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晴
作為一名不能掙錢的中學生,每天都花爸爸媽媽的錢,那心里可不好受啊!今年暑假,我口袋里的十八塊錢是我自己掙的,那滋味,確實爽!
暑假有兩個月,整天在家看電視,怪無聊的。一天,姐姐神秘兮兮地對我說:“小弟,別發慌了,明天咱們去干點有意義的事,你去嗎?”“有意義的事?”我精神來了,“什么有意義的事?”“去集市擺攤賣東西。”“好哇,我去,我去!”我高興地拍手跳躍。
第二天,我們早早起床,吃過早飯,就急忙往集市上跑。這時的我高興地就像大老板似的。平時爸爸媽媽都說我沒出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今天我可要大顯身手,好好大干一場,讓他倆瞧瞧我的厲害……想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到了集市,找個攤位,把東西擺好,我們坐著等第一位顧客光臨,可能是貨太少,也可能是集市上同類的東西太多,我們擺攤已有兩個小時了,卻沒有人買,甚至連個問價的都沒有,火辣辣的太陽照得我們透不過氣來,路邊的樹也有氣無力地聳拉著腦袋,汗水把衣服都打透了,我受不了。
對面也有個賣同樣貨物的攤子,大概是這東西不走俏吧,攤主也在那兒走來走去。過了一會兒,攤主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個擴音器,“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十塊錢五樣,走一走,瞧一瞧,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經他這么一吆喝,我們的生意幾乎泡湯,他的攤邊有許多人在選東西,“我要三樣”“我也要三樣”……忙得他樂彎了腰。其實,他的東西要十塊錢,我們只要九塊,可是沒有人來我們這兒買,看來賣東西也得講究方法,眼巴巴地看顧客大批大批地往那邊跑,我們倆很著急。我正嘆息著,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帶著小孩來我們的攤邊,小孩子說:“媽媽,我要這個。”“別吵,讓叔叔拿給你。”“叔叔!”媽媽老是說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噍,不是有人喊我叔叔了嗎。我興奮又得意,麻利地把東西包裝好遞給那個小女孩。“多少錢?”“三元。”“給。”“謝謝!歡迎下次光臨,拜拜。”拿著第一次掙的錢,我簡直要飛起來了。那邊的顧客聽說我們這邊只要三塊錢,一窩蜂地擁過來,忙得我們不亦樂乎。“阿姨、伯伯、嬸嬸、再見、走好、歡迎下次光臨。”這么多文明用語都用上了,說得我們喉嚨都啞了。太陽真好,太陽……喜洋洋呀。
來的人多了起來就發現,時間過得快起來了,到下午四點我們收攤,一盤算,每人十八塊。看著掙的錢,說不出心里的滋味。“小弟弟,買根冰棒吧,潤潤嗓子,解解熱。”賣冰棒的大嬸和藹地說。如果在平時,我肯定買一根,可這次,我猶豫了,這來之不易的錢,太珍貴了,我舍不得花。
通過這次掙錢,我知道了辛苦,體會到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道理,同時也學會了許多書本上難以學到的東西,它將使我受用終身。
安徽省泗縣墩集中學七(4)班
點評:
俗話說得好:錢難掙,山難移。文章極言掙錢的艱辛,同樣的貨物,同行的競爭,炎熱的天氣……可低廉的價格,熱情周到的服務,引來無數的商機。第一次的感覺真好,第一次掙錢真爽!可能作者收獲的不僅僅是那十八塊錢,還有許許多多……
語言平實,娓娓道來,讀來也生動有趣。
指導老師:陶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