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集團上市是當前出版業的熱點,熱得能讓人聽到開水沸騰的聲音。一方面上海新華傳媒借殼上市成功,成為出版業內的首家上市公司,四川新華文軒緊隨其后在香港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發行集團,遼寧出版傳媒則公開上市,開了內容與經營整體上市的先河。中國出版集團、世紀出版集團、安徽出版集團、鳳凰出版集團等十多家出版發行集團都公開聲稱打算采用各種方式上市,還有許多出版集團在默默運作,暗中發力,為能早日上市做準備。另一方面各種對出版集團上市的議論風生水起。有人認為出版集團并不缺錢沒必要上市;有人認為出版產業利潤增長乏力,是微利企業,上市后無法回報股民;有人認為出版業的目標是提供優質的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賺錢;有人認為出版集團要做大做強就必須上市;有人認為并不一定做大做強才能贏利,小而強照樣能贏利;有人認為出版集團上市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市場主體,改變當前出版集團政企不分的現狀;還有人認為出版集團上市是好吃難消化,出版集團融來的資金只能用于主業發展,而且財務必須透明,這對出版集團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到底哪種說法更有道理?出版集團該不該上市,出版集團上市需要做哪些準備,出版集團上市后該干什么?筆者就這些問題請教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董事長陳昕。
一、出版集團上市干什么
文心:陳董事長,您好。世紀出版集團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出版集團之一,也是最早轉制為股份制公司的出版集團。據說世紀出版集團正在籌備上市,是這樣的嗎?
陳昕:確實如此。我們正在按照中央有關部門的部署和安排,積極籌備,準備選擇適當的時間,采用適當的方式實現上市目標。
文心: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出版集團并不缺錢,您也說過世紀出版集團不缺錢。融資是出版集團上市的主要訴求,既然不缺錢,出版集團上市干什么?
陳昕:出版集團缺不缺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關鍵看你的目標定在那里,如果你面對一個小的市場,追求一個小的規模,那你當然不用上市。如果你面對一個大的市場,追求一個大的規模,甚至要走向全球市場的話,那就要通過上市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出版集團是否上市還取決于他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這些年來我們在努力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也在探討很多新的不同的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一旦某種贏利模式取得突破的話,或者贏利模式需要大規模擴張的話,這時我們就會急迫地要求上市。
總的來說,出版集團是否上市,要由他的定位,他的轉型方向,他的擴張的方式來確定。出版集團上市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不是為了圈錢,不是為上市而上市。
文心:出版集團要做大做強就一定要上市嗎?
陳昕:總體上來說是這樣。企業融資的方法有許多,一個企業在開始時、在小的時候可能采用各種方式來融資,比如可尋求風險投資等,但若成功了,做到了一定規模,形成了一定的贏利模式,就需要上市,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律。上市融資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比其他資本運作手段有許多優點,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文心:國外大的出版集團都上市嗎?
陳昕:國外主流的出版集團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比如培生教育出版集團、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集團、圣智教育出版集團、湯姆森專業出版集團等都是上市公司。
文心:據說貝塔斯曼集團沒有上市?
陳昕:貝塔斯曼確實沒有上市,但我們不能以個別的特例否認普遍的事實。其實,在本世紀初托巴斯·米德爾霍夫擔任首席執行官時,貝塔斯曼曾有過上市的計劃,但在這一問題上,持有貝塔斯曼17%股份、占貝塔斯曼基金58%份額的大股東莫恩家族持有不同意見,否定了這一計劃,導致了上市計劃的擱淺。據說米德爾霍夫因此而辭職。
文心:即使上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融資方式,可如果出版集團都爭先恐后地上市,正常嗎?
陳昕:別人在做一件事情時,我沒有理由在背后說人家對或不對。你不能說只有你應該上市,別人就不能上市。人家有人家的戰略,人家有人家的打算,這種戰略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我們現在老為人家著急,不用著急的,人家知道該怎么做。這就是市場經濟。
文心:一個出版集團判斷自己是否應該上市的標準是什么?
陳昕:當然是出版集團自身的發展需求。當你有很好的項目,這個項目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可你手頭的錢不足時,你一定會想到上市。當你沒有項目時,手頭有大量資金,上市后會把你的利潤攤薄。
文心:有人說傳統出版的盤子就那樣大,不需要太多資金,不用上市,是這樣的嗎?
