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契訶夫,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馬克·吐溫被稱為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說他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契訶夫的作品常常關注一些小人物的命運,如《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胖子和瘦子》《苦惱》《萬卡》《柔弱的人》等。通過他們日常平凡的故事,再現“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揭露腐朽反動的沙皇統治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讀后讓人深有所思,回味無窮。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感悟他們的命運,領悟契訶夫不同凡響的創作才能。
【一號美文廳】
胖子與瘦子
在尼古拉鐵路的一個火車站上,兩位朋友,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相遇了。胖子剛剛在火車站餐廳里用過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櫻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氣味。瘦子剛從車廂里下來,吃力地提著箱子、包裹和硬紙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腸和咖啡渣的氣味。在他背后,有個下巴很長的瘦女人不時探頭張望——那是他的妻子,還有一個瞇著一只眼的中學生,他的兒子。
“波爾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聲喊道,“是你嗎?我親愛的!多少個冬天,多少個夏天沒見面啦!”
“我的老天爺!”瘦子驚呼道,“這是米沙,小時候的朋友!你從哪兒來?”
兩位朋友互相擁抱,一連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著對方淚汪汪的眼睛。兩人都感到又驚又喜。
“我親愛的!”接吻后瘦子開始道,“真沒有料到!簡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細瞧瞧我!你呢,還是那么一個美男子,跟從前一樣!還是那樣氣派,喜歡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樣?發財了吧?結婚了吧?我已經成家了,你看……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萬岑巴赫……她是新教徒……這是我的兒子,納法奈爾(愛稱),中學三年級學生。納法尼亞,這位是我小時候的朋友!中學同班同學!”
納法奈爾猶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學同班同學!”瘦子接著說,“你可記得,同學們當時怎么拿你開心的?給你起了一個外號,叫赫洛斯特拉特,因為你用香煙把公家的一本圖書燒了一個洞。我的外號叫厄菲阿爾特,因為我喜歡告密。哈哈……當時都是小孩子哩!你別害怕,納法尼亞!你走過來呀……噢,這就是我的妻子,娘家姓萬岑巴赫……新教徒。”
納法奈爾猶豫一下,躲到父親背后去了。
“喂,朋友,我親愛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經做了兩年了,還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勛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給人上音樂課,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煙盒。煙盒很精致!我賣一盧布一個。若是有人要十個或十個以上,你知道,我就給他便宜點。好歹能維持生活。你知道,原來我在一個廳里做科員,現在把我調到這里任科長,還是原來那個部門……往后我就在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樣?恐怕已經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對,親愛的,再往上提,”胖子說,“我已經是三品文官了……有兩枚星章。”
剎那間,瘦子臉色發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臉往四下里扭動,做出一副喜氣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臉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則蜷縮起來,彎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紙盒也在縮小,皺眉蹙額……他妻子的長下巴拉得更長,納法奈爾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紐扣……
“我,大人……非常高興!您,可以說,原是我兒時的朋友,忽然間,青云直上,成了如此顯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皺起了眉頭,“何必來這種腔調!你我是兒時朋友——何必來這一套官場里的奉承!”
“怎么行呢……您怎么能這么說,大人……”瘦子縮得更小,嘿嘿笑著。
“大人體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這是,大人,我的兒子納法奈爾……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種意義上說……”
胖子本想反駁他幾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誠惶誠恐、阿諛諂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幾乎要嘔吐了。他扭過臉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別。瘦子握握他的三個指頭,一躬到地,嘿嘿笑著。他的妻子眉開眼笑。納法奈爾喀嚓一聲,收腳敬禮,把制帽掉在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驚又喜。
(選自《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思考練習
1.讀了這篇小說之后,你感覺穩重的“瘦子”與《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有什么相似之處?他們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整體感知,理清情景:胖子和瘦子在車站相遇,瘦子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當聽說胖子已是“三品文官”時,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胖子要他不要用“這種腔調”,瘦子仍然___________,胖子只得與他告別。
3.請根據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提示,猜想此刻瘦子一家三個人的心理活動。
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說最后說:“一家三口都感到又驚又喜”,他們是為遇到中學時的好朋友而感到“又驚又喜”嗎?
5.根據本文及《變色龍》《柔弱的人》等文章,談談你對契訶夫作品特色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見解)
【二號美文廳】
柔弱
前幾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師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請到我的辦公室來。需要結算一下工錢。
我對她說:“請坐,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讓我們算算工錢吧。您也許要用錢,你太拘泥禮節,自己是不肯開口的……呶……我們和您講妥,每月三十盧布……”
“四十盧布……”
“不,三十……我這里有記載,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師工資的……呶,您呆了兩月……”
“兩月零五天……”
“整兩月……我這里是這樣記的。這就是說,應付您六十盧布……扣除九個星期日……實際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學習的,只不過游玩……還有三個節日……”
尤里婭·瓦西里耶夫娜驟然漲紅了臉,牽動著衣襟,但一語不發……
“三個節日一并扣除,應扣十二盧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沒學習……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學習……你牙痛三天,我內人準您午飯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還剩……嗯……四十一盧布。對吧?”
