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高中新課改試點,浙江省正式啟動了全新的高考方案。新高考一改以往單一的評價體系,個別科目嘗試為學生提供多次考試機會,還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考試方案。這一以減負為初衷的高考新政,能否真正實現學生減負的目的?
2008年9月13日上午,浙江30多萬高三學生迎來了2009年新課改高考的首場考試——英語聽力考試。
這是參加2009年高考的考生首次聽力考試的機會。據了解,2009年浙江省將實施新課改高考方案,根據方案規定,英語聽力測試單獨安排,全省統考,使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聽力試卷,一年提供2次考試機會,由學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時間和次數(限定在2次以內),并從中選擇一次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成績2年內有效。
除此之外,浙江新高考還將在學生評價體系、考生考試科目選擇等方面,做出重大改革。
然而,這項以減負為初衷的高考新政,能否真正實現減負的目的,人們尤其是考生、家長對此極為關注。
多項探索開啟高考改革新思路
在此之前,包括浙江在內的絕大多數省份,高校招生都是實行單一的一次性統一選拔考試。對此,多年來社會各界一直爭論不休:“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方式科學嗎?高考如何更好地將應試教育引導到素質教育上來?
面對這些多年未決的問題,浙江省推出了以最大程度實現高考公平公正和高考減負為目的的高考新政,對現行高考政策進行了全面的突破和探索。
改單一的一次性統一選拔考試為三位一體的多元化招生考試評價體系,是本次高考改革的第一項突破。所謂的三位一體,即學業水平測試,包括高中會考、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選拔考試。
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緒培介紹,改革后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將進一步強化會考作為學業水平考試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其成績將進入檔案,提供給所有招生院校,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
同時,延續高中新課改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將綜合素質評價引入高考,作為高校選拔新生的重要依據。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在學生成長記錄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內容涵蓋學生的品質與素養、學習能力、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探究與實踐、勞動與技能等6個方面,結果包括學業評價、項目測評、操行評語。根據要求,評價結果將最終形成《浙江省高校招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信息表》,在學生達到高校投檔分數線后,隨學生的電子檔案一并投檔,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院長葛為民認為,此舉將有效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弊病,更為全面直觀地展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有利于引導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項改革措施是,改單一考試科目為分類設置考試科目。對于報考第二、三批錄取院校的學生,重點測試通用型知識和能力,考試科目維持原有的“3+X”科目組合不變。對于愿意報考第一批錄取院校的學生,在“3+X”科目組合基礎上,增考自選模塊。自選模塊由考生在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學科選修模塊的18道題中,自主選答6道題。對于定位報考第四批錄取的高職高專院校的,考試科目除“語、數、外”三門外,增加技術考試。技術科目包括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
改革新方案還有一大突破:改一次考試為部分科目多次考試。為避免因環境和設備等問題給考生考試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弱化一次考試的偶然性,新高考方案對英語聽力和技術考試提供每年2次的全省統考機會,學生可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次數、選擇考試的成績。每位學生最多可參加2次考試,成績2年有效。
力求提供公平寬松考試環境
張緒培說,浙江省此次高考改革有著扎實的社會現實基礎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本次高考新政是在高中新課改基礎上施行的,順應了浙江省教學改革的需要。
從2006年開始試行的浙江省高中新課程標準改革,突出強調了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統一。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突出了學生間的差異發展,同時,還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對高考進行相應的改革,是高中新課改實施的必然要求。
與此同時,這次高考改革還是浙江高等教育大眾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必然要求。來自浙江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目前浙江省高考錄取率已達72.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8%,初中升高中的比率達96.6%。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培養目標差異很大,單一的選拔模式很難適應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多樣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學生個體差異更大,如果讓所有學生參加完全相同的考試科目和內容,會給相當一部分學生造成沉重的學習負擔。
為使新課改高考方案更貼近實際,浙江省教育廳早在3年前便開始著手調研,先后召開了逾50場座談會,并開展問卷調查,參與人數超過5000人。幾經修改之后,方案才得以出臺。
“我們探索的多項改革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盡最大可能反映考生的真實水平,為考生提供更為公平、寬松、科學的考試環境。”張緒培說。
減負初衷能否真正實現?
