的拳頭產品是微波爐,海爾的優勢產品是冰箱,而海爾的空調就未必勝過美的,但價格戰真正打的還是售后服務,這才是關鍵的。原材料上漲是剛性的,而家電的利潤和早期相比已經不一樣了,但具體的利潤空間是多少,外人不是很了解。而在材料的剛性成本上,還是有可控的一些因素,比如控制在生產環節中的一些技術成本來平衡或者壓縮成本,以此抵消因為成本上升帶來的價格上漲。
當然,價格戰是免不了的,即使不上漲也要進行。2月份的CPl與去年同比增長8.7%,這是相當高的,而白色家電在此時提價比較突然。潘健挺認為,消費者也可能因此就改變方式,比如暫時不更換新的家電,或者減少使用家電的頻次,以減低生活成本。再則,潘健挺客觀分析說,白色家電的漲價有其更寬廣的背景,而不能從單一的因素來看待。這是受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比如原油價格的上漲和鋼材價格的上漲都有它們一定的背景,而CPI的增長則反應了漲價在這個時期是個趨勢。白色家電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中大面積提價,但過熱不見得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