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5月,在文化部、商務部等國家五部委舉辦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專門舉行了世界名酒珍品拍賣會,旅美華僑潘亞中帶來的“中華千秋大業酒”頗受關注。該酒寄托著對祖國統一的美好夙愿,以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的臺海通道工程作為酒文化背景推出,最終一瓶陶瓷瓶的中華千秋大業酒以1.35萬元成交。正是通過這次活動,筆者認識了這位從美國紐約歸來的華僑——北京千秋大業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亞中先生。
臺海通道工程鑄造偉業
結識了潘先生后,筆者從他那里了解到許多有關北京至臺北高速公路特別是臺海通道工程的信息,由此對臺海通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查閱了大量關于臺海通道工程的報道后,對其詳細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早在2005年11月16日,由人民網獨家受權現場直播、國臺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李維一在回答記者提問的熱點話題——“臺海通道工程”時講到:規劃北京到臺北高速公路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建成大陸和臺灣間直接的高速公路通道也是人類歷史性工程的突破,它將方便兩岸人員經濟往來和交流,造福兩岸同胞。
有關臺灣海峽通道的提法,據悉早在1948年夏天,就有人提出要在臺灣海峽用道路、橋梁把臺灣與大陸連接起來。至今,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學者已在北京和福建的平潭、福州、廈門等地多次召開相關研討會,專家們比較看好在臺灣海峽實施填海造路架橋,淺水地段填海造路,深水地段架橋過去或隧道連接;這樣就可以保證維持海水暢流、航運暢通,既不影響臺灣海峽的生態平衡,也不影響交通航運。目前設計出的北線、中線、南線三種方案,分別為:北線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中線從福建莆田到臺灣中部,南線從廈門經金門、澎湖列島到達臺灣嘉義。北線方案為公認的最佳方案,因其地質穩定,路線最短,約120多公里,而且歷史上該線路經過的地區從未發生七級以上的大地震。
愛國精神力推海上長城
潘亞中1992年遠赴美國,先后創辦了“世界華人經濟共同體”和兩所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為推動祖國的統一和國家的發展,潘先生和有關教授、專家聯合成立臺灣海峽和平發展研究院。多年來,他竭盡心力積極義務推廣“關于在臺海筑堤鋪路架橋的構想”,以便將海峽兩岸緊密連接起來,進而實現兩岸經濟的互惠互利,并將其概念化地稱作“中華千秋大業”。為此宏偉的構想,十多年來,潘亞中多次邀請海內外著名專家——美國麻省州立大學的土建科學家美籍華人方曉陽教授、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地質專家彭阜南教授、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專家郭履燦教授以及中國交通部的水運專家蘇國萃等對臺灣海峽的海洋、地質、水流、氣象、地震等多方面進行論證。并于2005年2月28日在北京發起召開了“填海造路 強我中華論證方案研討會”。
潘亞中目前身兼美中青年友好聯合總會主席、美國紐約世界藝術院院長等數職,他在美國紐約曾創辦《華人經濟報》,并舉辦過國際大展賽。他利用各種機會在海內外激發著一批又一批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成為一位民間“愛國大使”。
2006年初,由全國政協教科文委員會、全國工商聯、中國對外友協等9家單位聯合組織的中國年度系列英才推選活動組委會授予潘亞中“2005年中國十大新銳英才”;2007年,他當選北京市僑聯代表。2008年初,他當選北京市僑聯所屬的北京華商會常務理事。

中華千秋大業宏偉產業
2006年1月,潘亞中成立了北京千秋大業銷售有限公司,意在將臺海通道工程的理念變成商業產業化,通過開發臺海通道工程題材的系列產品把“中華千秋大業”的概念加以推廣,擴大臺海通道工程在海內外的影響力。目前,潘亞中已經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中華千秋大業”酒、飲料等產品的商標,北京好友山水建議將其提出的“水上長城”概念改為“海上長城”,并且邀請溫宗仁、李中權、張生禮、賴昌平、張雷等多位書畫家創作書畫作品進行宣傳、展覽。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品嘗這極具文化理念又寄托著每個炎黃子孫共同心愿的概念酒。特別是2006年和2007年國慶節,北京市僑聯在北京飯店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上特別指定選用“中華千秋大業酒”、“中華千秋大業飲料”來招待海內外嘉賓。2007年10月,潘亞中將12瓶陶瓷瓶珍藏版的中華千秋大業酒贈送給美國紐約的《世界日報》社珍藏,并在該報社舉辦了以中華千秋大業為主題的概念產品、圖片展覽,以及著名書畫家張雷創作的中華千秋大業題材書畫作品展,美國華文媒體對此進行了大力宣傳,使得中華千秋大業主題的概念產品在美國華人世界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前不久,民革中央召開的第11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與會代表品嘗了“中華千秋大業”酒和飲料后,對以線裝書形狀包裝的陶瓷酒瓶和酒均產生了濃厚興趣,紛紛購買收藏。
這3年來,潘亞中頻繁飛越于北京和紐約之間,為中華千秋大業系列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精心做著各種準備。在美國紐約開設數年的帝國中醫學院門前,高高懸掛著臺海通道概念的中華千秋大業產品廣告燈箱,每當夜幕降臨,燈箱照亮了半條街,海外華僑華人看到此廣告,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紛紛留影,并走進學校和潘亞中暢談祖國的美好前景,暢談中華酒文化的意義和影響。
拳拳愛國心 深深游子情
潘亞中這位曾就讀于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管理科學系的美國華僑,十多年來始終關注著臺海通道的規劃和建設,并提出了“中華千秋大業”的商業概念,而且幾乎用了他全部的精力和財力,身體力行“中華千秋大業”產品的開發和推廣。他與筆者交談時說:“臺海通道如果建成,將把海峽兩岸緊密連接在一起,最大意義還在于建構了兩條世界經濟交通大動脈:第一條是西線,穿越歐亞大陸橋,直接將整個東南亞的貨物通過中國大陸、臺灣進入歐洲、非洲大陸;第二條是東線,經過中國東北,穿越俄羅斯經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這樣,在整個中國大地上形成了兩條經濟交通大動脈,雙向運行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運費。”他表示,據多位經濟學家測算,世界經濟交通大動脈的形成,將會提供沿線1000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同時,可以使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每年提升1萬億人民幣以上。

潘亞中經常談起自己的對海壇島前景的描繪:臺海通道起點平潭縣所在的海壇島是全國第五大島,也是福建第一大島,一旦臺海通道建成,這里將發展成為一個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未來,這里可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形成“旅游經濟帶”。挖山填海之后所形成的平地直接規劃成生活小區和養老中心,臺灣老人可到福建來安度晚年,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臺灣新竹。那時,海峽兩岸人民將親身感受到臺海通道帶來的經濟效益。到時候,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諧海峽的情景啊!目前,平潭海峽大橋項目已于2005年10月20日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正式立項,并于2007年11月30日打下第一根樁開工建設,福建《海峽導報》等媒體在報道中指出,平潭海峽大橋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它是海峽通道建設北線方案中的重要一環。平潭海峽大橋的開建使北線方案從理論走向實踐。日前,鐵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于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鐵路發展的會議紀要》,其中包括支持構筑對臺高速鐵路,推動“三通”擴大交流合作,這就說明北京至臺灣將有望建高速鐵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潘亞中先生的拳拳愛國心,深深游子情,真誠地感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潘亞中先生告訴筆者:目前的形勢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創業空間。為了祖國的強盛,他愿意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