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賴河下游的中東鎮(隸屬甘肅省),是金塔綠洲中的一處小平原。只要風調雨順,這里的農作物收成總是最好的。2003年夏天,這里的花卉制種、瓜果制種已經在全區有名了。天南地北的成百上千的“傳粉妹”,匯聚到這里,像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在五彩繽紛的花叢中飛舞。
在一片制種田里,我見到了一種很奇特的番茄,它的形狀像香蕉,而且也是黃澄澄的顏色。我就問在制種田里忙活的傳粉妹:這番茄名叫什么?她告訴我:香蕉番茄。我以為她跟我開玩笑,也就一笑了之。這么多的瓜果,總不能像什么,就取什么名吧?她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很認真地說:“真的,就叫香蕉番茄,出口呢。”村支部書記說:“這丫頭說的沒有錯,是這么個叫法,種子都運到外國去,能掙大錢呢。這里光照、土壤、水肥條件好,很適宜制種,最早的時候,這里就叫王子莊,是一個王子放馬養牛的地方呢。”
王子莊,是一個王子放馬養牛的地方?
“是啊。”制種田里的一個老漢也從花叢中鉆出來,有板有眼地說:“那個王子,很有些眼光啊。老輩子人傳下來的話:這里自古就是一塊富庶的地方。要不,一個王子,哪能到鄉下放牧?”一個身價高貴、享盡人間福祿的王子,怎么會在偏遠的鄉間放牧呢?我想,這也許是傳說,也許是一種民間的調侃。
然而,不久之后,在一次翻越歷史資料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句話:王子莊,系北涼王沮渠蒙遜長子沮渠牧健放牧之地。
于是我走進了公元420年的金塔縣。那時候,正是我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崛起于祁連山脈的匈奴,以其鐵騎征服了整個河西地區。 這個民族中,出了一個“廣涉群史,頗曉天文,雄杰有英略”的豪杰沮渠蒙遜。那是一個馬背上產生英雄的年代,沮渠蒙遜聚集盧水胡人數萬名,掠地攻城,很快占據了河西走廊的廣闊地區,自立為張掖公,后改稱為涼王,設都張掖,建立了北涼政權。
那么王子莊又是因為什么得名的呢?據說沮渠蒙遜登位后,同過去的皇帝們一般,也照例巡游一遍自己的疆土。當他西巡至夾山子時, 見當地土地遼闊,草木蔥蘢,實為天然草場,放牧佳地,不禁龍顏大悅。尤其是越往西北行,柴草越茂盛,沿著討賴河,生長著大片樹林,樹陰遮天蔽日。此地此景,讓這位久于祁連山放牧的馬上君王堅定了建立王家牧場的決心。他斷然決定,讓長子沮渠牧健留駐此地,負責監管放牧牲畜。
據說,牧健留此之后,觀察地勢、地形,了解水源情形,做了如同今天地質勘察一般的詳查工作后,這個精力充沛、胸懷大志的王子,竟然產生了興建莊院、定居放牧的想法。這在當時,乃至此后數千年間,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創舉!游牧民族,第一次由逐水草而牧,決定定居放牧。這是破天荒的大事情啊。北涼王沮渠蒙遜竟然完全同意,這位能夠獨攬天下的豪杰,是否由此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呢?我不得而知。但是次年3月,冰消雪融的時節,牧健組織軍隊和百姓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按照心中的藍圖,一座占地百畝的嶄新莊院在數月后巍巍而起。游牧眾人定居此地,白天外出放牧,夜晚回莊安宿,“不愁牧畜夜遁,不懼寒風凜冽”。幾年間,這里牛羊成群,秩序安定,牧民富庶。一座祁連山下的皇家軍馬場,自此形成了很大的養殖規模。
王子莊自此田園連綿、阡陌縱橫、駿馬奔騰、牛羊成群。在這樣的勝景里,金塔民間有了對王子莊“米面山嶺,油缸醋井”的說法,反映了這里作物豐富、富甲一方的壯景。
沮渠蒙遜病逝,牧犍丟下手里的馬鞭,登上了王座。王子走了,但是他的德威在,他的雄心在、理想在。人們漸漸把這里稱作“王子莊”。是處于敬畏,還是出于懷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河西大地,歷來征戰不休,他方唱罷你登臺。今天我們能夠見到的威虜城,其實已經距沮渠牧犍的年代很遠了,所以不能作為王子莊的遺跡看待。王子莊已經變成了肥沃的鄉野,變成了連片的耕地,變成了傳粉妹眼中的花朵。在乾隆時代,王子莊的州同正式改為金塔縣丞后,王子莊這個名稱在歷史上已經沿用了1300多年。
今天的中東鎮屬于討賴河下游金塔縣的中心地帶,總耕地面積4萬多畝,制種、食用瓜、黑瓜籽、葡萄、手工粉皮等產品享譽縣內外。目前全鎮人口近1.2萬人,有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六個民族在這里生活。在酒航公路開通后,這里的變化更大了,鎮村公路四通八達,閉路電視進村入戶,電信網絡覆蓋全鎮,一個和諧、文明的新鄉鎮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