陳昕:這個對不同的集團來說不一樣,這主要和集團的發展戰略有關。比如有一家集團想要壟斷某方面的資源,在一段時間內他要大量購買版權,國外有的書版權費已達到一百多萬美金,購買大量版權肯定需要大筆資金,這就有可能需要通過上市來解決。
文心:出版集團應該有自我決定是否上市的權利,可現在贏利性很好的新媒體公司上市的也屈指可數,目前的股市可以容納多少家出版集團?如果所有出版集團都上市可能嗎?
陳昕:這關鍵看你制定了什么樣的戰略,面對什么樣的市場,如果你面向的是全球市場,你要到國外收購國外的出版企業了,那很難說這個市場的容納量有多大。從另一方面看,出版集團能否上市還要看其是否具備條件,這要由主管上市的有關部們來決定。當然,最終還是由市場說了算,如果出版集團的主營業務不能對股民有所回報,即使上市了也有可能退市。
二、出版集團上市要注意什么
文心:出版集團具備哪些條件才能上市呢?或者說出版集團該為上市做哪些準備呢?
陳昕: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長了,需要很長的時間。簡單地說,需要制定經營發展戰略,建立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管理者基本素質,增強產品市場占有能力,培育發展創新能力,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培養良好的信用操守等。具體到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我們幾年前就轉制為企業,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現代企業制度,我們已經在按上市公司的要求在規范運作,整個治理結構、整個管理環節、整個運作機制都在按上市公司的要求在做,甚至比上市公司還要嚴格。這為上市奠定了基礎。
文心:據說出版集團上市需要公布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需要給股民利潤回報,有可能失去控股權的風險。您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陳昕:這些問題是每一個上市公司都會遇到的基本問題,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能解決這些問題,國外大的出版集團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的出版集團當然也能解決。
出版集團上市后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許多上市企業更多關注的是利潤,對利潤的過度追求,有可能導致忽視文化積累。這需要在制度上加以保證,當然最主要的是需要有文化理想的人來做這個事情。我們世紀出版集團的理念是“做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脊梁”,我希望我們的出版人能擔負起傳播文化的使命,堅守文化陣地,在努力傳播有價值的文化的前提下盡可能獲得最好的利潤回報,確實要把文化理念和贏得利潤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出版集團上市以后干什么
文心:您認為出版集團融資后向哪個方向發展才可能會有更好的利潤回報。
陳昕:這要看出版集團的發展戰略是什么,出版集團的投資方向應該是其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
文心:對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來說融資后打算干什么?
陳昕:我們的定位是內容提供者,不管將來發生什么變化,我們都是做主業做內容提供的,這是我們的基本定位。上市是為了通過資本市場的作用,更好地創造內容產品,而不是去搞其他。
文心:多元化經營可以為集團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為搞好主業提供利潤支撐,應該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陳昕:這要根據每個集團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若從純市場的角度來看,今天大的出版集團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專業化,因為他面臨的是一個全球市場。比如湯姆森出版集團原來做教育出版和專業出版,現在他把教育出版的業務賣掉了,專做專業出版,然后買了路透集團,強化其專業數字出版的優勢。
到底該是專業的還是多元的,這沒有絕對的對錯,當你面向一個小市場時一定是多元的,面向一個大市場時一定是專業的。比如有些面向某一地域的出版集團其主業達到一定的產值時很難再有增長,這時他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必然進行多元化擴張。有些出版集團在搞房地產,有的在搞外貿,這都是根據自身實際做出的選擇,無可厚非。但世界出版集團發展的趨勢是多元化的出版集團都死掉了,專業化的集團都活了下來,有的多元化集團把不相關的業務都賣掉以后,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文心:投資非相關經營業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出版集團是否應該進入報業、影視、新媒體等進行跨媒體運作呢?
陳昕:這當然也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報業、影視、新媒體等和出版業不是一個產業鏈,但他們有相交的部分,是出版業的相關產業鏈。出版集團可以進入這些產業,這沒問題,但存在一個從什么角度進入的問題。
文心:世紀出版集團打算進入相關的傳媒產業嗎?
