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教輔行業,是高鋪貨、多布點,導致的結果是廣種薄收。現在,退貨率居高不下,可以說5%~10%的毛利潤早就被30%以上的退貨率吞噬了。按照中國出版業的比例,利潤線的平衡點應該是10%的毛利對應10%的退貨率;5%的毛利對應20%的退貨率。但現在面對動不動就30%以上的退貨率,在書業流通中,要說意義那就是給中國的物流業帶來了2%的市場空間。
在退貨成災的今天,直銷的低退貨率甚至零退貨率無疑是行業的一股新風。而教輔因其適合統一征訂的特點,也為直銷提供了基礎。教輔業的直銷,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競爭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教輔行業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
傳統鋪貨,產品只是停留在書店,可是現在產品很多,老師已經不去書店選書了,都是有人直接把書拿到案頭來進行推銷。教輔面臨的競爭,已是書桌前的競爭,而不是零售店面的競爭。而直銷,能讓上游出版商的市場觸角直接伸到終端手中,進行終端攔截。
傳統營銷模式中的賒銷是一連串的,從紙廠→印廠→出版商→批發商→地級批發商→零售店,都是賒銷環節。目前,紙廠和印廠已經不再賒銷,出版商壓力增大,資金鏈稍跟不上,小的出版商就可能崩盤。如同馬云說的,后天很美好,可是如果你明天付不了費用,你就會死在明天晚上。直銷基本上采取現款交易方式,是對抗賒銷的最有效的力量,從資金環節上說,直銷相對比較健康。
傳統業的批銷模式,使得上游出版商對于中盤和下游經銷商的信息掌握不完全,進而對庫存的掌握和市場信息的把握都不準確。等到你一層層地把真實的信息收集上來,教輔季也過了。而直銷最能反應市場狀況,一般一周為一個信息反饋的輪回。一周過后,圖書稿件質量是否適合,編排是否合理,大概信息都反饋回來了。所以一周就能決定圖書的命運。
但現在一說直銷,大家普遍都認為是高定價、低折扣、粗制濫造的圖書,或者是由山東、河北農民軍所代理的圖書。其實不然,目前大的直銷領域活著的都是千錘百煉后的高質量產品。譬如雅芳,譬如國外的奢侈品銷售。可以說任何產品,競爭到最后,都是產品質量的競爭,靠粗制濫造只能忽悠一時,不會長期存活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