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包廂里依然會有大人物光臨,但已經沒有球員鞠躬或者行屈膝禮了。在傳統和變革之間,溫網這一回選擇了后者。夏天的溫布爾登,只有爬滿球場的綠色常春藤還記得當年童話般的時光了。

網球起源于法國,而現代網球則是起源于英國。所以溫布爾頓公開賽和稍晚時候出現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共同執掌著國際網壇的牛耳,并分別在碧綠的草地和朱紅的土場上樹立起自己的“王者之旗”。雖然其后又有美網和澳網和它們并稱四大公開賽,但是生來就從氣質上遜了一籌。倘若非要在溫網和法網之間再作一個比較的話,那么英國人則因為其一邊對傳統的堅守、一邊對賽事的革新而小勝。
從古式網球到現代網球
早在十二三世紀的時候,古式網球起源于法國的修道院。傳教士們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擊打一種小球,以此來調劑刻板的教會生活。這種游戲漸漸地在貴族中流行起來,并傳入宮廷,他們管它叫做“掌球戲”。

十四世紀中葉,法國王室將這種游戲用球贈送給英國的亨利五世,古式網球也隨之傳入英國。1873年,會打古式網球的英國少校M·溫菲爾德在羽毛球運動的啟示下,設計了一種適用于戶外的、男女都可以從事的網球運動,叫做司法泰克(Sphairistike)。隨后他還出版了《草地網球》一書,提出了一套基本接近現代網球的打法。
4年后,在英國倫敦郊外的溫布爾頓草地網球總會成立,草地網球在英國得到了進一步的開展,也取代了司法泰克。同年7月,首屆草地網球錦標賽舉辦,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屆溫布爾頓網球賽。亨利·瓊斯同另外兩個人為這次比賽制定了全新的規則,他本人擔任了比賽的裁判。在新規則當中,當時的球場為長方形的,長23.77米,寬8.23米,發球線離網7.92米,網中央高度為0.99米,采用古式室內網球的0、15、30、45每局計分法。于是,在接受了法國人的“掌球戲”近700年后,現代網球在溫布爾登這個少行人多綠草,沒有污染只有詩情畫意的小地方正式出現。

“生活的素質決定了生命的價值”,一項偉大的網球賽在倫敦的溫布爾登誕生。
溫布爾登白和它的小調整
從現代網球誕生的那一刻起,英國人的精神就貫穿于這項運動。什么是英國精神?那是一種獨立文化傳承者的態度。在被霧氣、潮濕和連陰雨所籠罩的英倫三島上,溫布爾登網球賽以其特定的歷史使命去體現自己的價值取向,對“溫布爾登白”的堅守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白色球衣的典故又是來自法國。路易十三看上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廚師,有一天他偷偷溜進出訪欲行不軌,結果被女廚師猛地推進了面粉桶里。沾了一身面粉的他驚慌失措地溜了出來,但是被一些大臣看到了,他就勢跑到網球場上打起球來。大家以為這是國王的新行頭,于是在宮廷內就掀起了一陣白色球衣的風潮。這一“習俗”在英國人那里被發揚光大,并成為溫布爾登最悠久的傳統。

從創立之初,純白色的裝束就因為能夠體現選手紳士和淑女的一面而成為溫布爾登草地上亮麗的風景。草地之王桑普拉斯就曾經說過:“我認為溫布爾頓是最具網球魅力的地方,它制定的規則并不出個,是符合任何價值標準的,我本人完全可以接受。”但是他的同胞阿加西卻不這么認為。當他1987年第一次來到倫敦時,他的長發、大短褲和五顏六色的搖滾青年打扮把國際網球聯合會主席氣得暴跳如雷,連呼這是對溫布爾頓的最大侮辱。后來在1988到1990的三年間,阿加西干脆地拒絕參加溫網,他說無法穿著自己喜歡的服裝比賽會讓他“不舒服”。而在1991年的溫網前,當人們以為他會繼續抵制的時候,美國人卻昂首挺胸地來到了溫布爾登。他穿了白色的外套、白色的網球衫、白色的短褲、白色的鞋子和襪子,還帶了一頂白色的帽子……特立獨行的阿加西以這種方式來諷刺英國人的保守。
不過,溫布爾登并沒有因為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喜歡或者不喜歡而否定自己。每年的6月末7月初,白色依然是溫布爾登的主色調。當然,小的改變還是有的——從1968年開始,溫網用球從白色轉為了現在通用的黃色;2003年的溫網已經允許選手穿著無袖上衣比賽,而不會被指責“有傷風化”。而且納達爾的海盜褲還有特別的優待,在2006年這條“驚世駭俗”的七分褲被收入了溫布爾登博物館,和大小威的球衣以及庫爾尼科娃的內衣一起接受球迷的瞻仰。