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發紅,并且滿眶濕潤,下巴在顫抖。她神經質地咳嗽起來,擤了擤鼻涕,但——一語不發!
“新年底,您打碎一個帶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盧布……按理茶杯的價錢還高,它是傳家之寶……上帝保佑您,我們的財產到處丟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樹撕破禮服……扣除十盧布……女仆盜走瓦利雅皮鞋一雙,也是出于您玩忽職守,您應負一切責任,您是拿工資的嘛,所以,也就是說,再扣除五盧布……一月九日您從我這里支取了九盧布……”
“我沒支過!”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囁嚅著。
“可我這里有記載!”
“呶……那就算這樣,也行。”
“四十一減二十七,凈得十四。”
兩眼充滿淚水,長而修美的小鼻子滲著汗珠,令人憐憫的小姑娘啊!
她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有一次我只從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盧布……再沒支過……”
“是嗎?這么說,我這里漏記了!從十四盧布再扣除……吶,這是您的錢,最可愛的姑娘!三盧布……三盧布……又三盧布……一盧布再加一盧布……請收下吧!”
我把十一盧布遞給了她……她接過去,喃喃地說:“謝謝。”
我一躍而起,開始在屋內踱來踱去。憎惡使我不安起來。
“為什么‘謝謝’?”我問。
“為了給錢……”
“可是我洗劫了你。這是搶劫!實際上我偷了你的錢!為什么還說‘謝謝’!”
“在別處,根本一文不給。”
“給?怪啦!我和您開玩笑,對您的教訓是太殘酷了……我要把您應得的八十盧布如數付給您!吶,事先已給您裝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這樣怏怏不快呢?為什么不抗議?為什么沉默不語?難道生在這個世界口笨嘴拙行嗎?難道可以這樣軟弱嗎?”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卻從她臉上的神態看出了答案,這就是“可以”。
我請她對我的殘酷教訓給予寬恕,接著把使她大為驚疑的八十盧布遞給了她。她羞怯地過了一下數就走出去了……
我看著她背影,想道:
“在這個世界上做個有權勢的強者,原來如此輕而易舉!”
(選自《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思考練習
1.你認為文章的主人公是誰?他(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2.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她的“柔弱”的?請結合文章內容予以說明。
3.你覺得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4.文章中有許多傳神的細節,很準確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請你選取最為欣賞的一個細節,并說說其“妙處”。
5.根據括號里的問題解釋句子或者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①“我一躍而起,開始在屋內踱來踱去。憎惡使我不安起來。”(這句話中的“憎惡”一詞是什么意思?是誰對誰的“憎惡”?)
②“我請她對我的殘酷教訓給予寬恕,跟著把使她大為驚疑的八十盧布遞給了她。”(該怎樣理解這句話中“教訓”這個詞的含義?)
③“在這個世界上做個有權勢的強者,原來如此輕而易舉!”(要求:你認為這就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嗎?為什么?)
6.面對“我”的道歉、提醒和鼓動,她只是“苦笑了一下”,請你說說她為什么會“苦笑”。
7.你喜歡文章中的那位家庭教師嗎?為什么?該怎樣評價“我”的這次“惡作劇”?
本期參考答案
《關注小人物命運的作家——契訶夫》
一號美文廳:
1.趨炎附勢、阿諛諂媚的奴性人格;因為對方身份而變化。2.驚呼擁抱自吹自擂驚訝討好逢迎3.略。(提示:結合上下文語境推測)4.為自己遇到貴人可能從此飛黃騰達而驚喜。5.略。
二號美文廳:
1.文章的主人公是家庭教師尤麗婭·瓦西里耶夫娜;她是一個慣于忍氣吞聲、怨而不怒、怒而不爭的柔弱的人。2.提示:請從文章對其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刻畫來分析。理由略。3.以人物對話為主,通過人物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故事情節展開。4.答案不唯一,如“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發紅,并且滿眶濕潤,下巴在顫抖。她神經質地咳嗽起來,擤了擤鼻涕,但——一語不發!”這個細節很準確地表現了尤里雅·瓦西里耶夫娜委屈、憤怒的內心世界,以及她敢怒而不敢言的柔弱的性格特點。5.①有討厭、憎恨的意思,更有后悔的意思;是“我”對自己這次“惡作劇”的“憎惡”。②與其把本句中的“教訓”解釋為教育、訓誡,倒不如把它解釋成(一場)近乎殘酷的惡作劇。③不是;這句話應該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種嘲諷和否定,也許是對自己“惡作劇”行為的一種自嘲,因為從那一連串的問號和“我請她對我的殘酷教訓給予寬恕,跟著把使她大為驚疑的八十盧布遞給了她”等描述中我們發現,作者不僅寄希望于“柔弱的人”的個人覺醒,更希望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善。允許有不同說法。6.這是由她“柔弱”的性格決定了的,面對別人的傷害和惡作劇,她不會辯駁,不會反抗,她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她既不會相信“我”的道歉,也不會因“我”的提醒和鼓動而生抗議之心,她只會苦笑,也只能苦笑。7.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