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口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全國第四大直轄市的重慶,自開展這項工作三十年來,尤其是直轄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廣大人口計生工作者以“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為宗旨,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強化依法管理、保障計劃生育群眾合法權益為重點,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目標和任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
自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市人口出生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38.34‰下降到2007年的10.10‰,總和生育率從4.33下降到2007年的1.51。根據測算,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全市少出生人口1800萬人,按直轄前生育水平10年來少出生150萬人,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人口素質全面提高
據重慶市統計局2007年6月發布的“全市科教文衛成果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40.51萬人,相當于1997年的4.8倍;高中以上文憑人口從1997年的11.5%增長到2006年的16.4%,科技人才增至6.98萬名,科學家、工程師人數達到4.92萬名。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人口指標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市新生兒死亡率由1997年的11.21%,下降到2006年的6.9%;孕產婦死亡率由1997年的每10萬人死亡79.12人,下降到2006年的每10萬人死亡63.51人; 人口死亡率由1 9 9 7 年的7.36‰下降到2006年的6.5‰;人均壽命從1997年的73.88歲提高到2006年的75.98歲。
人口計生工作步入依法管理軌道
直轄后5次修訂《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健全完善了行政執法制度和工作規范,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堅決糾正和取消了各種保證金等亂收費行為。積極探索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建立群眾舉報獎勵制度、維權投訴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人口計劃生育工作進入了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務的新階段。
技術服務體系正規化建設穩步推進
市委、市政府連續數年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建設納入“民心工程”,投入資金上億元,“四級六層”技術服務體系(“四級”即:市、區縣、鄉鎮、村(社)四級)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市901個鄉鎮中,864個鄉鎮建有技術服務機構。形成了以市科研院為龍頭,區縣為骨干,鄉鎮為支撐,兩級分中心為紐帶的有機整體。每年對600萬已婚育齡婦女開展免費生殖保健服務,70%的育齡婦女掌握了3種以上避孕方法,綜合節育率穩定在90%以上,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率由直轄初期的60%左右下降到40%以下,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人口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3%以內。
“創優”工作成效明顯
從2003年起,廣泛開展了創建國家級和市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縣活動(簡稱“創優”),建設了一批基礎工作全面、保障措施堅實、綜合管理到位、服務功能齊備的先進區縣。到2006年底,全市共創建國家級先進服務區縣9個,市級先進服務區縣7個。
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2003年,市和區縣計生委更名為人口計生委,增加了任務,增強了職能。為適應依法行政需要,設立了區縣人口計生行政執法機構。鄉鎮人口計生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機構得到穩定和加強。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在全系統開展了專業知識輪訓,受訓率達100%。全系統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到70%,高級職稱100余人,中級職稱400余人,具有執業資格1300余人。狠抓行風建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先后有140余個集體、330余名個人受到國家部委和市政府表彰。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
2000年以前,以實現計劃生育“三為主”為抓手,奠定了發展基礎;從2001年開始,用項目管理方式對重點、難點工作開展單項改革試驗,推動了綜合改革進程;近年來通過“創優”,全面提升了整體工作水平。通過改革創新,推進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轉變。在工作目標上,實現了從單一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問題轉變;在工作手段上,實現了從單一依靠行政命令向采取法律、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綜合措施轉變;在工作效果評價上,實現了以追求政府滿意為主向人民群眾滿意為主的轉變。

新思考 新對策
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人口基數大、凈增人口多、人口分布不理想等因素仍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如何為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環境,在重慶市人口計生委,潘曉陽主任結合當前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的“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談了他們在新時期對人口計生工作的新思考、新對策。
首先,潘主任用“基本國策、基本民生、基本要素”三個詞來概括人口工作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位置。對此,市人口計生部門正力求通過深入學習討論,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推動人口計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潘主任強調,針對當前部分人口計生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習慣于沿用過去簡單的、強制性的手段推動工作,陷入“老辦法不敢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困境。要通過開展大討論,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轉變傳統的思維觀念,增強法制意識和人本意識,用創新的思路和方式,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
其次,通過大討論,找準人口發展的難點,抓住人口計生工作的主要矛盾。人口計生工作重在統籌,難在統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涉及領導認識、法律法規、體制機制、政策制度、干部素質、經費支撐等諸多問題。必須立足這些問題,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推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進程。要樹立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大人口”觀念,摒棄就計劃生育抓計劃生育的狹義觀念,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
在談到如何抓好新時期人口計生工作時,潘主任著重指出,要統籌解決好人口問題,必須落實三個方面保障:
一是決策保障。各級黨委、政府關于人口問題定位的決策至關重要。人口問題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樹立抓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就是抓經濟發展、就是直接推進社會事業進步的觀念。只有如此,才能把人口工作擺上應有的重要位置,才能做到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才能做到人口工作與經濟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

二是制度保障。要健全一整套規范性制度,保障人口發展戰略和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保障人口工作納入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納入黨委政府重大事項督察和“一票否決”范疇;保障各部門在制定政策特別是惠民政策時,堅持有利于人口計劃生育的原則,防止“政策倒掛”。
三是政策保障。計劃生育群眾自覺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奉獻。各級各部門在制定民生政策時,理應讓計劃生育群眾優先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讓他們享受到更多的獎勵扶助和優惠優待政策。通過利益導向,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的生育觀念,提高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促進低生育水平的穩定。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各項保障措施的貫徹落實,重慶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 文/圖由重慶市人口計生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