皇室鞠躬禮及其廢除
溫布爾登的景色很鄉村,但它的調子卻絕不平民化。1922年,英國國王和王后出現在中場球場的包廂里,溫網從便此沾染了上皇家的氣息。這個座落在中央球場最南端的包廂可以容納75人,里面是柳條編制的座椅,它們成了任何一個英國權貴或者想要成為權貴的人迫切希望占據的位子。除了王室成員和英國貴族,國外的嘉賓也會被邀請進入包廂觀看比賽。邀請函由全英俱樂部的主席發出,丹麥王儲、科威特大使都有幸出現在名單之上。
面對如此高規格的“球迷”,溫網組委會從1922年開始確立了球員在經過皇家包廂時必須鞠躬和行屈膝禮的制度。于是,人們可以看到穿著白衣的納芙拉蒂諾娃和比約·博格們在一場場比賽中彎下腰來,這一行為充滿了淑女和紳士感,成為溫網網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在2003年溫網開賽之前,組委會宣布取消向皇室包廂行禮的慣例。“肯特公爵認為是變革的時候來,這也是王室現代化的一部分,”當年的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總經理牛頓說。可是,就在英國人以為自己做了一件適應潮流的事情同時,很多球員對這一決定表示了遺憾,其中反應最強烈的居然是6年前認為溫網刻板的阿加西。在2003年的首場比賽之后,第13次參加溫網的阿加西依然向皇室包廂鞠躬,“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個地方會能讓我鞠躬的?”羅迪克則在打完自己的第二輪比賽后繼續展示自己的紳士風度,來到皇家包廂前鞠躬,而他的對手卻早就走進了休息室,“我忘了已經不需要鞠躬這回事了,因為我總是拼命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鞠躬。”
女子選手更是對取消屈膝禮感到傷感,很多時候這是表現她們淑女一面的最好機會。“我們每年都期待著在這里行屈膝禮,這是溫網最美妙的一部分,”大小威頗為難過。9屆女單冠軍納芙拉蒂諾娃則堅定地表示自己要將傳統進行到底,“他們會因為我堅持行禮而罰我的款嗎?”
現如今,王室包廂里依然會有大人物光臨,但已經沒有球員鞠躬或者行屈膝禮了。在傳統和變革之間,溫網這一回選擇了后者。夏天的溫布爾登,只有爬滿球場的綠色常春藤還記得當年童話般的時光了。
傳統草皮和黑麥草的故事
“如果溫布爾登能夠把草皮去掉就好了,”阿根廷人科里亞曾經在2005年闖過首輪后開玩笑說。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從創立之初溫網一直以來都是在草地上舉行。不過,紅土高手們和溫網互相不待見倒是事實。上個世紀90年代末,溫網被庫爾滕和科雷特加等紅土高手聯合抵制,今年又有消息稱1998年法網冠軍莫亞和兩名阿根廷好手摩納哥和切拉無法參加比賽。
背上、肩傷、腰傷、……雖然大家的理由都是“因傷缺陣”,但是誰都知道真正的原因——球速過快的草地不適合這些紅土型選手。作為前世界第一,莫亞在這項草地大滿貫上從未取得過好成績,2004年的16強已經是他的極限,去年則是首輪敗給英國球員亨曼,2005和2006年他干脆就沒有參賽。
這樣的事情很久以前就發生過并且一直都在發生,溫網組織者想盡了辦法要留住這些紅土高手。畢竟和相對漫長的紅土賽季相比,草地賽事顯得太少太單薄,他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明星選手在溫網之前落跑。于是他們開始在草皮上做起了文章——降低球速是他們唯一的追求。溫網使用的草皮一直是在位于約克郡的運動草皮研究學院里培育的,使用的是70%的黑麥草和30%的紫羊茅草混合而成,其特點是排水條件好,當草皮被修剪到6.3毫米后球落地的彈跳很快。但對于紅土型選手來說這卻是一個災難,所以近幾年溫網一直在研究新的草皮,最終改用100%黑麥草。相對于紫羊茅來說,這種草耐久性強、草制較硬,耐修剪性差,所以只能剪到8毫米。這樣一來,網球的彈跳速度會減慢,而高度則會增加。也就是說,它能讓紅土型球員有更多的時間去救球,以減緩比賽的節奏。
