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王朝的離去,將這個與中國只有一山之隔的老鄰居,再次推到了世人目光的焦點之中。在我們向沙阿王朝揮手作別的同時,我們不禁要與黯然傷神的王室成員一起回顧239年來他們所走過的歷程,同時也忍不住要問走向共和是否真的能夠給這個“雪山之國”帶來和平與繁榮。
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由臨時政府提出的議案,宣布尼泊爾為聯邦民主共和國。至此,尼泊爾走完它不到20年的君主立憲體制,延續了239年的沙阿王朝亦告壽終正寢。在參加投票的564名制憲會議代表中,有560人投了贊成票,只有4票反對。壓倒性的多數,反映了尼泊爾廢除帝制、建立共和的歷史潮流不可抗拒。按照制憲會議的決定,國王賈南德拉和王室家族成員享有的所有特權和頭銜被全部剝奪,王室一眾從此成為平民。沙阿王朝的離去,將這個與中國只有一山之隔的老鄰居,再次推到了世人目光的焦點之中。在我們向沙阿王朝揮手作別的同時,我們不禁要與黯然銷魂的王室成員一起回顧239年來他們所走過的歷程,同時也忍不住要問走向共和是否真的能夠給這個“雪山之國”帶來和平與繁榮。
雪山之國
尼泊爾屬于內陸山國,面積147181平方公里。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臨中國,西、南、東三面與印度接壤。境內山巒重疊,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尼邊界上。地勢北高南低,相對高度差之大為世界所罕見。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東、西、北三面群山環繞,因此尼泊爾自古有“山國”之稱。
據2006年7月統計,人口為2642萬。尼泊爾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有拉伊、林布、蘇努瓦爾、達芒、馬嘉爾、古隆、謝爾巴、尼瓦爾、塔魯等30多個民族。86.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尼泊爾語為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天然谷地中,四周青山環繞,常年鮮花盛開,被稱為山國的“春城”。加德滿都還有“寺廟之都”的美譽。尼泊爾歷代王朝在此興建了大批廟宇、佛塔、神龕和殿堂,日久年長,形成了“寺廟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的奇特景觀。最負盛名的大梵天廟、大佛塔等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外國旅游者。

王室興衰
1769年,興起于尼泊爾西部的廓爾喀王國在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的率領下統一了尼泊爾,建立了沙阿王朝。至今已經239年。很長時期內,尼泊爾國王在其國內享有至高無上、無可替代的地位,得到尼泊爾民眾的廣泛支持,在國王的統治和庇護之下,尼泊爾人安享了一個多世紀的穩定繁榮的幸福時光。
進入19世紀后,英國勢力的滲入打破了尼泊爾的平靜,幾番掙扎之后雖然尼泊爾王朝仍得以保留,但國家大權卻被拉納家族所掌握。直到100多年后的1951年,拉納家族被趕出宮廷,交出統治權,尼泊爾王室才部分恢復了原有的權力,不過,王室的權力受到限制,因為尼泊爾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制,王室不得不與議會、政黨分權。