盡管教育部門希望這次改革能最大程度地減輕學生負擔,反映出學生的綜合實力和真實水平,但方案出臺后,還是引來了社會各界的質疑。
有人認為,將原有的“3+X”考試模式人為地區分為“3+X+自選模塊”、“3+X”和“3+技術考試”,有將學生人為地區分為三六九等的嫌疑,容易引發學生的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
還有人認為,雖然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考大學不像過去那樣困難了,但不放棄任何一個進更好大學的機會,仍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美好愿望。在此心理作用下,許多家長和學生并不愿意根據自己的真實水平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考試科目,而學校為了攀比上線率和重點率,也會盡一切可能鼓勵學生多項兼報。這一切都會在無形中增加考生的負擔,使減負的初衷最后演變為增負之實。
針對可能出現的“三類兼報”行為,葛為民表示,全國高校每年在浙江通過高考招收新生大約26萬多人,其中“一本”僅3萬人左右,“二本”、“三本”在10萬人左右,剩余的一半則進入到各類高職高專。從這一點分析,有能力報考第一批院校的學生只是少數,而理性選擇第三種考試模式的考生應該占到絕大多數,他們將著重突出實踐技能考核,減少了綜合科目的考試內容,將大大減輕學習負擔。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葉宏認為,一類模式中自選模塊的考試內容,也是現行高中階段的必選內容。將原本分散在各學科中的內容,通過設立自選模塊的方式供少數考生選擇,將大大減輕大部分考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他認為:“多模式選擇看似考試的類型多了,但事實上,卻加大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更好地體現了人才的個性化和差異化培養。”
另外,為淡化學校之間在上線率、重點率上的攀比,新高考政策還將改學校集體報名為社會化報名和學校報名相結合的辦法,為考生自主、理性選擇考試類別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
高校自主權是否過大?
還有人對本次改革的另一項內容提出了質疑。根據改革方案,第一批招生院校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將“自選模塊”的分數納入投檔分數范圍;招生院校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對相應學科的會考成績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檔分數線以上,還可以自主對學生的統一選拔考試成績、會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考慮,擇優錄取。有家長質疑,高校的自主權是否過大了?它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暗箱操作披上合法化的外衣?
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認為,自主選擇是未來高校招生的趨勢,個性化、多元化的選拔標準能讓不同類型的學校選拔到適合自身培養目標的學生,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培養和選拔既有必備的知識基礎,又有個性和特長的專業人才。同時,一所學校在一次高考中只會設置一個選拔和錄取標準,所以對報考同一所學校的學生來說,這仍是公平的。葉宏還介紹說,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里,統一選拔考試成績仍然是劃定分數線和各學校投檔線的唯一依據,高中會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高考總分中不占權重,僅作為高校在投檔分數線上擇優時的參考依據。他說,高考新政的錄取體制沒有改變,仍實行“學校負責、招生機構監督”,制約監督體制健全,擔心這項改革可能為高校招生預留暗箱操作空間是不必要的。
同時葉宏強調,即便只是擇優的參考依據,綜合素質評價的設計也力求客觀真實、公開透明。進入高考考生電子檔案的《綜合素質評價基本信息表》是在學生高中階段成長記錄的基礎上,采集基本信息形成的,項目指標或以等第呈現,或作客觀寫實,排除了主觀性很強的鑒定性文字,評價標準統一,程序公開,結果公示。
張緒培坦言,作為階段性的高考改革方案,新政出臺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新問題。今后,教育部門還會繼續有計劃地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高考制度,以使高考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
各方聲音
學生:新高考是一次機會
滿文濤是杭十一中高三(8)班的學生,平時成績在班里排前5名,2009年他準備報考一類學校。
滿文濤認為,普通中學的學生在數學、英語方面比重高的學生弱,而語文、文綜則相差不大,所以他在選擇自選模塊時,選了兩個政治模塊、兩個歷史模塊、地理和語文各一個模塊。
“我們班一共有近50名學生,其中選擇一類的有8名。”滿文濤說,在這8個學生中,除了一個數學特別好的同學選了數學外,其他人都選了語文和文綜模塊,“增加模塊后,學習壓力可能會增加,但對普高學生來說多了一次選擇的機會,也增加了上‘一本’的機會。”
家長:擔心孩子沒了沖刺的機會
為迎接新高考,目前一些學校對高三年級按照類別進行了分班。
“雖然孩子現在成績不是太理想,但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在最后一年沖刺一下,說不定就能上‘一本’了。可一旦分班上課,就連努力的機會都沒有了。”不少家長認為,即使學校承諾分班只是暫時的,但這個方案仍然會留下很多后遺癥,比如孩子經過努力調到上一類班級,那很多內容就需要從頭學起。家長還擔心,經過分班后,學校在師資安排上會向一類班級傾斜,這對二、三類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學校:學生、家長最好明確定位
“上個學期,學校在學生中做了問卷調查,幾乎所有學生都準備兼報兩類科目。”杭七中副校長莫慧娟說。
“新高考方案出來以后,學校已經召開過家長會,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夠明確目標,并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畢竟新高考對3個類別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考試科目,有針對性地學習、復習才更有效率。”杭九中政教處主任吳玲玲說。