溫網并沒有如科里亞所期望的那樣去除草皮,但黑麥草的確讓他們在這里能夠走得更遠一些。菲·洛佩斯在2005年成為自1972年奧蘭特斯以來首位闖入溫網8強的男單選手,而納達爾則連續在2006和2007兩年在決賽中面對費德勒。2008年,西班牙人將繼續對瑞士天王發起沖擊,除了固守在長滿黑麥草的底線之外,他還學會了草地高手的上網。
終于實現同工同酬
2006年4月,法網組委會宣布男女運動員在當年及以后的比賽中實現同工同酬。“我們一直設法跟上網球變革的潮流,”法國網協負責獎金事務的官員斯·西梅安說:“對女球員來說這將是一個積極的變化,會吸引許多有實力的頂級選手。”這讓溫網顯得有些尷尬,因為此前年輕的澳網和美網早已經實行同工同酬了,只剩下溫布爾登還在堅守男球員的獎金比女球員多的規則。不過,在4月末公布的獎金細則中他們還是恪守著自己的標準,男單冠軍可以拿到65萬5000英鎊,而女單冠軍要少3萬英鎊。
失去了法網這個盟友,作為四大滿貫中唯一一個男女獎金數額不同的大滿貫,溫網遭到了WTA的猛烈抨擊,他們稱英國人的做法是“新時代的性別歧視”。“現在是21世紀,男女早就講求平等了,所以在獎金數額的分配上也應該相同,”WTA首席執行官拉里·斯科特說。2005年賽會冠軍大威則將其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這可不僅僅是女子網球的事情,而是關系到全世界女性的問題。”
面對批評,溫網組委會顯示了英國人的特質:全英俱樂部主席菲利普斯說他們并沒有錯,因為男子賽事是五盤三勝制,而女子是三盤兩勝;但是私底下他們卻在研究同工同酬的趨勢和可能性,轉過年來突然宣布“在溫布爾登男女都一樣”了。女球員們拍手叫好,從1973年就開始呼吁同工同酬的金夫人終于看到了英國人的變通,盡管和美網比起來溫網遲了34年。
實際上,溫網應該為他們的新舉措而自豪,因為和費德勒獨霸溫布爾登的草地相比,女子網壇呈現的卻是一番姹紫嫣紅、群芳斗艷的場面。除此之外,姑娘們對組委會還有別的貢獻——她們會用小裝飾來調劑單調的“溫布爾登白”。不是嗎?我敢保證你對莎拉波娃鑲著24金的球鞋和戈洛文白裙子下的紅色短褲都記憶猶新。
2009年中央球場加上蓋子
雨水是溫網的傳統,每一年組委會都要因為淅淅瀝瀝的雨而頭疼不已。還記得2007年發生的事情嗎?納達爾和瑞典選手索德林的比賽經歷了5天才打完,2號種子最終以3比2險勝,但是賽后他對著話筒抱怨說:“去年的天氣很好,我還有機會在花園里曬太陽,但是現在我簡直快要崩潰了。”更讓人崩潰的事情還在后面,由于受雨水侵擾,比賽不得不進入到第三周。
但是這樣的情況將不會持續太久,球員們只要再堅持今年一年,2009年溫網中央球場上空就會有一個可伸縮、半透明的防雨頂棚出現。澳網一直是四大滿貫中最敢于吃螃蟹的那一個,他們早在1988年就在中心球場上建造了一個可伸縮頂棚,如果遇到雨水或者高溫天氣,這個重達700噸的頂棚能在20分鐘內將中心球場從露天球場變為室內球場,引的溫網也開始效仿。這一決定在2005年的全英網球俱樂部會議上被通過,2007年正式動工,兩年后將全部完成。“80年來中央球場一直是溫網的皇冠上的寶石,它紀錄了很多歷史上難忘和感人的場面,”主席菲利普斯說,“但是我們也要照顧到現代電視轉播和球迷的便利,加蓋頂棚是一件好事。”
不過,就像是取消對皇室行禮的規則一樣,有人喜歡頂棚也有人討厭,在7屆溫網冠軍桑普拉斯眼里新建頂棚就會減少溫網的神秘感和戲劇感。“對于電視轉播以及合理的比賽日程當然非常重要,可是對于球員來說卻可能會不習慣。”2001年外卡選手伊萬尼塞維奇神奇奪冠,就是因為他每每處于劣勢之時老天就會下雨來為他解圍,倒在他拍下的是阿加西和拉夫特。
頂棚的固定部分已經在今年5月完成安裝,明年比賽開始之前所有的工作都將結束,中央球場的座位也會隨之從13800個增加到15000個。所以,2008年的溫網對于喜歡傳統和意外的人來說是最后的機會:他們還可以像以往一樣在臨出家門之前順手帶上一把雨傘,在下雨的時候看場上球童們飛快地拉上防雨布,等著隨時可能出現的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