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時任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又實現了王權的復辟。他下令解散內閣和議會,取締一切政黨,由自己親自執政。在隨后頒布的新憲法中規定,尼泊爾為印度教君主國,以憲法規定國王是“權力源泉”,“尼泊爾的主權屬于陛下”,“一切權力,包括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皆來自陛下”。尼泊爾王權的統治又達到了一個頂點。馬亨德拉成為沙阿王朝的中興之主。
80年代尼泊爾政局再起波瀾。在尼泊爾民眾和數十個民間政黨的聯合反抗之下,馬亨德拉之后的比蘭德拉國王在20世紀90年代放棄了大部分王權,換取了民眾對他以及尼泊爾王室的尊重,王室與政黨獲得了暫時的平衡。但是沙阿王室沒能像日本和英國一樣找到與民間政黨共處的最佳方式。暫時的平靜之下,暗流涌動。王室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王室血案
尼泊爾王室的內部斗爭,加速了它走向滅亡的進程。在尼泊爾王室歷史上,2001年無疑是具有歷史轉折性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尼泊爾王室發生震驚世界的滅門血案。2001年6月1日晚,尼泊爾王儲迪彭德拉在王宮內開槍將包括國王比蘭德拉和王后艾什瓦爾雅在內的所有王室成員打死,然后開槍自殺。槍聲過后,尼泊爾王宮內留下了至少9具尸體。死者除了國王夫婦之外,還包括國王的次子尼拉詹王子、公主什魯蒂和國王的兩個妹妹及一個妹夫。
尼泊爾王宮顧問委員會2日宣布,王儲迪彭德拉繼任尼泊爾國王。但由于迪彭德拉因受重傷正在醫院搶救,比蘭德拉的弟弟二王賈南德拉被任命為攝政王。兩天后的6月4日凌晨,迪彭德拉去世,終年29歲。攝政王賈南德拉繼任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登基后,解散了議會,親自掌權,試圖恢復昔日的絕對王權,但他已經無法阻止王權的徹底衰落。他的舉動反而加速了沙阿王朝的覆滅,也使自己成為這個王朝的末代君主。如今,7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王室血案依然謎團重重:王儲真的是兇手嗎?王儲是怎么死的?新國王及其子為何偏偏幸免于難?或許,所有這些謎團都將隨著尼泊爾王室一同走進歷史。
宿命預言
許多人相信,尼泊爾王室覆沒的命運其實源自230多年前一則可怕的預言,該預言詛咒尼泊爾的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而在2001年,令人震驚的尼泊爾王室血案似乎就印證了這一預言。
據傳說故事講,200多年前,當沙阿王朝的創立者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國王即將挺進加德滿都河谷時,曾偶遇喬裝成哲人的印度神GorakhNath。沙阿國王送給哲人一塊凝乳,沒想到哲人吞下后就反胃,全吐了出來,還給了國王。沙阿國王感到惡心至極,就把凝乳往地上扔,沒料到掉到了自己的腳上。哲人批評國王傲慢,并告訴國王:如果國王當時吞下了那塊凝乳,那么他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每一個愿望;而現在事已至此,凝乳粘在了國王的10個腳趾頭上,預示著沙阿國王之后只能延續10代繼承人,屆時沙阿王朝必將覆滅。而2001年6月1日晚遇害的比蘭德拉國王恰恰是沙阿王朝的第11位國王、沙阿國王之后第10代繼承人。
古老王朝的喪鐘
1990年,尼七大政黨在全國發起“人民運動”。面對巨大壓力,比蘭德拉國王主動放棄國王實權。當年,尼國第三部憲法頒布,規定國家實行多黨議會制和君主立憲制。但這部憲法仍賦予國王掌控軍隊、解散議會等重權。在這個信奉印度教的國度里,國王是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濕奴”的化身,在政治、宗教和社會事務中扮演至高無上的角色。
由于政治立場上的分歧,1996年2月,尼共(毛主義) 宣布離開議會,以徹底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為己任,進行武裝斗爭,尼泊爾陷入內戰。 此后,尼政府三度與尼共(毛主義)展開談判,均告失敗。
