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45歲,新華社體育部高級記者。
我國第一位常駐國外的專職體育記者。
楊明共采訪過4屆奧運會,報道過6屆。1988年漢城奧運會,楊明作為媒體代表參加火炬?zhèn)鬟f,成為中國第一位火炬手;2006年都靈“冬奧會”,楊明再一次成為火炬手;2008年北京奧運會,楊明第三次被選為火炬手,將參加在石家莊進行的火炬?zhèn)鬟f。
在我報道體育的25年中,我報道過四屆夏季奧運會,但真正令我難忘的卻是兩次參加奧運圣火傳遞。今年,我又三生有幸地被推薦為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手。應(yīng)該說,我和奧運圣火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緣,這是我最引以自豪的事。
成為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火炬手,對我來說有點像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那是我第一次報道奧運會,當時在新華社體育部當記者已經(jīng)5年。
去漢城前一個月,我們體育部的領(lǐng)導(dǎo)問我:“會跑步嗎?”我說:“當然。我上大學(xué)前曾在北京田徑隊當過7年撐竿跳高運動員,跑步是我的長項。是不是讓我代表新華社參加運動會呀?”他說:“不是,是推薦你代表中國媒體參加奧運火炬接力。”
說實話,我當時聽后并沒感覺特別興奮,因為當時我和所有的中國人一樣,對奧運火炬了解得甚少,對它的特殊意義也并不清楚,更不知道這其實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參加奧運圣火接力。
經(jīng)過查閱資料我才知道,原來這是奧運歷史上,東道主第一次邀請外國人參加圣火接力,全世界才20多個名額,我代表中國媒體,李寧代表中國運動員參加火炬接力,全中國就我們兩人參加,這可是天大的榮譽!
我估計當時中國體育記協(xié)和我們領(lǐng)導(dǎo)都沒仔細研究這些材料,另外,我也是沾了新華社的光,要是論資排輩,怎么也輪不到我這個小蘿卜頭。
我被安排在奧運開幕式前一天在漢城郊區(qū)的一座大山里跑接力,李寧比我晚一天,他跑市內(nèi)的路段。
當年,奧運接力的場面遠沒有現(xiàn)下這樣壯觀,可口可樂公司還沒有成為奧運火炬官方贊助商。那年的奧運火炬設(shè)計得很傳統(tǒng),完全和中國古代的火炬一樣,沒有什么科技含量。火炬帽是黃銅的,膠木把,銅頭上雕刻著兩條龍,里面是空心的,燃燒的是固體酒精。
晚上8點左右,圣火來到小鎮(zhèn)。交接火炬的那一刻,我開始激動起來。那晚風(fēng)很大,火炬里的火熊熊燃燒,拖出的濃煙有五六米長,在夜幕中非常神圣、壯觀。
戴著白頭箍和白手套,我高舉圣火,不禁聯(lián)想到古希臘和人類文明,聯(lián)想到神圣的儀式。
我前面有警車開道,后面有幾十位護跑手。同事老官在前面一邊退著,一邊拍照,不斷說:“跑慢點,跑慢點。”
那段路特長,估計有2000米左右,超過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跑的距離10倍。由于是在山里,沒燈、路邊沒人,我開始放開腿,緊跟警車,速度開始加快,把后面護跑的累得直喘粗氣,跑得相當過癮。
當天,新華社發(fā)了我跑接力的圖片,并報道了消息。李寧是圣火進入漢城后跑的,這樣,我就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參加奧運火炬接力的中國人。
從那屆奧運開始,我在隨后的幾屆夏季奧運會上都親臨第一線報道奧運火炬接力。2006年2月5日,都靈冬奧會火炬接力官方合作伙伴可口可樂公司推薦我代表亞洲媒體,在距都靈市西北60公里的小鎮(zhèn)巴多尼西亞,傳遞了圣火。
真沒想到這樣珍貴的機會能再次降臨到我頭上。那天也是晚上,我站在接力點上時,上百名當?shù)鼐用竦仍谀抢铩P℃?zhèn)上很少見到黃皮膚的亞洲人,但他們一猜就猜到我是中國人,這讓我感到非常意外和高興。夜幕中,火炬非常明亮。舉起火炬時,我的手在發(fā)抖,這使我聯(lián)想到亞特蘭大奧運會點燃火炬時的拳王阿里。有記者從車里高喊:你是哪里來的?我自豪地喊:中國!我是中國人!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行,國內(nèi)有2萬名火炬手參加接力。我當然希望能在國內(nèi)再跑一次,但又覺得不能太貪心了,全國那么多人都沒機會,憑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呢?
居然好事不但成雙,而且成三,我再一次有幸被選為奧運火炬手,將于8月1日在石家莊參加圣火傳遞。
經(jīng)過多次和圣火零距離接觸,我對奧運圣火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也充分了解到圣火的含義。我認為奧運火炬最能體現(xiàn)奧運精神和激情,它是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明亮而神圣,所以,它很特別,是五環(huán)旗和體育競技場無法比擬的,是人類精神燃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