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權力轉移》中稱:隨著西方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社會的主宰力量將由金錢轉向到知識。但托夫勒絕對沒有想到的是考古學在他發表此樣的論斷之前,已經是一種非常發達的知識經濟了;的確,有時候墓穴里的一個物件所蘊涵的價值就會遠遠地超過科學家們為了經濟的發展而殫精竭慮所做出的發明與創造。作為知識經濟核心的科學技術,根植于西方,也崛起于西方同時也明目張膽地成為了西方對財富挖掘與擴張的另一個重要工具,亦如《奪寶奇兵》里的瓊斯博士。
“你是生活在人類的遺址里,還是退休了?”十九年后,哈里森·福特再次用寶刀的霍霍聲,證明了自己身仍未老:瓊斯博士在多年來的考古研究中又有了新的發現,再一次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投身到挖掘財富的冒險游戲中去了。十九年中,瓊斯博士曾無數次的在噩夢中驚醒,在死里逃生的記憶中溫習自己曾面對過的那些危險和誘惑,也不斷的告誡自己:我不是盜墓賊,我是考古學博士!但是,如今的他肯定在為《圣戰奇兵》(1989)中的圣水追悔莫及。思謀著如果自己當時順便喝下了一點點,現已65歲的自己就不會為了再次奪寶而每天運動三個小時,只吃蔬菜和魚了。
法柜的歸宿
多年前,在第三部《奪寶奇兵》拍攝的最后一天,喬治·盧卡斯曾動情地對哈里森·福特說:“很舍不得看你脫下戲服,因為看到你的樣子,有一種時光未曾流逝的錯覺。”正是在盧卡斯的兩個系列電影的推動下,福特完成了蛻變的過程。“我一生中的1/10的時光都為了成為印第安納·瓊斯。我不知道怎么準確地衡量這個角色的價值,膚淺一點說,瓊斯博士面世10年后,我的片酬從65萬美元提升至1250萬美元。”福特說,在拍攝首部《奪寶奇兵》的一個動作場面時,他不小心滑倒在轉動的飛機輪子下面,令腿部的十字韌帶撕裂。此外,為了奪回法柜被卡車拖行的戲份也令他印象深刻,“當時我身上只墊了一床毯子,那種痛苦的表情是真的感受。”是《法柜奇兵》里的瓊斯讓哈里森·福特有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也正是這個身份讓他陷入了盜墓奪寶的汪洋之中了。
為了尋找“失落的約柜”。 哈里·森福特沿襲了太空冒險的精神,摒棄了西裝包裹下的斯文,在授受學生們考古知識的同時,摘掉眼鏡拿起長鞭戴上牛仔帽兼職地擔負起了捍衛世界和平的責任,這個責任說起來雖然有點重大,但他所掌握的知識成了承擔此責任的必要條件。

“失落的約柜”—圣經中引導希伯來人與上帝交流的圣物,希特勒欲借其來護佑納粹的戰爭。為了使希特勒的計劃破滅,印第安納·瓊斯博士奔赴尼泊爾,一邊奮力挖掘蛛絲馬跡,一邊還要與無孔不入的納粹分子周旋。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異于常人的膽量及大無畏的勇氣,瓊斯終于在羅馬找到了指示約柜位置的太陽手杖,繼而發現了約柜。就在大功告成之際,納粹軍卻侵吞了勝利果實,還將瓊斯等人留在了蛇穴里!無往不勝的瓊斯總是會絕處逢生,并狠狠地還以顏色!