賈南德拉在爭議聲中繼承王位之后,專斷作風日益顯現。他曾發誓徹底剿滅尼共(毛主義)卻以失敗告終。上臺三年內,賈南德拉兩度解除民選首相職務,解散議會,自任首相;2005年2月甚至解散政府,自任領導人。此舉激起民憤,被輿論視為“國王政變”。同年5月,以大會黨為首的七個主要政黨達成聯盟,要求國王“還政于民”,但遭到拒絕。為壓制反對派,賈南德拉在加德滿都等地實施長期戒嚴,七黨聯盟組織的示威游行多次被驅散,主要領導人也數度遭拘捕。國王政府甚至統統切斷了全國的手機信號。
也許是意識到并肩作戰的必要性,七黨聯盟主動與尼共(毛主義)聯系。2005年11月,雙方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秘密簽署《十二點共識》,指出獨裁君主制是尼政治危機的根源,制憲會議選舉是解決危機唯一方式。毛派宣布放棄暴力革命,愿意在聯合國或國際監督下接受多黨民主制。2006年4月,尼泊爾全國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10萬余人突破防暴軍警封鎖,逼近位于加德滿都中心的王宮,賈南德拉被迫宣布恢復政黨政府和議會。
在加德滿都開中餐館的上海人張力對那場“武力逼宮”記憶猶新:“整個國家似乎都癱瘓了,所有人都把矛頭對準國王,大街小巷到處是游行的人。警察放槍都沒有用。用咱們中國話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次全國性示威,為王室葬禮敲響最后的喪鐘。
“皇家”淡出
近年來,尼泊爾人“革命”的心態特別明顯,人們都在談論如何處置國王,很自然,毫無提防。尼泊爾新的國歌也刪掉了“效忠國王”的表述。從2006年開始,“皇家”字樣逐漸從各種官方名稱上消失。如果你搭乘航班,提供服務的將是尼泊爾航空公司,而非“尼泊爾皇家航空公司”。賈南德拉畫像曾是每個政府辦公室必備裝飾品,而今只能在雜貨店角落發現它們,畫像上可能布滿蜘蛛網。
2006年5月,尼議會通過新內閣提交的決議草案:解除國王擁有的一切特權,規定尼泊爾為“世俗國家”,議會成為全國最高權力決策機構;原“尼泊爾國王陛下政府”將更名為“尼泊爾政府”;原“皇家尼泊爾軍”將更名為“尼泊爾國民軍”,6月,尼議會又通過新規定:國王完全脫離議會事務,國家機器的一切職能工作由議會指揮,國家一切重大決定將由議會做出或授權做出,修憲也將由議會討論進行;7月,內閣會議決定大幅削減王室津貼;9月,議會通過的新軍隊法規定: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不再由國王擔任,軍隊指揮權將由政府和議會掌控;11月,七黨聯盟和尼共(毛主義)簽署《全面和平協議》,決定以制憲會議選舉來完成尼和平進程。
在尼共(毛主義)等政治派別的步步緊逼下,賈南德拉從2006年起開始“賦閑”,這為轉年出臺臨時憲法和組建臨時政府創造了條件。而把國王完全驅逐出政治生活,是各派已達成的共識。“喜馬拉雅南麓的朝陽已經升起。”
制憲選舉
去年12月28日,通過的臨時憲法修正案決定,尼泊爾將在制憲會議選舉后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時決定實行“聯邦民主共和制”。“無論哪個政黨當選,廢除君主制都無懸念。”中國前駐尼泊爾大使曾序勇說。
在尼泊爾2007年發行的面額500盧比鈔票上,國王頭像改成了珠穆朗瑪峰。由于印制新鈔票需要大量紙張,銀行家們想出了一個“妙招”,在舊版鈔票上加印“深粉紅色的杜鵑花”(杜鵑是尼泊爾國花),用來遮蓋住國王肖像。只有拿著舊版鈔票對著陽光仔細看,才能辨別出賈南德拉的身影。“國王有的是錢,他不在乎我們這些窮人,我們也不需要他。”挑夫努帕恩說。
2008年4月10日,制憲會議選舉開始。加德滿都街頭,大批支持者高喊口號游行,汽車車頭、三輪車車把上都掛著各黨派的宣傳標志;徹底推翻王權,似乎水到渠成,大家關心的是,“到底哪個政黨能贏?”
