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小說如何叫座?
作家都梁10月推出新作《榮寶齋》,其電視劇也同時播出。華子在《出版人》發(fā)表評論文章說:電視劇+小說的商業(yè)模式正在慢慢地發(fā)生變化,以前,文學作品是影視作品的母本,而現(xiàn)在,更多的出版社選擇在影視劇火暴之后,借助于它們的巨大影響力進行炒作,甚至是在劇本的基礎上寫作小說,這顯然是一種討巧的做法。但是問題在于,電視劇小說能否讓人滿意?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電視劇和小說的敘述方式迥然有別,如果僅僅是利用它的故事,那么多少有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如果照搬電視劇,則這樣制作出來的圖書,顯然只能是一種快餐消費。
專家:文學翻譯不能急功近利
據(jù)《解放日報》報道:近日,一本由知名學者裴鈺創(chuàng)作的《莎士比亞眼里的林黛玉》,揭示了西方《紅樓夢》譯本的不當之處,由此在網(wǎng)上引來眾網(wǎng)友對這些譯本的抨擊,甚至有人發(fā)出了“保衛(wèi)名著”的呼吁。在《莎士比亞眼里的林黛玉》中,裴鈺列舉了眾多《紅樓夢》西方譯本中的不當之處:“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譯成BlackJade,也就是‘黑色的玉’。怪誕的翻譯還包括,將賈府四個丫頭中司棋的名字翻譯為國際象棋,讓人啼笑皆非。”
業(yè)界專家認為,翻譯作品承載著譯介和傳播世界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它在滋養(yǎng)國人的同時,也讓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借助語言的橋梁走出國門。“翻譯中的迷失”在所難免,若純屬技術上的失誤,或可原諒;但若以求利為目的,以粗制濫造的文化垃圾蒙騙讀者,那就該遭到眾口討伐了。
動漫出版,謹慎為好
當前動漫圖書市場的現(xiàn)實情況是:市面上流通著大約20個品種的動漫圖書,而在某個省級代理商的店鋪中,平均會出現(xiàn)15種左右。但其中,只有3種較為暢銷,依次是《神兵小將》、《虹貓仗劍走天涯》、《喜洋洋與灰太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其他各省也大抵如此。趙英著在文化傳播網(wǎng)撰文說: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開始涉足動漫出版的領域。每年的杭州國際動漫節(jié),都有很多新設立動漫編輯部的出版社派出策劃編輯參加,與動畫公司溝通。這些出版社中,除了專業(yè)的少兒社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出版社。不過,經(jīng)過2007年動漫圖書瘋狂出版而大部分遭遇失敗的教訓之后,出版機構對動漫選題開始謹慎了起來。在今年的出版權授權中,甚至出現(xiàn)了起印數(shù)量降到1.5萬冊的情況,這在2007年是不可想象的,去年幾乎所有的動漫圖書開機起印都是3萬套。可惜實踐證明,大部分圖書的這3萬套最后有1/3變成了永久庫存。
不以抄為恥是時代“特色”?
據(jù)《南方都市報》報道:10月,天涯論壇上出現(xiàn)了一個帖子,稱杭州女作家的新長篇小說《上海弄堂》很多段落和句子都與上海著名女作家陳丹燕2002年出版的小說《魚和它的自行車》非常相似。帖子引發(fā)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從網(wǎng)上的句子對比來看,應該是屬于抄襲。”上海的評論家張閎說,他也關注到這一事件,他認為抄襲就是抄襲了,一句兩句也是抄。“沒有人說要抄幾句才叫抄。而且兩個作品相似的內(nèi)容也不止幾句。”在張閎看來,抄襲與時代無關,任何時代都有人抄襲。“但是抄襲之后還大義凜然恬不知恥就跟這個時代有關了。充分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毫無道德顧忌,價值崩潰錯亂。”
《譯文》停刊引生存思考
人文雜志進“冰凍期”?
11月16日,《譯文》雜志副主編黃昱寧對外宣布,《譯文》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決定停刊。《南方日報》發(fā)表文章評論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純文學期刊和人文雜志就面臨經(jīng)營慘淡的問題,紛紛尋找對策,大多數(shù)忍受著發(fā)行量幾千份甚至幾百份而且大多沒人看的尷尬事實,依附著作協(xié)、文聯(lián)等單位的撥款過著日子。現(xiàn)在,《譯文》停刊再度引發(fā)這個問題:純文學期刊和人文雜志真的沒有市場嗎?還是做這類期刊的人缺少經(jīng)營策略,不知道怎么尋找潛藏的市場?在11月18日舉行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論壇上,《明報周刊》北京編輯部主任趙徑文認為,小眾人文雜志的生存狀況會越來越艱難,閱讀這類雜志的讀者在不斷減少,而不是增多。“所以,它是逆流而上,方向對了,還可以勉強維持生計,但要指望它短期內(nèi)有多大的商業(yè)回報,我覺得不太現(xiàn)實,它的社會價值要比商業(yè)價值更高。”
“山寨”不是垃圾文化的華麗畫皮
《中國青年報》發(fā)表韓浩月的文章說:“山寨”一詞現(xiàn)已成為網(wǎng)絡上最為炙手可熱的詞語。山寨文化的流行,有時代發(fā)展必然性藏身其中,以草根對抗權威,以大眾對抗精英,是其閃光點所在。但山寨屬于草根和民間,一旦文藝圈的精英也開始拿山寨蒙事時,山寨便被用得走形變樣,成了一件慘不忍睹的“畫皮”。“山寨”一出,無人爭鋒,之前流行的無厘頭文化,包括網(wǎng)絡流行的雷文化、囧文化,現(xiàn)在都被歸到了山寨文化這桿獵獵作響的大旗之下。作為與草根精神畫等號的山寨文化,是有持久生命力的,只有在民眾心理不斷變得成熟和理性、各種形式和各個領域的霸權主義得到消解的那一天,才是山寨文化壽終就寢之日。而作為被商業(yè)所利用的山寨文化,則是淺薄、蒼白、毫無魅力可言的,文藝界盛行山寨風,是創(chuàng)作者舍棄“人性化”而取道“粗鄙化”迎合觀眾的危險做法。要知道,無論什么時候,人們渴望得到的文藝產(chǎn)品,都是精品而非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