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午夜文庫系列從啟動開始,就一直秉承著一個原則:只做不說。午夜文庫旨在梳理160年偵探小說史,遴選160年偵探小說史上最經典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既要全面還要有代表性。午夜文庫大師系列所選的作家要么是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要么是偵探小說某一流派的開創者或者代表人物,每個作家都鼎鼎大名,每個作家都擁有無數的堅定的“粉絲”。對于作家與流派,偵探迷都會有自己的好惡,根據自己的好惡去引導讀者,則是對作家的不公平,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說。
2004年底,我受命籌建新星出版社,2005年提出出版午夜文庫的構想,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雷蒙德·錢德勒和他的《漫長的告別》。在2005年以前,內地和臺灣都有幾家出版社出版錢德勒的作品,據說大部分都沒有得到授權,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錢德勒的作品已瀕近結束版權的保護期,再買版權從經濟上不合算;另一方面,錢德勒本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樣個性十足,他能把爛俗的故事寫成精妙絕倫的小說,也能把自己精彩的生活弄得亂七八糟。錢德勒確實把他身后的版權也搞得莫名其妙、撲朔迷離。而這給我們購買版權增添了無窮麻煩。午夜文庫向來認為重視版權不僅是出版人最起碼的操守,也是對作家的尊重。為了取得錢德勒作品的合法授權,我們真是踏破鐵鞋。從2005年初我們就開始向海內外著名的幾家版權代理公司提出尋找并購買錢德勒版權的申請,幾家版權公司都費盡周折,但一直無法與錢德勒版權的所有人取得有效的聯系。最后多虧了村上春樹,他因為親自翻譯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而被媒體追蹤,最終我們還是通過日本的有關機構才了解到代理錢德勒版權的是一家不大的澳大利亞版權公司。當我們把出版錢德勒作品的誠意講給版權代理公司時,他們被感動了。2007年,我們終于取得了錢德勒所有長篇小說(共七部)和一部短篇小說集的中文出版的授權。
版權買到了,緊接著的就是翻譯了。午夜文庫對翻譯向來是不敢馬虎的。翻譯首先要選原本,即原出版本,我們給譯者提供的翻譯藍本一定是原版圖書最權威的版本,此外還要認真核對作品的最初出版本,即使作品的最初版本是小語種,我們也會一一核對。午夜文庫對譯本的選擇是謹慎的,也是極為挑剔的。我們有一支力量雄厚的翻譯團隊,有一套科學、嚴密的翻譯流程。對于譯者和譯本的選擇,我們不盲從權威,不盲從經驗,只看翻譯質量。這次錢德勒作品的譯本,有兩本我們采用了傅惟慈先生的譯本,傅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大家,是我國翻譯領域的大師,縱是如此,我們也還是認真核校了原文,并按照《翻譯人名大辭典》、《翻譯地名大辭典》統一了譯本中的人名地名等技術性的數據。
午夜文庫特別是大師系列一般都會選擇出版大師的一系列成名作品或者代表作品,在這一系列中,書與書之間都有些必然的聯系,人名、地名甚至器具、物品以及酒館的名稱等所有相關名詞需要完全統一,作品習慣的用語、語言表述的風格、人物的心里描述等等都需要對照原文做全面的統一和規范。一部二十萬字的小說,要在一年內完成翻譯、統審、編輯加工等工作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按照午夜文庫的標準來確定的話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午夜文庫為什么儲備了兩百多部大師的經典作品但出版速度始終十分緩慢的主要原因。
錢德勒作品的設計似乎不好再用挑剔來表述,連我們自己都覺得“吹毛求疵”了。迄今沒有聽說哪個出版社為了一個作家的作品設計了六十多種不同的封面,似乎只有“新星”,似乎只有錢德勒。在錢德勒之前,午夜文庫出版的大師系列偵探小說,一直采用統一的裝幀模式,長32開,紅封面,燙銀字,精裝。這個設計從封面到腰封到扉頁正文,都是午夜文庫的編輯人員與設計師磨合了近半年才確定的。我們封面所用的荷蘭板也是具有突破性的,在我們之前,很少有書用一毫米厚度的荷蘭板做封面的。為了錢德勒的作品我們甚至還做了一套黑色封面和一套紅色封面,各印了500本,寄給專家、學者、偵探迷、媒體和銷售商等,廣泛征求意見。最終選擇了紅色封面。這個設計很大氣,也很雅致,許多讀者都表達了對這個設計的喜愛和肯定。
在錢德勒身上,我們傾注了太多的心力,他的作品,已經超出了其作為商品的價值,這種付出,不僅僅是因為喜愛,更多的是我們認為是值得的。阿城先生說“錢德勒因他的作品而不死”。作為偵探小說大師,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決不是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迪克森·卡爾所能匹比的,他能被大家票選為一百五十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優秀作家中的第一名,他能為奧尼爾、錢鐘書、村上春樹這樣的小說家所推崇,被譽為“文學大師崇拜的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該文作者為新星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