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北開放基本情況
(一)建立了政府間友好往來和聯絡機制
2004年9月、10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代表先后訪問了俄羅斯、蒙古國,與俄聯邦赤塔州、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蒙古國建立了定期會晤,高層互訪等聯絡機制。此后,雙方政府團組、商務團組互訪頻繁,中俄、中蒙還聯合舉辦了“國家年”“跨國旅游節”“區域合作論壇”“國際展洽會”“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藝術團訪問演出”“學術交流”等活動,密切了雙邊關系,推動了經貿合作的發展。
(二)對俄蒙貿易快速發展
內蒙古現有對外開放口岸18個,國務院批準開放的一類口岸11個,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的二類口岸7個,年過貨量達到3000多萬噸?!笆濉币詠?,內蒙古對俄蒙貿易額累計達到205.91億美元,其中對俄貿易額累計達到169.5億美元,對蒙貿易額累計達到36.41億美元。進口商品主要有木材、化肥、煤炭、紙漿、液體化工及石油化工產品,出口產品主要有建材、汽車、家電、菜果等。俄羅斯、蒙古國成為內蒙古第一、二大對外貿易伙伴和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的主要國別。
(三)境外投資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以來,我區在俄蒙投資項目規模逐漸擴大,領域不斷拓寬。在俄蒙投資企業已達100多家,協議投資總額2.87億美元,投資領域由木材采伐加工等較單一產業擴展到礦產資源開發、房地產開發、電器裝配、有線電視、勘探等。
按照國家關于境外投資要以開發利用境外油氣和重要礦產資源為重點,為我國工業化發展提供更可靠的資源供應保障的精神,我區加大了對俄蒙資源開發的步伐。內蒙古慶華集團開發蒙古國那林蘇海圖煤礦,呼倫貝爾新右旗新鑫礦業有限公司開發蒙古國烏蘭鉛鋅礦,包鋼集團在蒙古國開發額仁鐵礦,內蒙古魯能礦業公司和遼寧海城西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俄赤塔州別列佐夫鐵礦,內蒙古森工集團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合作項目等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巴彥淖爾市與神華集團合作開發塔本陶勒蓋煤田等重大項目也在推進。
為加快“走出去”步伐,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自2005年以來,我區積極推動在毗鄰的俄后貝加爾區、阿金斯克地區和赤塔州建設中俄經濟技術合作區。目前,三個園區路、電、水和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已開工建設。
(四)科技、教育、文化領域廣泛交流
科技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成為我區與俄蒙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梁。我區與俄烏蘭烏德合資建設的貝加爾電視信息網絡有限公司,與蒙古國合資建設的桑斯爾有限電視公司已經成為當地主流媒體之一;我區與蒙古國在草原畜牧業、可再生能源、蒙文信息處理技術、蒙醫藥、動物疫苗等方面的科技合作項目進展順利;蒙古國來我區留學、就醫人數逐年增加。
二、向北開放的有關政策
在大力引進外資的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向北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我區乃至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戰略舉措。為了積極穩妥地對外開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
(一)關于鼓勵和規范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意見
國家有關文件強調:“必須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未來,用全球的視野,從戰略的高度,深入認識走出去戰略,鼓勵和規范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了指導方針、目標和原則;明確了當前著力抓好的九個方面工作。即擴大境外資源合作開發;推進境外投資辦廠,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拓展對外工程承包,加強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提高對外勞務合作水平;促進境外農業合作開發;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資源;運用跨國并購等投資方式;推動服務業走出去;建立經濟、安全、可靠、多元化的國際運輸通道。并就建立協調機制,完善鼓勵政策、加強經濟外交、深化體制改革、促進監督管理、健全服務體系等政策措施提出指導意見。
(二)關于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