見到法柜的真實面目的人,永遠的都無法說出了答案,法西斯分子帶著那個秘密永遠葬身在了空曠的山谷中。印第安納·瓊斯帶著知識分子的憤怒走出了政府大樓,而精明的聯邦官員也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將法柜立即封存,推進了美國幽暗無際的秘密倉庫里。
對東方財富的挖掘與掠奪,一直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解決危機、動蕩與戰爭的手段,在經歷了海盜經濟、殖民經濟、自由貿易經濟之后,知識經濟成了一個新的掠奪手段;貌似英勇無畏學識淵博的瓊斯以知識分子的身份挖墓盜穴,扯著考古學的大旗美其名曰的在他國的領土上進行文物的處理與保護,是否符合正義與公理呢?德國納粹的爭奪是否是一個他們師出有名的借口呢?影片在最后用他國的歷史遺產被統統放進了美國的“保險箱”給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
魔域的秘密
西方資本主義當然不會因為既得利益而就此罷手,哈里森·福特也不會因一次的奪寶成功而卸甲歸田。還是有人會紳士般的站在他的教室門口禮貌的敲門。告訴他還得用自己的學識去進行下一個任務。當然這任務還是關乎寶藏與未知的秘密。
《魔域奇兵》里的哈里森·福特一出場便有點跌考古學博士的份,瓊斯博士竟然用古玩“努爾哈赤”與中國軍閥換起了寶石;雖然險遭暗算,但總算有驚無險,逃命之余的瓊斯順便還救了個美;原以為坐上了飛機會相安無事,但飛行員卻在飛機高速行駛中跳傘離開,飛機墜落到了當時還屬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某地,瓊斯等人靠著一個救生筏得以活命,被當地的土著誤為濕婆派遣下來的拯救之神。
為了不負當地居民所望,瓊斯等人了深入魔宮,去奪回安卡拉圣石并解救在魔宮里奴役的兒童,經過一番斗智斗勇和英屬部隊的支援,瓊斯博士再一次的不辱使命。
哈里森·福特在影片中的博士形象在影片開始時的交易中顯得有點財迷心竅,完全地背離了考古學博士的視文物為生命的嚴肅形象。惹人深思的是交易部分,為什么瓊斯博士會用屬于中國的文物去跟中國人去兌換寶石呢?這樣的買賣看起來實屬不怎么公平。其中的緣由恐怕略微了解歷史的人都會有所了解。之后瓊斯博士的再怎么以大無畏的精神去拯救什么都顯得有點欲蓋彌彰。
美國人一直在以一個拯救世人的神者自居,即使在有膜拜對象的國度,他們也會以這個國家膜拜的神的使者來降世度人,他們視東方國家為魔域之地,滿是邪惡與腐化,只有以他們的方式手段才會將這一切消融,但是如此的拯救是需要這些國度以財富與國家利益為代價。《魔域奇兵》的故事發生在1935年的印度,也恰恰是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之后兩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

《魔域奇兵》里的寶石何嘗不是對“知識經濟”的隱喻,被人膜拜了的“知識經濟”也許會給人帶來精神上愉悅和物質上的享受。但在他國“知識經濟”的庇佑下豐衣足食樂不思蜀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當這一切蕩然無存的時候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科學考古學對非科學世界的入侵和占有,總會披著匡扶正義播種幸福的外衣。他們會尋找一個非科學世界的人作為他們的代言人和執行者,并指導他們來完成自己的目的,恰似奪寶奇兵里的當地向導,這些把“知識經濟”當成福音傳播的人,是否看清楚了羊皮下面的真實物種呢?
圣杯的奇跡
年輕時的瓊斯雖然沒有成年時瓊斯的淵博的知識,但卻遵循著自己當教授時對學生說的“走出圖書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考古學家” 的箴言。在幼時還是一個騎兵的時候就對別人墓穴中的文物有著強烈占有欲壑窺探欲,當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保護”。《圣戰奇兵》對瓊斯博士的年輕時老底做了一個的揭露,原來瓊斯對考古學的熱衷得益于父親的耳濡目染。
外敵似乎一直是瓊斯離開課堂挖墓奪寶的一個理由。瓊斯也一直是外敵實現偉大構想的一個絆腳石,這其中不乏有著諸多的相互利用;哈里森·福特飾演的成年的瓊斯博士承襲了前兩集的風格,仍然是一個集勇氣與智慧于一身的詼諧英雄,作為一個博士他在課堂里講義更加的深刻而耐人尋味,而作為一個奪寶者他裝扮的也更加富有正義感和責任心。
為了去營救秘密失蹤的父親,瓊斯依據父親筆記的記載,去尋找傳說耶穌于最后晚餐所用的圣杯。據說耶穌最后晚餐時使用過的圣杯有永生的作用。在意大利一所古教堂里,他們找到了線索。同時也發現了德國納粹對圣杯的覬覦,納粹特別派出了美艷女間諜艾莎薛尼德博士,利用美色與苦肉計迫使瓊斯交出筆記,瓊斯父子發現艾莎的企圖后,費盡心思將筆記奪回,前往圣殿奪取圣杯,不料納粹尾隨在后,并槍傷瓊斯的父親,為了救治父親,瓊斯依照筆記的指引見到圣杯及其守護者,瓊斯用自己的學識找出了真正的圣杯,并救活了父親,艾莎卻不顧瓊斯的勸阻執意要將圣杯帶出圣殿??