陳昕:世紀出版集團是定位于打造出版產業鏈的。我們是從延伸出版產業鏈的視角進行跨媒體經營的。比如我們在做動漫書的同時制作動漫影視,最近我們拍過52集的動漫電視劇。
文心:您對上海新華傳媒上市有什么看法?
陳昕:從上市這一角度來看,蠻好的,用借殼上市的方法比較成功。至于經營業績如何你可以去看他的財務報表,這不需要我做任何評價。
文心:據說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已成為新華傳媒的最大股東,新華傳媒的業務也由圖書發行為主轉向報刊經營、報刊發行、廣告代理、媒體衍生產品開發等多種業務,這是否意味著新華傳媒已不是一個出版集團而是一個傳媒集團了呢?
陳昕:你說的情況我不清楚。我剛才說過出版集團向哪一個方向發展是他自己的事情。
文心:大的出版集團都在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這是世界性的潮流。具體地說,世紀出版集團將專注于哪個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說把錢投在哪里?
陳昕:主要是數字出版。數字出版是傳統出版走向現代出版的必然選擇,是大勢所趨。發展數字出版是我們的發展戰略的重點,我們很早就開始向數字出版轉型,從2000年就開始開展大型數據庫的建設,針對工具書在電子書的制作、進入電子詞典及網上檢索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今后我們將在做好傳統出版的同時加大向數字出版的投資力度。
文心:數字出版確實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但從目前看數字出版的收入微乎其微,有的出版社和超星合作,一年只有一萬元的收入,這個數字對出版社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陳昕:從目前看數字出版的收入確實不多,但這并不代表未來也會如此。在美國在專業期刊的數字出版這塊已經形成了很好的贏利模式,數字化專業期刊的利潤已經大大超過了紙制期刊的利潤。專業圖書數字出版的贏利占到所有圖書出版利潤的10%左右,高等教育圖書的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是混合在一起的,還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中,大眾圖書的數字出版收入微乎其微。但數字出版的利潤增長率是非常高的,這預示著其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有些從事新媒體工作的人對傳統出版不了解,胡亂發表看法,以為傳統出版人落伍了,這種看法有些太自以為是了。事實上數字出版的贏利模式是由傳統出版商創造的,數字出版已經顯示出不可忽視的實力。我在美國訪問時,谷歌的副總裁曾對我說他們的定位是技術提供商,他們是為內容提供商提供服務的。
文心:但若想靠數字出版贏利,必須建立大型的全國性的乃至世界性的數據庫。在目前的情況下以一個出版社的實力能做到嗎?
陳昕:正因為建造大型數據庫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整合大量的資源,需要內容提供商與技術提供商的大力合作,所以整個出版業要向數字出版轉型,所以要進行新一輪并購,所以要成立大的出版集團,所以要上市。個別出版社完成不了向數字出版的轉型,必須依附于大的出版集團,美國也是這樣。目前這個市場必須有大的集團來整合資源,小的出版社要在大的框架內做好自己的事,這樣可以減少成本。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可以單獨搞一套,從來不是這樣。
文心:在學術期刊方面已經有知網、萬方、維普等大的數據庫,在大眾期刊方面有龍源期刊網等,在圖書數據庫方面已經有方正、超星、書生等,出版集團涉入數字出版能競爭過這些先行者嗎?
陳昕:數據庫的贏利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可以開發的。我們所做的數據庫與他們完全不同,首先我們現在有70000多種書,擁有獨特的內容資源,其次我們的數據庫并不是內容資源的聚集,而是按一定的結構組合的,是結構化了的,我們有獨特的個性。
文心:如果所有出版集團都向數字出版轉型,是否會導致資源浪費?
陳昕:數字出版有許多方面和環節,出版集團可以根據自己的戰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
文心:世紀出版集團著重于數字出版的那些方面?
陳昕:我們將在線數字教育、在線圖書編撰平臺、在線工具書、在線出版商務四個方面有所突破,這個稍有一些商業秘密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文心:數字出版是和傳統出版密切相關的產業鏈環節,世紀出版集團將投資方向定位于數字出版是對主業的堅守和拓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出版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希望世紀出版集團在數字出版方面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陳昕:世紀出版集團的努力方向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制訂的,所以它只能代表自己,并不可能代表其他出版集團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