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旅游互聯網媒體聯盟將成立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發展迅猛,連續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亞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的地位。國人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大,也更加渴望掌握及時、權威、全面的旅游新聞和行業資訊。
目前我國各省市新聞網站雖都有旅游頻道,但大多受地域限制,主要以提供當地旅游資訊和景區產品為主,缺乏外地景區、路線的詳細資訊,很難實現當地游客和外地旅游資源間的信息暢通。各地旅游景點和旅游企業還缺乏面向周邊地區以及國內外旅客輻射宣傳的有力渠道,他們也渴望找到一個面對更多游客資源的整合宣傳營銷網絡平臺。
為此,中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的新聞網旅游頻道負責人聯合發起成立“旅游中國”全國網絡媒體聯盟,有效整合各省、市主流新聞網站旅游頻道的旅游資訊和當地信息,突破地域限制進行跨媒體合作,相互協作、共同開發,在全國范圍內為游客提供最具價值的旅游信息,第一時間讓網友飽覽全國各地的旅游資訊。
“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在西安舉行
由國家文物局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西安市人民政府、陜西省文物局、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承辦的“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2008年10月21~22日在西安舉行。
“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系列活動共設兩個主論壇(“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和“古都西安城市發展與大明宮遺址保護論壇暨曲江論壇”)、四個平行活動(八府莊園安置小區奠基儀式、“遺址區考察”、大明宮國家遺址保護展示示范園區暨遺址公園啟動揭碑儀式、大明宮研究院和大明宮基金會揭牌儀式)。
10月21日上午,絲綢之路聯合申遺的東方龍頭,中國大遺址保護的典范工程——西安大明宮國家大遺址保護展示示范園區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含元殿遺址上啟動。這標志著大明宮遺址的保護工作將由前期的拆遷、方案設計轉向建設階段。作為此次系列活動重點的“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共有來自鄭州、洛陽、無錫、成都、安陽等城市和地區的百余政府代表、全國各地從事文物保護研究和城市發展規劃的專家以及各界代表共聚一堂,交流經驗,共同探討我國大遺址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為遺址保護建言獻策。
陜西成功舉辦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
為了充分展示陜西旅游業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體現陜西旅游業的突出特色,進一步宣傳陜西豐富的旅游資源,擴大旅游商品的銷售市場,提高旅游產業的綜合效應,由陜西省旅游局、商務廳、文化廳、文物局主辦,陜西省會展中心承辦的“首屆陜西旅游商品博覽會”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西安綠地筆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博覽會安排600多個展位,4000平方米室外展場,設置了“精品旅游——酒店用品館”、“旅游特色產品館”、“旅游工藝——民間藝術禮品館”三個專題展館和一個室外宣傳服務展區。本次展會共有來自省內外的460家企業、3200多名專業人士參展參會。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安康市旅游旅游招商項目推介會、水韻江南七彩鳳縣——旅游推介會、漢中市旅游特色商品推介會等八場旅游項目投資促進活動。
(魏曉文張正偉)
“改革開放30年陜西考古發現成就展”開展
為了紀念改革開放30年及慶祝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50周年,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改革開放30年陜西考古成就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展。展覽以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的重要考古項目為主線,以圖片資料為主要展品,輔之部分考古發掘出土的珍貴文物,選取了陜西省考古研究院30年來發掘所獲得的部分代表性文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30年來陜西考古工作的巨大成就。
(魏曉文)
2008年度國家“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獎”在京揭曉
鄭振鐸、王冶秋等老一輩文物工作者是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為了弘揚他們為新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的光榮傳統,激勵廣大文物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國家文物局特表彰重慶市文物考古所等12個單位為“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獎”先進集體。甘肅省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程曉鐘、酒泉市文物管理局局長楊國文等41名同志獲得“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獎”先進個人稱號。
第三屆中國新疆冬博會開幕 冰雪旅游資源促銷規模最大
11月14日,第三屆中國新疆冰雪旅游節暨冬季旅游博覽會在新疆國際博覽中心開幕。自治區旅游局黨組書記池重慶在開幕式上說,冬博會的舉行,最大的意義在于新疆下定決心要扭轉旅游業淡、旺兩季發展不均衡的不利局面,要讓“淡季”字眼最終從新疆旅游的宣傳中“下課”。本屆冬博會是新疆自治區旅游界針對冬季冰雪旅游資源促銷規模最大的一次展會,歷時三天,共認購展位549個,境外參展商展位首次實現零的突破。由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文化旅游節、阿勒泰滑雪節、新疆特種旅游暨戶外運動高峰論壇、新疆冰雪旅游高峰論壇等活動組成。
(魏寶山)
走探秘神奇文化線路 青海今冬旅游主打“文化牌”
據悉,今年青海省冬季游將主打“文化牌”,以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補缺青海冬季旅游市場的不足;以文化軟實力,彰顯自然景觀硬實力,努力激活冬季旅游。
青海省文化旅游資源同自然資源一樣,具有很強的原生態性、獨特性,神秘而又神奇。青海省旅游局從“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就是競爭力”思想認識出發,計劃以特種游和大眾游、觀光游和文化游并舉開發為途徑,以“探秘神奇宗教文化之旅”為主題,以塔爾寺、青海湖兩大王牌景區為龍頭,輻射海北、黃南、湟源、互助等區縣旅游景區景點,著力推進今年冬游活動。海北將圍繞藏族、回族等多民族民風民俗串連冬游線路,黃南將以正月法會等宗教、民間活動為冬游平臺,湟源將在冬游中“點亮”排燈文化、老街文化,熱貢神韻、藏鄉歌舞、百年民俗、曬佛盛事等將薈萃今冬旅游舞臺。
大美青海在臺灣引起“熱島效應”
近日,在臺灣臺北市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上,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大美青海一展壯美風采”展覽,受到廣大臺灣同胞的青睞,在臺灣引起“熱島效應”。
在此次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中,青海展臺無論是以“大美青海”為主題的宣傳展板,還是旅游部門推介的“一圈三線”旅游產品及全天候播放的青海旅游風光片,都吸引了臺灣當地眾多媒體、旅游業界人士和公眾的眼球,他們對青海湖、青藏線等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到青海展臺前咨詢、索取資料、合影的公眾絡繹不絕。為了將青海旅游線路面對面介紹給臺灣旅游界的代表,青海省還邀請臺灣長期與青海合作的相關旅行社到青海展臺現場回答青海旅游行程、報價,相商赴青海觀光的有關事宜,收到良好效果。
隨著兩岸旅游觀光業的不斷發展,青海、臺灣兩地的旅游合作前景誘人。青海與臺灣的旅游產品有很大的差異性,美麗的青海湖,可愛的藏羚羊,神奇的三江源,對臺灣游客有著很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