對上帝遺留圣物的追尋,一直是基督教徒賴以證明上帝無所不能和自己虔誠的行徑。“圣杯”真的存在嗎?盛過的水真的能令人永生嗎?這其中的疑問雖然總在被人揣測,但擁有了這個神圣的器皿,就有了統治整個世界的精神工具。所以對其的爭奪才顯得那么不擇手段,那么的激烈殘酷。
美國是一個靠知識經濟發展起來的國家,也一直在利用這個最有威力的工具來實現世界大同化(美國化),如賴斯所說 “美國利益的追求就是對世界利益的最大貢獻。”美國的價值就是普世價值,追求美國利益與造福世界是息息相關的。于是在這個一心要用知識經濟來實現世界大同的國家,對圣物的占有欲才顯得那么的昭彰。
骷髏的真相
65歲的哈里森·福特的確有點老了,腿腳明顯的不靈光了。不過運氣還是那么好,仍能在槍彈中全身而退,核武器也不能傷及半點毛發。近年都沒怎么拍戲的福特表示,在第4部中面對的最大困難是體能與動作戲的雙重考慮。他說自己在來到劇組之前,每天花3個小時在健身房。談及重塑印第安納·瓊斯的感覺時,他說:“對我來說,拍攝《奪寶奇兵4》就好像重新騎一輛我多年未碰過的自行車,但不需要太長時間適應,我就能找到平衡感了。在65歲這個年齡親自演出大部分特技動作,福特自己并不覺得辛苦:“我喜歡汗水浸濕襯衫的感覺,通過身體的運動來表現恐懼、反抗和勝利,這就是演員這個職業令人興奮的地方??”
影片開始頗具意味,一個土撥鼠剛在地下打洞而出,便被迎面而來的一輛載滿青年男女的汽車驚的逃竄了,而福特躲在冰箱里被核爆炸拋擲到遠處時,打開冰箱門的時候看見的卻是土撥鼠鉆進洞里的情境。
故事發生在美蘇冷戰時期,在美洲中部發現了一個完美的難以置信的水晶頭骨,據傳說這個水晶頭骨在15~16世紀時被人從埃克托(亞馬孫流域中傳說的失落之城,西班牙探險者說的黃金國,這個城市是神選的布伽祖人在七千年前以實心金磚制造的城市)偷走,無論誰將其歸還,作為報答將會掌控某種力量。“水晶頭骨”最終落入誰人之手,很有可能影響到的是冷戰的整體局面,同時也包括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隨著年代的變遷瓊斯的敵人由納粹變成了蘇聯特工,也多了一個年輕的幫手,多年之前與女友的無心之作—兒子小瓊斯。在尋找“水晶頭骨”的途中,再次遇到個冷酷、兇狠的蘇聯美女間諜,她帶著一支精銳部隊也緊隨其后尋找“水晶頭骨”。
其實所謂的水晶頭骨不過是外星人頭顱,只有湊集13個頭骨,飛船才能重新啟動,才能回到他們的故土。本以為能得到某種力量的蘇聯女特工最后變成了塵埃,原來這一切只不過是外星人的一個蠱惑人心的謊言。
“我知道你能找到骷髏頭的,你是個盜墓賊吧?” “不 ,我是考古學終身教授。”盜墓賊與考古學教授的區別是什么呢?是據為己有換取財富,還是留存以證探討研究呢?也許用知識去獲取墓穴里的東西就應該有個好聽點的稱謂吧。如果沒有蘇聯人的介入,瓊斯博士還會在乎水晶頭骨的真相嗎?如果拋開蘇聯人的爭搶,那么瓊斯博士對文物的挖掘應該是一種什么行為呢?在神殿坍塌成一片滄海的時候,瓊斯博士是否會因“你的考古方法太激進,總是用推土機找瓷器。”這樣的評述而自慚形穢呢?
西方世界受益于知識經濟,而對知識經濟的掌握和運用,使西方國家獲得的更大的支配資源的能力和掌握更多的經濟實力,成為了西方國家控制第三世界國家,對其實行新殖民主義的經濟剝削,提供了物質手段。知識經濟在直接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秩序。
知識經濟的主要成果掌握在西方國家和西方資本集團手中。當今世界上5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擁有全世界的新技術為90%和技術貿易額的75%。如果以國家為單位看,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知識經濟的第一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憑借著知識經濟的優勢,利用高附加值的技術、知識產品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勞動密集型產品進行不等價交換,使大量經濟剩余向西方轉移。這些不正是奪寶奇兵系列里瓊斯博士用自己的考古學知識去挖掘墓穴里的文物所映射出來的嗎?
結束
首先聲明的是筆者不是一個憤青,也已然過了憤青的年紀,也希望如此的筆墨沒有牽強附會之嫌;只是本著現象看本質的思想把西方的知識經濟這個“惡勢力”對東方的壓榨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揭露。雖然借用了瓊斯博士這樣一個角色和哈里森·福特這一知名的老明星,雖然瓊斯博士的年代并沒有知識經濟一說,哈里森福特也是因為對知識不感興趣而投身到演藝事業中去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借此來對西方知識經濟的實質進行剖析。盡管,如此的過度解釋某部電影或某個人有點有失公允,但也是某部電影或某個人所無法承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