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以下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于1945年11月16日。該組織于1995年11月在第28次大會上,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自1996年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文化、教育和科學開展了大量的活動。時間流逝,每年的4月 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如既往地要求各成員國繼續開展活動,為提倡閱讀和保護版權作出貢獻。
最早為圖書和版權專設紀念日的想法,起源于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種傳統活動。自1923年起,這種傳統活動已成為一種供奉圖書的風俗。同時,4月23日又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守護神圣喬治的復活日。每年4月23日,西班牙人都要在圣喬治之日獻上一本書和一枝玫瑰花。
但更重要的是,4月23日這一天對于世界文學具有象征意義。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三位享有盛譽的作家都在1616年4月23日與世長辭。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作家誕生或逝世于4月23日,比如下面列舉的作家:
冰島作家、小說家、劇作家和翻譯家哈爾多·基里揚·拉克斯內斯。1953年,該作家曾獲國際和平運動獎和斯大林文學獎,195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哥倫比亞作家馬努埃爾·梅希亞·巴耶霍多數作品以農村生活為題材,部分作品以反對獨裁為主題。主要作品為《指定的日子》和《探戈曲》。
西班牙作家、新聞記者和法學家約瑟夫·普拉生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其文學成就在該地區占有突出地位。約瑟夫·普拉的作品主要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的事件和社會生活。其作品用加泰羅尼亞語和西班牙語寫成,共出版全集46卷。西班牙政府為鼓勵文學創作,專設了約瑟夫·普拉文學獎。
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莫里斯·德呂翁的長篇小說《大家族》,使這位自然主義作家榮獲了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其他作品如《生存的情欲》、《宙斯回憶錄》、《權力》和《該死的國王》等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1996年4月 23日是慶祝世界圖書和版權日的第一年。當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為此發表了一項聲明,強調圖書作為傳播知識、信息和思想的手段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總干事闡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支持圖書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因為這項工作是與促進版權,鼓勵作家、音樂家、美術家和其他作品的創作者的勞動,保護藝術和知識產權聯系在一起的。重要的是鼓勵創作者積極參加這種慶祝活動,使每個人發現或再發現讀書的意義和版權的重要性,使這一天成為真正的圖書日。總干事在慶祝第一個圖書和版權日時的講話引起了國際社會、各成員國以及非政府間組織的重視。1996年當年,歐洲委員會、非洲統一組織和伊斯蘭教科文組織就作出決定,將慶祝世界圖書和版權日活動列入其活動項目中。此外,萬國郵政聯盟在其聯盟成員國的各郵局發行了一種紀念郵票。
我國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員國,對開展慶祝圖書和版權日予以高度的重視。多年來,各有關機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新聞媒體對此活動作了詳盡的報道。2008年的4月 23日,我們國家仍將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號召,各種媒體予以了充分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