三大政黨競爭最為激烈,它們分別是目前執政的大會黨、前反政府武裝尼共(毛主義)和另一大共產黨尼共(聯合馬列)。按照臨時憲法,選舉將產生601人的制憲會議,其中335席由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240席通過直接選舉產生,26席由首相任命。制憲會議的任務就是在未來兩年中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一部尼泊爾新憲法。
據尼選舉委員會4月21日發布的最新消息,在已經確定的239個直選席位中,尼共(毛主義)贏得120席,大會黨獲得37席,尼共(聯合馬列)獲得32席。在已點票的比例代表制選舉投票中,尼共(毛主義)也獲得30.3%的選票,遙遙領先,勝出已成定局。
4月18日,尼共(毛主義)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宣布,賈南德拉必須在四周內搬出納拉揚希蒂王宮,如能自覺搬家,新政府將保證其作為“普通公民”享有的權利和待遇,否則,只能以武力把他轟下臺。
國王財富成了人們的議論焦點。沙阿王朝經過幾百年經營,積攢大量財富,是世界最富王室之一。目前,僅賈南德拉個人名下的資產就包括尼泊爾第三大企業索阿爾提集團的大部分股份、多家煙草公司、茶葉公司,以及至少4家豪華酒店、一座高爾夫球場等等。此外,他還在尼日利亞多個石油企業中擁有股份。不過,一名王室親信否認政府將把賈南德拉家族的財產充公,“世界都在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王室家族財產不會被剝奪”。

重建國家
雖被西方解讀為“和平過渡”,制憲會議選舉也出現血痕:4月7日中午,加德滿都市等地發生爆炸事件,至少10人受傷;4月8日晚,尼共(聯合馬列)制憲會議選舉候選人夏爾馬遭不明身份者槍擊,不治身亡。可見,與鄰國不丹自上而下、從容有度的政治變革相比,新尼泊爾的誕生之路,荊棘遍布。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巨大變革,尼泊爾整體局勢短期內很難完全穩定,政治勢力如何分化組合仍是未知數。
首先,賈南德拉和王室何去何從,未見分曉。賈南德拉表示,“我不會接受要我流亡國外的任何計劃,不會離開尼泊爾。”尼泊爾仍有一部分民眾支持國王,尼軍部分將領也持親國王立場。此外,君主制還得到了印度一些政治勢力的支持。有人擔心,徹底趕國王下臺,誰也不知道這些勢力是否會做出過激反應,甚至引發新一輪動亂。尼共(毛主義)大勝,對印度猶如當頭棒喝,印度也有類似黨派,“該國領導人有必要更努力將他們納入主流。”
其次,新憲法就尼社會制度究竟做何規定,尚不清楚。在鄉村城鎮人氣頗高的尼共( 毛主義) 多次聲明,尼泊爾應實行總統制,選民直接選出總統,議會只負責制定法律。尼共( 聯合馬列) 和大會黨則堅持內閣制,主張間接選舉,設立禮儀性總統,走“印度式”民主道路。
葉聯邦民主共和國的共同理想并不能掩蓋雙方的重大分歧。大會黨主席吉·普·柯依拉臘曾聲稱,七黨聯盟聯合執政應當繼續十年,以解決尼面臨的問題。但實際上,尼共(毛主義)和尼共(聯合馬列)對大會黨獨占首相、國防部、財政部、內政部的做法十分不滿,都想在大選后趕大會黨下臺。
尼共(毛主義)強調,該黨要利用“和平斗爭”,通過選舉逐步實現一黨執政。領導人普拉昌達曾表示,如果人民要求,他將愿意在賈南德拉國王下臺后出任“首任總統”。而這一表態引起大會黨、尼共(聯合馬列) 和印度、美國等國的強烈反對和猜疑。分析人士指出,尼共(毛主義)多年來一直在深山老林之中進行反政府斗爭,直到2006年和執政黨簽署和平協議后才成為參政黨,至今仍被美國政府視之為恐怖組織。它是否能贏得國際認同,還很難說。回想上世紀90年代,尼議會中沒有占多數席位的政黨,各政黨相互傾軋,政府幾乎每年一換,政局一直動蕩不安。有人預言,這一情況在選后仍可能重演。
很多普通民眾都樂于告別不受歡迎的國王以及花花公子做派的王儲。26歲的加德滿都商人卡爾基說:“在君主統治之下,沒有任何發展。現在由人民統治了,將會大有發展。”尼泊爾媒體也表示歡迎。《加德滿都郵報》評論稱:“成為共和國,是古往今來尼泊爾人民獲得的最大成就。” 對于國王的未來,尼泊爾內外都充滿了猜測和想象,有人認為他將流亡國外,也有人認為他將成為富商,還有人說他會在選擇印度東部的賈格納神廟或其他愿意接納他的神廟避難。不論怎樣,沙阿王朝再次進入尼泊爾政局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剩下的只有一段200多年的王族歷史,還有滿目瘡痍的民眾生活及危機四伏的政局。
尼泊爾王室的離去和共和制的勝利,再次證明了歷史前進的潮流難以逆轉,但是新生的共和國面臨著內政外交的諸多難題需要破解,能否迅速融入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盡快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與民眾的幸福安康,仍然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