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虎父無犬子”,因為胡昕良的父親胡鷹酷愛打網球,而且打的非常好,所以在小胡昕良五歲的時候也自然的拿起了網球拍開始打網球,并且很快就參加各種大型比賽了。
六月的中午,驕陽似火,李寧杯青少年網球排位賽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到網球場的時候,胡昕良正在和父親胡鷹練球,他們每打幾個回合就會停下來,總結剛才的經驗,認真的態度吸引了很多觀眾的圍觀。
在胡昕良比賽之前,我抓住一個空擋,和他們父子聊了起來,所謂“虎父無犬子”,因為胡昕良的父親胡鷹酷愛打網球,而且打的非常好,所以在小胡昕良五歲的時候也自然的拿起了網球拍開始打網球,并且很快就參加各種大型比賽了。

其實,5歲的小朋友可能會因為好玩而學打網球,也許小胡昕良并不懂得為什么要打網球,為什么要參加比賽。但是,父親胡鷹對他在網球方面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取得一定的成績,然而,一次比賽改變了胡鷹的心態,也讓小胡昕良真正的愛上了打網球。講述這段經歷的時候,胡鷹的語氣里透著一股后悔和遺憾,“在他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有一次,我認為他輸了本來應該贏的比賽,就很著急,甚至當時還打了他兩下。從那以后,孩子就就喪失了打網球的熱情,他打球變成為爸爸打,打不好怕就爸爸不高興。我也意識到自己的急切對他造成了傷害,從那以后我就故意輸球,借機表揚他,我和他媽媽已經商量好,在任何時候只加油不給壓力,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小胡昕良重新建立了自信,在去年的李寧杯青少年網球排位賽上他獲得個人第二名,并且和父親聯手在去年和前年連續兩年獲得家庭組第一名。
現在,胡昕良真正的喜歡打網球了,他打比賽不再是為了爸爸,而是因為自己喜歡。通過比賽他獲得自信的同時,也學會了正視輸贏。提到這點,胡鷹說“他雖然很想贏球,但是能接受輸球,他知道自已輸了肯定是因為別人打的好,這樣將來會養成一個能看到別人優點的習慣。”

小胡昕良性格很內向,這曾經讓胡鷹很擔心,他說“孩子小時候,我很擔心他不合群,但是去體校打網球之后,和一群小朋友認識了,交往能力提高很多。而且有一群家長也成為朋友,家長不僅交流網球,學習方面也可以交流,看別的孩子如何生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在談話期間,胡昕良一直靜靜的坐在一邊認真的看一本漫畫書,原來他除了喜歡打網球還特別愛看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另外,他對藏寶類的電視節目情有獨鐘,只要有機會就會讓父母帶他去看古代文化展。
雖然父母對胡昕良打網球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他們并沒有給孩子設定未來的網球之路,提到將來的打算,胡鷹說:“網球對他的運動技能、自律意識、心智發展都有好處,孩子會學會怎么面對成功和失敗,將來不一定要成為職業選手。但是這方面認真了,能達到一定的成就了,在其他方面將來都是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