一是明確了境外投資項目鼓勵、允許、禁止三類的界線,并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境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作為附件形式發布。二是明確對鼓勵類項目,國家在宏觀調控、多雙邊貿易政策、外交、財政、稅收、外匯、海關、資源信息、信貸、保險、外事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如優先考慮國內產業重組、國內配套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費用補貼、信貸財政貼息;實物投資出口給予退(免)稅等。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能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細則。
(三)對蒙礦能資源開發利用部際協調機制
按照國務院有關領導指示精神,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共同研究協調中蒙礦能資源合作的重大問題及重大項目,統籌運用外交、經濟、援助、運輸通道、基礎設施建設等手段,形成合力,一致對外,加大對蒙工作力度,推進中蒙礦能資源合作。2006年8月召開的部際協調會上,明確了對蒙礦能合作的主要原則:“統籌規劃、分布推進,政府調控、企業運作,突出重點、務求實效,互利共贏、長遠合作。”并明確了重點對蒙礦能合作項目的牽頭企業。
三、進一步做好向北開放工作的幾點思考
進一步擴大向北開放的重大意義以及內蒙古與俄蒙合作在構建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全區上下已經形成了共識。今年年初自治區黨委八屆五次全委會議指出:“要在繼續堅持和完善總體發展思路和對外開放格局的基礎上,重點在‘東聯、北開、西出’下功夫”,我區作為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一定要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在開發利用俄蒙資源、開拓俄蒙市場上有更大的作為。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戰略決策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和存在的問題,我委就進一步擴大向北開放的政策措施提出幾點想法。
(一)優勢互補,找準對俄蒙合作的切入點
有效開發利用好俄羅斯、蒙古石油、天然氣、煤炭、黑色有色金屬和森林資源是我國資源供求滿足經濟平穩較快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俄資源富集的遠東地區和蒙古國由于其區位特點形成對我國市場的依賴以及對我國輕工、農畜產品的旺盛需求。我區對俄蒙合作要基于上述互補關系,要堅持互利互惠,堅持平等合作,堅持以全球一體化的視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對俄蒙合作持續、穩定發展。
(二)服務全國,拓展更廣闊、深入的合作領域
我區對俄蒙的全面合作要成為更大范圍國際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內蒙古要成為全國向北開放的大通道。對俄、蒙合作在堅持以礦能合作為重點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區“大通道”作用和國內聯合的優勢,開辟對俄羅斯在科技研發、裝備工業、電力設備等高層次合作;擴大和深化對蒙古國文化、衛生、教育等社會發展領域合作。使向北開放為國家經濟安全、邊疆穩定繁榮的重要保障。
(三)加強領導,全面強化組織協調
進一步擴大向北開放,必須實現“東聯”與“北開”的結合;必須實現貿易、勞務輸出與資源開發項目的相互推動;必須實現相關管理職能步調協調。因此自治區應建立向北開放高層協調領導機構,統籌戰略規劃,研究制定具體推進政策,完善重大項目協調機制,切實發揮把握全局、宏觀指導、掌控節奏,推動企業的作用。
(四)加大力度,繼續推進通道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運輸能力是對俄蒙擴大合作的關鍵環節。我區沿邊鐵路建設已經取得突出成果,但同時也是薄弱環節?!笆晃濉逼陂g要把通道建設繼續列為重中之重的任務。2009年要確保臨-策鐵路全面竣工;今年要爭取甘其毛道一萬水泉鐵路開工建設。同時大力推進已列入規劃的白云鄂博一滿都拉、西烏旗一珠恩嘎達布其、阿爾山一喬巴山(內蒙古段)、黑山頭一海拉爾、室韋一莫爾道嘎、阿日哈沙克一滿洲里等鐵路前期工作,成熟一個開工一個,逐漸形成以鐵路為重點貫通沿邊與內地比較完善的交通網絡。
(五)搞好服務,切實改善向北開放軟環境
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傾斜和資金、項目支持,同時立足區情,在國家政策框架指導下,制定我區具體優惠扶持政策;下力氣整頓貿易、投資項目市場秩序;優化通關環境簡化進出境手續;加強經貿信息、貿易仲裁、銀行結算等中介服務。特別是要整合自治區內信息資源,以現有信息網絡為依托,發揮商務、外交、境外企業、行業協會等各自優勢,構建信息共享平臺,開展多樣性的交流活動。
(六)東聯北開,搞好進出口加工基地建設
貫徹“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指導方針,重點在沿邊地區打造進出口資源、產品加工基地。繼續擴大和提高滿洲里互市貿易區、進口資源加工區的規模,推進巴彥淖爾金泉以煤化工和金屬冶煉為重點的加工區、二連浩特以輕工食品為重點的進出口加工區建設,鼓勵和支持其他口岸地區進出口產品基地建設。發揮沿邊優勢,以沿海發達省份為重點吸引國內外優勢企業人區。一方面提高進口煤炭、木材、礦石等資源性產品落地加工能力,同時提高優勢出口產品質量檔次,構建對俄蒙合作的信譽、質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