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開卷統計,生活類圖書連續幾年實現了高于全國總體市場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諸如文學、社科、科技等多個傳統出版領域的發展速度。
回顧生活類圖書的發展過程,以及不同生活細分類圖書興起、繁榮的時間,我們發現生活類圖書市場的成長是漸進的、分階段的。盡管主要市場推動力集中在大眾醫學板塊,但是其他分類市場的發展在不同時期也呈現出了不同的推動力。同時,伴隨著市場日漸成熟,眾多出版策劃機構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也漸漸找尋出了自身的個性化定位,營銷、策劃手段日趨成熟,品牌效應也開始在這一市場當中得到體現。
生活圖書熱點輪換
回顧生活類圖書的發展歷史,可以分出這樣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市場覺醒、規模相對較低,暢銷書極為少見;第二階段,個別門類興起,強市場影響力暢銷書開始出現;第三階段,市場熱點增多,各細分領域暢銷書此起彼伏;第四階段,形成“衣、食、行、美、住”的規模差異,衣食相關圖書市場規模保持最大。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進入這一領域,促成了某些細分市場的繁榮,優勢暢銷書也開始出現。不過最初的暢銷書熱點并非常規的“衣食”,而是“行”,當時各種各樣的境內游、境外游、自助游開始在暢銷書榜單上出現。在旅游圖書銷售熱潮漸漸淡去之后,大眾醫學、食譜菜譜紛紛改頭換面、高調登場,并推動了相關領域出版的發展,最終形成了生活類圖書“各個板塊輪動、整體增長穩定”的局面。截至目前,我國生活類圖書市場大致形成了“醫、食、行、美、住”從大到小的規模分布格局。
激烈競爭促成差異化定位
生活是各種科技在現實領域成果的應用,因此眾多專業社在生活圖書出版方面具備先天優勢,至今還在把持著生活圖書各個細分領域中的領先地位。比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在菜譜領域排名第一,中國紡織出版社在個人修飾當中的服飾圖書出版領域具備優勢,中國旅游出版社在旅游細分市場領先等等。
盡管專業背景的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各個出版社在多個生活細分類中的市場競爭,但是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各個出版社在多個細分領域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市場競爭已進入“短兵相接”的狀態。因此,激烈的市場競爭推動了出版社選題策劃的嚴謹性,以及出版社之間總體市場定位的差異性。
設計元素與營銷手段日趨豐富
當市場競爭不再只是“深巷酒香”的比較,也會大大受到“吆喝”氣勢影響的時候,生活圖書的營銷手段自然也就越來越豐富了。不管是利用圖書選題“出身名門”的先天條件進行簽售宣講,還是模仿其他零售行業實行贈品營銷、會員優惠,或是聚集多個媒體形式和傳播平臺加大市場宣傳的聲音等等……生活類圖書的營銷手段在不斷推陳出新。同時,在書名、主題、主要訴求點上也做足了功夫,并結合市場營銷的多個元素實施組合方案,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特別案例。如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彩色1000例”系列,化學工業出版社的《美肌圣經》,青島出版社的《細節決定健康》等等。
應該說,在當前的生活類圖書市場上,不管是圖書內容、創意本身,還是書名、書影、裝幀設計,或者是配套圖書的上市計劃、營銷方案、后期跟進計劃等等,都包含了出版社創新的元素。比如生活類圖書書配盤的現象在大量增加,圖書與網絡資源服務相結合的案例也越來越多見。
品牌效應開始顯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生活類圖書開始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品牌效應,出版社品牌、作者品牌相得益彰。像專業性相對較強的大眾醫學出版,專家作者的品牌影響力大于出版社;而食譜菜譜這樣幾乎不具備專業性的出版領域,出版社品牌的影響力往往會大于作者(其實是編者)本身。當然,如果圖書內容依托強勢媒體資源,比如電視節目、明星主持人等,結論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不管怎么說,品牌效應的出現,說明了生活類圖書出版領域的市場化程度在提高,市場競爭和營銷方式也日趨成熟。
銷售渠道多樣化
讀者受眾數量大、分布廣,這是生活類圖書市場的優勢,但是面對如此龐大、復雜的潛在需求人群,如何有效識別和分辨不同人群的需求特點呢?于是,有效區分不同類型讀者的生活習慣和購買習慣、為相關主題的圖書匹配最佳發行渠道,也就成為生活圖書出版者必做的功課。
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生活類圖書已經實現了銷售渠道的進一步細分,包括對非傳統新華書店渠道的發行策略。比如旅游類圖書通過旅游點、專業店、旅行社渠道進行銷售;食譜、菜譜圖書大量進駐超市;美容、美發圖書發行分別與化妝品專柜、美容院、美發店進行合作等等…… 這些個性化渠道的構建,已經開始在生活類圖書銷售當中顯示出一定效果,而且今后必將得到更細致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