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次吃東西前都會仔細計算食物的卡路里、營養成分或脂肪含量?
你是不是癡迷于篩選健康食物,嚴格遵從“非健康食物不吃”的原則?
你是不是越來越難以享受到飲食的樂趣,或者經常因飲食標準不同與親友爭論不休?
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種飲食失調類疾病——健康食品癥。
一味追求“純凈”食物
對美國加州26歲的約翰尼·里吉尼來說,吃頓午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經常會花好幾天時間去準備一頓飯,甚至還會自己種植或發酵某些食物。他懷疑大多數食品,還認為土壤中的毒素會進入蘋果,從而進入人們體內。
羅得島前體操運動員凱特·芬山女士在移居到加州后成為生食主義者,她完全沉溺于清除體內毒素,那似乎是她的終極目標。芬山不斷從她的食譜上削減食品,把越來越多的食品列上黑名單,堅持只吃她認為“純凈”的食物。對食品的高度不信任感,讓芬山的精神狀態不斷惡化。芬山有一本日記,上面記錄了她的疑惑和絕望。她這樣寫道:“我該如何去增加體重呢?我很害怕,也很迷惑。”
明尼蘇達州29歲的夏洛特·安德森女士同樣也癡迷于健康飲食的挑選、配備和制作。安德森通常會不自覺地把食物列表排序,對每一種食物進行多項分析,然后才能決定吃什么。安德森覺得潛在毒素無處不在,生怕自己會因吃到什么不該吃的東西而患上癌癥。她通常避免去吃大部分人喜歡吃的東西,甚至不去飯店或朋友家吃飯,她害怕無意中吃到不“純凈”的食物。
過分癡迷變成疾病
美國作家波倫在其暢銷書《為食物辯護》中指出,不少人認為,食物只是其所含各種物質的總和,各種營養成分可以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測量,吃飯的目的只是為了保持健康,飲食需要專家指導。人們過度癡迷于所謂的健康飲食,卻導致飲食失調,患上健康食品癥。事實上,里吉尼、芬山、安德森等人正是患上了健康食品癥。這種疾病的癥狀就是過度癡迷于健康食品,從而使追求健康飲食變成事實上的不健康行為。
健康食品癥的概念最早由史蒂夫·布拉特曼醫生提出。布拉特曼醫生曾致力于追求健康食品的運動,但當他意識到自己因此而深受折磨時,他又成為健康食品運動的抨擊者。他指出,健康食品癥患者追求的是食物的純凈性。而健康食品癥不同于厭食癥。厭食癥患者通常認為自己很胖,而健康食品癥者則明知道自己不胖,卻要求食品低糖、低脂肪,以及絕對“純凈”,以為這是追求健康的做法。
“人們往往會認同追求健康的行為,從一定程度上說,這是件好事!”布拉特曼說,“但過度癡迷于追求健康,就已經成了一種疾病。”
被人誤導走向極端
維克托拉斯·庫芬斯卡斯是一名“生食”食品的積極倡導者。
生食主義者堅信,蔬菜一旦經過烹飪,哪怕只是煮過一點點時間,都會喪失其營養價值。而吃肉則等于吃了動物的“恐懼”。
庫芬斯卡斯說:“吃什么長什么。如果你吃了死的食物,那么死亡便會加速來臨。動物被屠宰時會產生恐懼,人們如果吃掉了動物,也會吃進動物的‘恐懼’。”所以,庫芬斯卡斯認為,人們最好生食食物。
庫芬斯卡斯堅信只有生食食品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途徑。但布拉特曼說:“那種‘生食主義者只要嚴格按照食譜就能獲得充足營養,從而保持健康’的理論是片面的。因為這種理論關注的重點并不是營養攝入,而是讓人們從精神層面上獲得滿足感。”
自從患上健康食品癥,芬山就變得越來越消瘦和憔悴,原本漂亮、活潑的她迅速蒼老。芬山體重過輕,不是厭食癥患者,但她還是堅持只食用她認為“純凈”的食品。雖然芬山最終同意讓家人帶她去醫院。但一切都已經晚了,年僅37歲的芬山因健康食品癥死亡。
家人閱讀芬山的日記時,才知道她一直在遵從健康食品導師的教誨,其中一個導師就是庫芬斯卡斯。
健康食品癥患者往往是精神不夠穩定的人,像里吉尼和安德森。他們都有過飲食?昆亂的“前科”,在接受大量日常飲食教育后,他們扭曲到一個不健康的極端。
危害健康后果嚴重
也許有人會認為,花大量時間考慮什么是健康食品,就像人們熱衷瘋狂購物一樣,并沒什么壞處。但布拉特曼說,一些人過度關注健康食品反而會傷害自己。芬山的死就是一個例證。里吉尼也受害頗深,上一次他稱體重時只有35.4公斤,雖然只有26歲,但是他卻被告知骨齡已經達到85歲。盡管如此,里吉尼仍然堅持所謂的健康食品生活方式。
建議回歸傳統飲食
波倫在《為食物辯護》中呼吁人們退回到傳統的飲食方式。
他提倡回歸到以本地食物和基礎食物為主,建議美國人在飲食上投入更多:不僅投入更多金錢,還有更多時間,也許人們就能在經濟上感到寬裕,用親自下廚取代買快餐,也許就能恢復對傳統的“吃飯”概念的尊重。
為幫助傳統食品奪回失去的陣地,波倫在《為食物辯護》中提出了幾條簡潔明確的建議:
不要吃任何你曾祖母不認得的食物。
不要吃任何大肆宣揚為“健康食品”的東西。
要像服用維生素藥片的人那樣重視維生素,但不要真的去吃它們。
鏈接
你有健康食品癥嗎
根據營養學家的說法,以下4個問題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健康食品癥:
你是否嚴格遵從健康食譜,極少食用食譜以外的食物?
烹飪的準備工作和配餐計劃是否占據你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
你是否因飲食習慣過于嚴格而與親友格格不入?
你的朋友或家人是否曾建議你對健康食物的篩選、配備和制作不要那么嚴格?
另外,以下一些方面的表現也可以做出類似判斷:
飲食習慣
√有人認為追求健康飲食應運用90:10的原則,即日常飲食中90%的食物應屬于健康食品,而10%的飲食可以適當自由隨意。吃飯是件快樂的事。
×健康食品癥患者無法享受飲食的樂趣。他們吃每一口東西,都經過精挑細選,一日三餐似乎是種折磨。吃飯的目的只是為了保持健康。
營養
√追求健康飲食的人會在吃飯時盡力做出最好的選擇,同時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營養攝取上。
×健康食品癥患者不那么關注營養攝取情況,而更關注食品的“純凈”和毒性。他們也許會忽略片面追求健康食品對健康產生的實際效果。
壓力
√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在飲食和健康關系上不存在過多壓力和憂慮。
×健康食品癥患者對健康和飲食的壓力和憂慮過多。
食物
√追求健康飲食的人認為適合自己的東西未必適合他人。
×健康食品癥患者會因他人吃到不那么健康的食物而發怒,他們不僅關注自己的健康食譜,還會告訴周圍所有人應該如何選擇食物。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